第三十二卷 北朝(北魏) 第一百六十九章 宣武帝元恪

一、扩都拓边踌躇满志

魏宣武帝元恪,是魏孝文帝元宏第二个儿子。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夏天,出生于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人们传说,元恪的母亲高夫人是在睡梦中与太阳变化的神龙交感而孕生元恪的。元恪貌美而文雅,爱读经史,温和柔顺,于是被孝文帝选定为皇位继承人。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孝文帝死后,16岁的元恪登上皇帝的宝座。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明”。

孝文帝迁都以来,五六年间,洛阳已成为当时北中国最为繁华的都市。然而,依然不能忘怀故土的鲜卑旧贵族,在孝文帝死后,又一次萌生重返塞上的欲望。他们向元恪禀称,孝文帝迁都时曾许诺说冬天住在河南新都,夏天则回到代北故乡。元恪起初有些犹豫,最后接受了元晖的意见,拒绝了这些旧贵族的要求。景明二年(公元501年),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元恪采纳辅政亲王元嘉的建议,征发民夫5万多人,扩建汉晋以来的洛阳旧城,在城外四面增建320新坊。次年,巍峨壮丽的新宫殿落成,元恪在太极前殿宴飨群臣,他自己格外兴奋。

元恪统治初期的景明年间(公元500年~503年),南朝正值齐末东昏侯萧宝卷的昏暴统治。齐雍州刺史萧衍勒兵东袭建康(今南京),并代齐而建立梁政权。南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攻伐,恰给元魏南侵以可乘之机。曾随孝文帝南征的元澄、元英、邢峦等王公将军大臣,都极力劝说元恪不要犹豫缓图,坐失良机。于是从景明至正始年间(公元500年~508年),北魏与南朝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北魏的疆域大大向南拓展,扬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郢州(治信阳,今属河南)、荆州(治穰城,今河南邓县)及益州(治晋寿,今四川昭化)东西毗连数千里,成为北魏版图的南疆重地。北魏的国势盛极一时,元恪为此踌躇满志。

二、姑息污吏宠信外戚

然而,此时北魏的机体已为贪官污吏所蛀蚀。元恪的叔父,受孝文帝遗命的辅政亲王咸阳王元禧,虽然身为宰辅之首,却推诿政务,无所事事,贪赃枉法。在元恪为孝文帝居丧的日子里,元禧即潜受贿赂,阴为威惠。他秉性骄奢,贪淫财色,家中有娇姬美妾数十人,仍然差人四处搜求美女。在远近各地有数百成千的僮隶奴婢为他经营着刻剥黎民的田地及盐铁产业。另一位辅政亲王北海王元详是元恪最小的叔父,他凭借尊崇的地位,大搞起营运贩卖、侵剥远近的“官倒”生意。他修建府邸所费巨万,并且强占民宅,被占人家即使有待葬的棺柩停放在家,也必须立即搬出停放在街巷上,致使死者亲属人人哀嗟,道上行人也多怨愤。

元恪没有及时严厉惩治在他当政之初恶化起来的贪污腐败现象,贵族官僚的贪欲就越发膨胀起来。元恪的弟弟京兆王元愉及广阳王元怀竞慕奢丽,贪纵不法。将军邢峦在南征汉中时掳掠良民美女用为私有奴婢。元恪的宠臣元晖、卢昶先是怂恿监察官御史中尉崔亮纠劾邢峦,并许诺如果纠劾邢峦事成,他们将请皇帝给崔亮升官。邢峦害怕起来,马上挑选掳掠的绝色美女30多人送与元晖。元晖受此美贿,欣喜非常,便又背着卢昶在元恪面前为邢峦开脱,元恪也就听之任之。另一位贵族元丽在镇压秦州、泾州起义民众的过程中,枉掠无辜百姓700多人为奴仆。元恪也因为要嘉赏元丽“平贼”的功劳,特别吩咐有关监察机构不要追究元丽枉法贪暴的恶行。

孝文帝在汉化改革中,把汉末魏晋以来并没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士族门阀制度也生搬硬套过来,为北魏贵族官宦划定姓族门第等级。魏晋南朝门阀制度是植根于历史形成的文化士族的基础上的,朝廷在选任人物时,虽重门第,但同时也还注重人品才学。即便如此,门阀制度毕竟阻遏了寒门士人施展抱负的门径。而鲜卑族本是没有学术文化传统、刚刚脱离原始状态的民族,孝文帝为使缺乏文化素养的鲜卑贵族的政治社会地位不低于汉族士家大姓,实行只认门第而不重才学品德的姓族制度。姓族制度为贵族官僚们保障着世袭特权,因而也保障着贪官污吏们谬种遗传。元恪认识到了这一点,想予以矫正,但他两下诏书,却互相矛盾,改革门阀制度的动议,竟滑稽地演化成一条巩固门阀制度的政令。

元恪在位的后半期,外戚高肇专权,朝政更加腐败。高肇是元恪母亲文昭皇太后(高夫人)的哥哥,是个不学无术而胸怀邪恶的人。元恪做了皇帝,封高肇为平原郡公,封高肇的弟弟高显为澄城郡公。高肇、高显原先生长在边远地方,受封爵之日,在皇家花园初次拜见外甥皇帝时,神情紧张,举止很不自然。然而转瞬之间,就富贵显赫起来。高肇很快就充任起帝国宰辅重臣。由于首席辅政亲王元禧的谋反,元恪便渐将对亲王们的信赖,转移于舅氏高肇一人。出身卑微的高肇对皇族亲王们满怀嫉恨,他利用外甥皇帝的宠信,先进谮言逼杀了位居其上的北海王元详,同时要元恪对诸亲王严加防范。京兆王元愉对高肇的擅权不满。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八月,元愉在冀州刺史任上谋反,他宣称得到密报说高肇谋杀了皇帝,在信都城南举行祭天大礼,宣布自己即位当皇帝。元恪派大兵镇压了弟弟元愉的反叛。在讨伐元愉期间,高肇又收买小人诬构彭城王元勰暗通元愉谋反。九月的一天,元勰也被迫饮下元恪“赐死”的毒酒。

三、残害皇族身死皇宫

元勰的无辜被害,使朝廷内外莫不丧气。元恪叔祖亲王元匡指斥高肇凭藉权势与夺任己,简直与指鹿为马的赵高相差无几。趋附高肇炎势的朝官们立刻攻击元匡,说元匡“诬毁宰相,讪谤明时”,罪当处死。这一次元恪发慈悲“恕”了叔祖亲王元匡的“死罪”。清河王元怿是元恪的弟弟,他向元恪慷慨陈辞,斥高肇是僭乱朝政的大奸臣。元恪只是笑而不答。曾受孝文帝遗命辅政、也是元恪叔祖的任城王元澄,担心高肇构祸于己,于是整天佯狂昏饮,以表示自己的荒败。

官吏贪暴,政治黑暗,加之连年发生旱涝自然灾害,迫使人民起而抗暴。在元恪统治的16年中。就有10次以上反抗暴政的人民起义。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十一月,幽州人王惠定聚众起义,自称“明法皇帝”。正始三年(公元506年)春,秦州民众起义,定年号为“建明”。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十一月,幽州沙门刘僧绍聚众起义,自号“净居国明法王”。但这些起义均被镇压。

延昌四年正月,元恪在他统治帝国的第17个年头刚刚开始的时候,病死于皇宫式乾殿。谥号为“宣武皇帝”,庙号“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