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卷 南朝(陈) 第一百六十章 宣帝陈顼

陈顼字绍世,小字师利,是陈废帝伯宗的叔父。他身材高大,足有二米多,长得虎头虎脑,仪表非凡。不仅健壮勇敢,善于骑射,有一身好武艺,而且为人宽容,多谋善断,因此,深得陈霸先的器重。

承圣元年(公元552年),陈霸先平定了侯景之乱,梁元帝怕他势大难制,便征霸先子侄入侍,名义上侍奉皇帝,实则当了人质。22岁的陈顼因此和霸先的儿子陈昌一起去了江陵。到江陵后,梁元帝以陈顼为进阁将军、中书侍郎,毛喜也被授为尚书功论侍郎。过了两年,江陵被西魏攻陷,陈顼与陈昌都被掳到长安。陈顼在那里一住就是7年,所幸有毛喜陪伴,还不算寂寞。到天嘉三年(公元562年),陈文帝以鲁山郡作交换,周朝才同意让陈顼回到南朝。陈文帝见了陈顼,很是高兴,当即授陈顼为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不久,又授使节、都督扬、南徐、东扬、南豫、北江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进号骠骑将军。

陈顼在陈伯宗即位之后不久,便同中记室毛喜等策划如何独断朝纲。他先在毛喜等人协助下,诛杀刘师知等辅佐大臣,又派兵平定了华皎叛乱,威权日重,朝野慑服。陈顼见时机已到,便于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十一月,废陈伯宗为临海王,接着他于次年正月即位称帝,改元太建。

这年九月,陈顼怕盘踞广州十几年的欧阳纥势力过于强大,难以控制,便下诏征欧阳纥入朝为左卫将军。欧阳纥知道这实际是要削他实权,很不愿意受征还都,在部下的劝说下,举兵攻袭衡州刺史钱道月兆。道月兆闻变急忙报告建康,陈顼派中书侍郎持节去广州安抚,欧阳纥不允。同年十月,陈顼下诏命章昭达率军讨伐欧阳纥。欧阳纥亦加紧备战,联络各处力量,扩大反叛势力。第二年二月,欧阳纥召阳春太守冯仆至南海(今广州)共同反叛朝廷。冯仆参加叛乱后,派人报告母亲冼夫人,冼夫人气愤地说:“我家忠于朝廷,已经两世,不能因为怜惜儿子而背叛国家!”随即发兵拒叛军入境,并亲自率领各部落酋长前去迎接章昭达。欧阳纥得知章 昭达率军来到,慌张得不知所措,叛军见状四散奔逃,欧阳纥被生擒送往建康。陈顼大喜,即令将欧阳纥在市中斩首示众。

陈顼见欧阳纥已经平定,便决计休养生息,不复举兵。因此分别派人与周齐聘问通好,过了两年太平日子。在这期间,陈顼鼓励垦荒,减轻租赋,生产稍有恢复。与此同时,北周武帝在位,厉行改革,实力也迅速增强,只有北齐国力逐渐呈衰弱趋势。陈顼因此有意伐齐,召集群臣商议。公卿大臣吵吵嚷嚷,大多不赞成北伐,惟独镇前将军吴明彻力排众议,坚决主张伐齐。陈顼拿定主意之后,便于太建五年(公元573年)三月命吴明彻率众十万伐齐。

吴明彻攻下历阳,收降合肥,又率大军攻克仁州、峡石,进逼寿阳。齐朝派巴陵王王琳与扬州刺史王贵显共保寿阳。明彻乘王琳初到,军心未稳,连夜攻城,至半夜即攻破外城,齐兵退保城内之相国城及金城。明彻引肥水灌城,大水渗入城中,潮湿不堪,将士多生病腹泻,手足肿烂,死了有十之六七。这时齐又派大将军皮景和率大军救援寿阳,齐军,心中害怕,距城30里,便屯兵不进。陈军诸将听说齐大军来到,也很紧张,吴明彻却非常镇定。第二天,吴明彻披挂整齐,亲自督阵,指挥陈军从四面猛攻,一鼓作气,拿下了寿阳内城,活捉王琳、王贵显等,皮景和知寿阳已陷,连夜拔营北逃,粮草辎重全部丢给了陈军。于是,淮、泗一带尽为陈所有。

寿阳平定,吴明彻派人将王琳等人押送建康。王琳一向慎施刑罚,轻财爱士,深得将士拥护,明彻怕夜长梦多,王琳旧部发生哗变,赶忙又派亲信追上去,将王琳斩杀于道,只将头颅送往建康。王琳老部下、原梁朝骠骑仓曹参军朱瑒致书徐陵,求王琳头颅为其安葬。徐陵得书,报知朝廷,陈顼亦为之感动,诏令将王琳并熊昙朗等头颅皆还与其亲属。朱瑒将王琳尸首埋于八公山一侧,前来奔丧的王琳老部下竟有数千人之多。

太建九年(公元557年)十月,北方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强大的北周已经灭掉北齐。陈顼企图趁火打劫,夺取徐、衮。于是诏令南兖州刺史、司空吴明彻率军北伐。吴明彻在吕梁大破周兵,进围彭城,久攻不下。

次年二月,吴明彻筑堰截清水(今泗水)灌彭城,将舟舰布列城下,日夜猛攻。彭城守将梁士彦一面加强防御力量,一面派人向周廷告急。周派大将军王轨出兵往援,王轨领命即率兵轻装急行,直趋清水入淮处,用铁锁连贯几百个车轮,沉于清水,又在水中横放许多粗大树木,阻断陈军归路。陈军将士十分惊恐,纷纷主张破堰拔军,用船载马撤退。吴明彻正苦于背痛,便同意了撤退,并决堰行舟。谁知到了清口,水势减弱,舟舰被车轮堵住,不能过去。王轨引兵围击,陈军大败,吴明彻被生俘,三万将士及器械辎重皆被周兵俘获。北伐诸军,仅萧摩诃与将军任忠等率所部兵马逃回淮南。吴明彻被俘往长安后,周武帝敬其勇武过人,封他为怀德公,位同大将军。吴明彻却并不高兴,不久便忧愤而死。

伐周失败,陈项不免想起两人,一为蔡景历,一为毛喜。蔡景历前时因谏请班师被罢官。陈顼现在后悔当初没听他的话,于是重新起用景历为鄱阳王谘议参军。几天后又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复还封土爵号,入朝任度支尚书。伐周之议,老臣毛喜也曾表示反对,陈顼这时感触颇深地对毛喜说:“卿之所言,验于今矣!”又对散骑常侍袁宪说:“不用毛喜计策,遂令有今日之败,朕之过也。”由是待毛喜更加亲近。

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十一月,周派柱国梁士彦率兵伐陈。陈顼闻报令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淳于量为上流水军都督,中领军樊毅都督北讨诸军事,左卫将军任忠都督北讨前军事,共同抵御周军。陈军分数路北上,前丰州刺史臬文奏率步骑3000人赴阳平郡,任忠率步骑7000人赴秦郡,仁威将军鲁广达率众入淮,樊毅率20000水军由东关入焦湖,武毅将军萧摩诃率步骑赴历阳。不过10天,周军已克豫州、霍州。陈顼急令始兴于王陈叔陵为大都督,总督水陆众军,但却不能遏制周兵。至十二月,南北衮、晋三州及盱眙、山阳等9郡百姓纷纷南逃,周又顺利取谯、北徐二州。于是长江以北尽没于周。

其后陈顼虽励精图治,但终因陈朝元气已伤,不能再振军威。至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正月,陈顼忽然生起病来,不久死于宣福殿,时年53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