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断为人关注的第三个表现是大秦帝国的速亡引发后人无尽的思考。大秦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寿命最短的王朝,它仅仅存世十五年就覆灭了。它覆灭的原因颇多,前文多有涉及,但是还有三个原因不大被人关注:一是秦始皇的统治思想;二是秦国贵族的腐朽;三是秦始皇对接班人选安排的失误。
先说统治思想。
统治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制度,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思想。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中央集权制的帝国,但是秦始皇创建的中央集权制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个不足就是大秦帝国缺乏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是巩固统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秦始皇自始至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统治思想。法家思想强调君王的独裁性,然而,君王的独裁意味着没有其他因素能够制约皇帝的所作所为。因此,皇帝一旦决策失误,帝国的长期安定就会受到破坏。
秦始皇认为秦属水德,依阴阳之说,水属阴,阴主刑杀,便认为水德政治当用法家,以刑罚为主。所以,秦始皇“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儒家思想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肯定不如法家、兵家那么直接有用,但是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绝对不能缺少儒家思想。法家是强国之道,儒家是治国之道。法制不可少,德治也不能缺。法家只能使臣民畏惧,儒家却能使臣民忠诚。法家强调势与术,它的本质是一种统治术,当法家强调以法治国之时,君王却是在法制制约之外的。儒家强调的圣贤人格、德治思想,不仅是用来教育臣民的,同时也是对君王的一种约束。无法约束君王的思想学派,只能使君王更加专横、腐败,并且加速帝国的灭亡。
所以,秦始皇作为中国皇帝制度的开创者却忽略了统治思想的建设。换句话说,秦始皇完成了皇帝制度的硬件,但是他没有为皇帝制度设计、安装一个更适合它的软件。赵政只是始皇帝,他还来不及思考更多的问题。秦始皇把皇帝制度看得完美无缺,以为这种制度可以保证一个帝国永世长存,可他不懂得一种制度必须具有调节功能,而这种调节功能是通过统治思想来实现的。
再说秦国贵族的腐朽。
人们大多将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原因归于暴政、苛法等,很少关注到当时秦国贵族的腐朽。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最大赢家是刘邦,他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在秦末农民大起义开始之后,六国贵族后裔纷纷建国,但最终却无一个立国的贵族获得成功。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呢?
原因当然非常复杂。有一点却为人们所忽视,那就是战国时期各国贵族世家自身的腐朽。被秦始皇最终兼并的这些诸侯国的贵族世家历经了数百年的统治之后,已经走向没落,这就是孟子所谓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们自身的腐败是六国最终被秦兼并的根本原因之一。秦国贵族虽然在兼并六国过程中的表现大大优于六国贵族,但是秦国贵族的腐朽丝毫不弱于山东六国。郑国事件曝光之后,秦国贵族力主逐客,致使秦王赵政误下逐客令,如果不是李斯上《谏逐客书》,秦国人才几乎流失大半。赵政本人的明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国贵族的腐朽。可是兼并六国之后,赵政的明智逐渐丧失,秦国贵族的腐朽再也无法被遏止,发展到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导致大秦帝国的迅速灭亡。
成就一个部族的往往是它的敌人。当秦部族初始立国之时,部族的绝大多数治国者都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山东诸国的存在。秦始皇成功兼并了六国之后,大秦帝国的敌人消失了。伴随着敌人的消失,大秦帝国的贵族世家也失去了昔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盲目地支持秦始皇的急政暴政。除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还有过一些进谏外,听不到其他任何皇族的声音。在秦国贵族之中,最为重要的是秦始皇的子女,但是他们可以说是一无作为,任人宰割,最后被秦二世胡亥杀戮殆尽,无一幸免。
这样一个贵族世家还有希望吗?
肯定没有!
由周天子分封的所有贵族世家都在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的硝烟中消亡了,都在周秦之变的历史转折中覆灭了,最后一个消亡的是秦国的贵族世家。代之而起的是以刘邦为代表的新兴势力。这股新兴势力出身于草根,他们更能适应新的形势,成为新时势造就的英雄。他们一方面继承了秦始皇创建的皇帝制度,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着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
当然,伴随着汉帝国的长期执政,从草根中成长起来成为新兴帝国统治者的阶层又会形成新的贵族世家,他们的腐朽最终导致他们自身的覆灭。在新的汉帝国内部又会形成一个阶层,他们历经数百年的积聚,最终在南北朝成为新的执政势力。
历史总是不断培育着新的执政阶层,同时也淘汰着旧的腐朽的执政阶层。
帝国政权的交接历来是帝国生命延续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秦帝国之所以速亡,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未能妥善安排好接班人。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靠政变上台的胡亥是他们当中最糟糕的一个。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大都认为如果扶苏继位,大秦帝国就不会速亡。历史当真会如此发展吗?
扶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许多人的眼中,扶苏谏阻秦始皇坑术士,一定是一位仁义之君。扶苏不同意诛术士,这是事实,但是扶苏也并非合适的皇帝人选。仅凭胡亥的单车一使,扶苏接到诏书,不辨真伪,便欲自杀,完全是秦始皇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这种做派,连蒙恬都认为不妥。无论如何也得辨个真伪啊!虽然蒙恬坚持不自杀,最终还是被杀。但是,蒙恬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反抗。蒙恬死于非命,是力不能及与真相不能大白所致。相比蒙恬,扶苏的政治经验太匮乏,也不具备政治家的果敢与魄力。如此之人继位为君能否称职,仍然是一个疑团。
综上可知,秦始皇是一位影响巨大的皇帝,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引发人们不断思考的皇帝。这样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这正是我们对秦始皇难说再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