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12日和13日,哈尔西根据尼米兹的部署,出动2400架次飞机深入菲律宾中部轰炸日军机场,以便为进攻帕劳群岛做准备。
在两天的轰炸行动中,美军共击落173架日机,在地面上又摧毁305架,而他们遭遇的抵抗小得令人难以置信,总共只损失了8架飞机和10名飞行员。
这说明菲律宾中部的防御力量并未得到真正加强,或者是日军想加强也有心无力了——东条在任时不肯接受佐藤的建议,将马里亚纳群岛和卡罗林群岛的兵力转移至菲律宾,现在遭报了。
哈尔西立刻向尼米兹和华盛顿方面报告:“敌军缩手缩脚的态度,令人不能置信并且是奇怪的。我们发现菲律宾中部是个防守薄弱、缺乏设施的空壳!”
哈尔西的发现打消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顾虑,除金格以外,其余成员全都坚定地站到了麦克阿瑟一边。9月15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表了用以指导太平洋战争的新战略——“火枪手第二”计划。这一计划除将首先攻占的岛屿由棉兰老岛换成莱特岛外,基本上是麦克阿瑟“滑膛枪手”计划的翻版。
计划中唯一的变更,也来自于哈尔西的建议。美军在空袭棉兰老岛时,一架舰载机坠落于莱特岛,机上飞行员从当地居民的口中探听到,岛上日军守备兵力较为薄弱。脱险归队后,这名飞行员便把所获情报送到了哈尔西手中。
不过“火枪手第二”计划下达得还是晚了一些,麦克阿瑟为攻击棉兰老岛而实施的莫罗泰岛登陆行动,已来不及取消了。
9月15日当天,麦克阿瑟在巡洋舰上观看了登陆实况——“白杨树部队”的2.8万名官兵迅速冲上莫罗泰岛沿岸,连一声枪响都没听到,岛上约500名日本兵便逃得没影了。
美军成功登陆后两小时,麦克阿瑟上岸进行巡视,他在岸上停留了三个小时后才返回军舰。毫无疑问,莫罗泰岛战役是美军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容易的一次两栖作战。
同一天,尼米兹的部队按照早已制订的“僵持行动”,也在帕劳群岛最南面的贝里琉岛实施登陆。
在日军的防御体系中,帕劳群岛一直居于锁链地位,同时它距菲律宾南部较近,中型轰炸机就可以够得着,堪称菲律宾的门户。如果日军控制帕劳,当美军进攻菲律宾时,它足以构成一个潜在威胁,而一旦被美军掌握,也会转而成为一把正对着日军据点的手枪。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无论麦克阿瑟的“滑膛枪手”计划,还是尼米兹本来准备采用的金格计划,两条进攻路线里都没有少掉帕劳。
贝里琉岛作为帕劳群岛中最重要的岛屿,拥有这一地区最主要的机场,理所当然成为占领帕劳的关键环节。美军对贝里琉岛的防守情况也做了了解,通过空中侦察,他们发现岛上并没有什么险峻的高山,或者其他可怕的障碍物,而从塞班岛缴获的日军文件,以及其他方面的零碎资料上,可以知道岛上日军数量大约有10000多人。
贝里琉岛是一座面积很小的珊瑚岛,最大的长度只有6英里,最大的宽度也不超过2英里,简直可用小如弹丸来形容。有人统计了一下,只要美军有一个加强师登陆,则平均每个人仅可分摊到2.5平方米的土地,这么小的一座岛,子弹都能打个对穿。凡此种种,都令尼米兹等多数海军高层相信,在帕劳群岛所有具有战术重要性的岛屿中,贝里琉岛最容易攻克。
战前哈尔西曾担心贝里琉岛会变成第二个塔拉瓦,他建议尼米兹索性取消“僵持行动”,把准备参加这一登陆作战的地面部队交给麦克阿瑟指挥,用以投入莱特岛的登陆作战。
尼米兹没有同意,他认为占领贝里琉岛与登陆莱特岛没有矛盾,贝里琉岛可以用来作为进攻莱特岛的补给站。再者,贝里琉岛距关岛不远,一旦落入美军手中,就“蛙跳战术”的整体效果而言,便封住了马里亚纳至加罗林包围圈的最后一个缺口。
登陆贝里琉岛的主力为第三两栖军所属的陆战一师。陆战一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首席王牌,鼎鼎大名的“瓜岛屠夫”。兵员有1.7万,加上军直属部队,共达2.8万人,无论素质还是数量,都被认为远远超过了岛上守军。
按照“僵持行动”的时间表,陆战一师只需两天便足可拿下整个贝里琉岛,现任师长鲁普特斯少将还算保守,加了两天,变成了四天,并且预计:“这将是一次短暂的行动,一场‘激烈’的速战。”
大家全都踌躇满志,谁也没有料到,“僵持”这个倒霉名称居然暗合了整个过程,之后的贝里琉岛战役由速战速决变成了久拖不决,别说四天,在四周甚至比这更长的时间内都没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