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亡之后,谈到秦朝的灭亡,赵高总是被不断提及。自古至今很多人都认为,赵高和秦朝的灭亡关系极大。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评价赵高呢?
有两种近乎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赵高是乱秦亡秦的罪人,另一是认为赵高是“亡秦报赵”的功臣。
哪一种看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呢?
我们不妨看一看赵高对秦帝国的灭亡起到了什么作用。客观地讲,赵高对后秦始皇时代大秦帝国的灭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步,沙丘政变。赵高是沙丘政变的主谋,他把胡亥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豪赌工具,并通过沙丘政变除掉了秦始皇钦定的继承人扶苏,为自己攫取大秦帝国的最高权力扫清了第一道障碍。
第二步,诛杀蒙氏。蒙氏兄弟是秦帝国的功臣世家,也是阻碍赵高夺取秦帝国最高权力的障碍,是赵高的心腹大患。因此,赵高毫不犹豫地除掉了蒙恬、蒙毅,为自己攫取大秦帝国的最高权力扫清了第二道障碍。
第三步,清除诸公子。赵高利用胡亥的猜忌心理,鼓动其大开杀戒,残忍地杀害了胡亥所有的兄弟姐妹,造成秦始皇直系血亲被剪灭殆尽的局面。所以,当赵高在望夷宫逼杀胡亥之时,胡亥毫无反击之力,没有人帮他应付赵高的弑君叛逆。
第四步,陷害李斯。李斯是大秦帝国的柱石,是著名的政治家。李斯最大的缺点是过于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因此,赵高利用李斯的自私威逼他就范,成功地发动了沙丘政变。但是,李斯对于赵高来说,只是一个临时的合作伙伴,没有李斯的配合,赵高本事再大也不可能让群臣“相信”秦始皇的遗诏是传位给胡亥的。赵高陷害蒙恬、蒙毅之时,子婴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蒙氏兄弟辩诬。此时的李斯竟然一言不发。李斯被迫同意篡改秦始皇遗诏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扶苏继位后会重用蒙氏兄弟,所以,在赵高迫害蒙氏兄弟时他袖手旁观。赵高在秦二世本不想杀掉蒙恬、蒙毅的情况下杀死了他们,此时的李斯是赵高一乱再乱的帮凶。
等到蒙恬、蒙毅兄弟,秦始皇诸公子、公主,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大臣一个个被赵高逼杀之后,李斯就成了赵高夺取最高权力的最大障碍。于是赵高设计除掉李斯,并夷其三族。
第五步,逼杀胡亥。李斯被杀之后,赵高已经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才上演了“指鹿为马”的一幕,成为中国历史上相权愚弄皇权的经典案例。大臣们经历了“指鹿为马”事件以后,已经无人敢与赵高对抗,赵高夺取最高权力的机会终于来临了。望夷宫逼杀秦二世以后,赵高一跃升为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体制下弑君第一人。
此时的赵高已经梦想自己当皇帝了,只是他内心的极度空虚和大臣们的无言反抗,让他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所以,赵高出于权宜之计立了子婴为秦王。
赵高的权力至此已臻巅峰,但与此同时,他的一只脚也迈进了地狱之门。历史从来都是这样:上帝要他灭亡,一定先让他疯狂。当一个人疯狂到极点,他也就走到了地狱的门口。
看看上面的五步曲,就是一首赵高亡秦的“钢琴协奏曲”。
所以,后人评价秦朝速亡之时往往认为赵高是最重要的亡秦者。
第二种观点,认为赵高是“亡秦报赵”的功臣。
赵高是赵人,他对大秦帝国的速亡发挥了很大作用。
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佚文说:
赵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乃自宫以进,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报仇》,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司马贞认为,赵高是赵国公子,因为痛恨赵国为秦所亡,所以“自宫”而入秦,最终诛杀嬴秦子孙,灭亡秦国。如果历史真像司马贞所说的那样,那么赵高就是郑国第二,是赵国的大功臣。
因此,后人谈起刘邦亡秦,认为赵高的功劳在刘邦手下的所有大臣之上,比如《赵高》一诗:
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
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
(范旭仑、牟晓朋整理《谭献日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
诗云当年整个天下都想诛灭暴秦,甚至于没有人计较诛灭暴秦的代价与得失。可见,暴秦是多么不得人心,灭秦又是何等艰难!赵高先杀了扶苏,又杀了胡亥,整个大秦帝国因为赵高的杀戮而轰然崩塌。以此看来,赵高的功劳远远胜过刘邦手下任何一位功臣,因为谁也不可能取代赵高从内部瓦解秦帝国的地位与作用。
又如《阅〈古逸史〉》一诗:
大贾灭嬴凭女子,奇谋兴汉讵萧曹?
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
(范旭仑、牟晓朋整理《谭献日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
诗中说,吕不韦灭亡嬴氏王朝靠的是赵姬,促使汉朝兴起的不是刘邦手下的大功臣萧何、曹参。张良的博浪沙刺秦、荆轲的秦廷刺秦,都赶不上赵高乱秦亡秦的功劳之大。
这两首诗一致认为,赵高的一系列动作最终加速了大秦帝国灭亡的步伐。
客观上讲,这两首诗讲的的确都有道理。赵高从内部瓦解大秦帝国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人不可能代替的。
但是判断赵高是“功臣”还是“罪人”,不能以赵高在大秦帝国灭亡中所发挥的客观作用为标准,而要看赵高所作所为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从赵高亡秦的动机看。赵高的乱秦、亡秦并非为了“报赵”,而是为了个人的私欲。沙丘政变是乱秦、亡秦的关键第一步,赵高为什么要发动沙丘政变呢?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
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据此可知,赵高的亡秦“贼心”一方面是想立胡亥为帝,另一方面是怨恨蒙毅曾经审理过自己。立胡亥为帝是因他与胡亥交好,胡亥一旦即位,自己就有出头之日了;怨恨蒙毅,因此不能让他们为扶苏所用,只有除掉他们,自己的高位才有保障。
这样的动机,何曾有一点点为赵复仇之意?完全是为自己谋私利。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赵高是赵国人,赵国为秦所灭,就说赵高是“亡秦报赵”。这种推论完全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测,不见得是事实。
第二,从赵高执政的作为看。赵高发动政变成功后,既没有为大秦帝国的长治久安着想,也没有为天下苍生着想,他的作为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不断攫取权力,二是引诱纵容胡亥。
为了不断地攫取权力,赵高调唆秦二世杀蒙恬、蒙毅,杀秦始皇诸公子,杀李斯及诸位重臣,最后发展到杀秦二世。赵高自己则从中车府令摇身一变成为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族灭李斯之后又当上了中丞相,杀了秦二世之后甚至想当皇帝。赵高的政治野心不断膨胀,大秦帝国的中枢让赵高变成了一个屠宰场。
为了不断地攫取权力,赵高千方百计地诱使秦二世荒淫作乐,不理朝政,肆无忌惮地滥用民力,大修始皇陵、阿房宫,闹得民不聊生。
这种作为于民何利,于国何利?因此,赵高尽管客观上加速了大秦帝国的速亡,但绝对不能将其视为“英雄”,他不是“亡秦报赵”,而是“亡秦为己”。
总之,赵高是一个心地极坏之人,世界上的坏人有两种:一种是对谁都使坏;一种是对大多数人坏,只对某些人友善。
显然,赵高属于第一种坏人,他不仅对蒙氏兄弟不好,对李斯不好,对秦二世不好,对所有和他打交道的人都不好。就连他的女婿阎乐,奉命去杀秦二世,赵高还怕他变卦,先扣押阎乐的母亲作为人质。如果子婴不杀赵高,赵高将来也必杀子婴。
赵高的这种心理也许源于他的经历。赵高生于隐官,从小为人所不齿。这种生存状态使他从小就不知道什么叫爱,他是在恨水中浸泡长大的。他恨这个社会,恨所有看不起他的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之下,赵高懂得要爬上人上人的地位必须靠自己,他练习书法,学习秦法,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一旦有了机会,爬上了一定的位置,他就像一头贪婪的野兽,拼命地吞噬着一切。他渴望权力,他知道只有拥有权力才能够让他出人头地。可是他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的人性一点点在泯灭,兽性却一天天在膨胀。当他的兽性发挥到极致之时,他也就为自己挖好了坟墓。这是赵高最后的疯狂。
就在秦帝国上层政权极度不稳的时候,反秦起义军已对大秦帝国形成了四面楚歌之势。在大秦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秦王子婴临危受命,除掉了乱秦、亡秦的赵高,但是面对汹涌澎湃的反秦义军,子婴还能有所作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