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掉赵高的是秦王子婴。
这句话带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秦国自秦始皇起,秦主已改称“皇帝”,为什么又冒出来一个“秦王”?二是子婴是谁?
先说第一个问题。
赵高虽然杀死了秦二世,但是他自己没有称帝。赵高走上龙椅,咸阳宫殿颤抖,这是《史记》记载的,虽然可能不是事实,然而却反映了中国古人极为强烈的正统观念,更重要的还在于赵高多行不义,遭到正义力量的无言的反抗。所谓神鬼不佐,无非反映了天怒人怨,反映了赵高内心深处邪恶对正义的恐惧心态。
赵高没有称帝,当然不是他不愿称帝,而是大臣们无言的反抗让赵高心虚,他不敢在这种情况下贸然称帝。因此,他必须再立一个皇帝。于是赵高召集朝中大臣和公子开会,公布秦二世胡亥无道伏诛的情况,并且宣布秦国本来就是一个诸侯国,从始皇帝开始才称皇帝。如今天下大乱,六国纷纷建国,大秦帝国的土地已经迅速缩水,再称皇帝就是一个空名,与事实不相符,应当像原来一样改称“秦王”。这样,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仅仅施行了十五年就被赵高废掉了。
再说第二个问题:
杀赵高的子婴是谁?
文献记载的子婴的身份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秦二世的侄子。《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兄子”理解为“兄之子”,所以子婴是秦二世哥哥的儿子,也就是秦二世的侄子。
第二种,秦始皇的弟弟。《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第三种,秦二世之兄。《史记·六国年表》记载:“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这里的“二世兄子婴”应当理解为“二世兄”“子婴”,不能把“子婴”二字拆分,下文“子婴立”紧接上文,表明“子婴”二字不能拆开。
上述三种说法中,“二世兄子”说最为流行。东汉班固的《汉书·高帝纪》即用此说,近现代学者也多采用此说。中国目前最为通行的工具书《辞海》和《辞源》也都将子婴释为秦二世的“兄子”,并进一步指出是扶苏之子。
但是,近年有学者指出子婴为“二世兄子”一说有问题:
第一,年龄不符。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长子。秦始皇只活了五十岁,即使他十七八岁生扶苏,扶苏十七八岁生子婴,秦始皇死时,子婴也只有十六七岁。秦二世胡亥在位三年,子婴继位为秦王时,最多不过二十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子婴,他的儿子能有多大?三四岁吧。《史记》却有几处记载着子婴被赵高立为秦王时,曾与其子商量诛杀赵高之事。如《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立子婴为秦王后,要求子婴斋戒五天,但是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诛杀赵高(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史记·秦始皇本纪》)。可见子婴不仅有两个儿子,而且年龄都已经不小,能够参与谋划诛杀赵高之事。子婴如果是秦始皇的孙子(“二世兄子”),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儿子。
第二,地位不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在谋杀秦二世另立新君时说:“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赵高的话不一定完全属实,但如果没有一点根据,恐亦难以服众。这说明子婴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年龄不过十六七岁,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肯定不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会这么大,因此,“百姓皆载其言”就不大可能。
总之,子婴不可能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的孙子。
子婴会不会是秦二世之兄呢?《史记·六国年表》非常明确地记载着子婴是秦二世之兄,但此说亦有问题。
从年龄上来看,秦二世是二十三岁被杀,如果子婴是秦二世之兄,必然在二十三岁以上。但是秦始皇是五十岁病故,其子最大的可能有三十岁左右,那么他只可能有十多岁的儿子,与其子商议诛杀赵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有两点无从解释。
第一,何以苟活?秦二世继位之后,大搞白色恐怖,兄弟们被杀戮殆尽,子婴如果真是秦二世之兄,焉能在大屠杀中得以幸免?
第二,凭何进谏?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二世继位之后,赵高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蒙恬、蒙毅兄弟。子婴向秦二世进谏:我听说赵王迁杀了他的大将李牧,燕王喜派荆轲刺始皇帝,齐王建杀忠臣而信用后胜。最终,这三位国君都因此而亡国,还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蒙恬、蒙毅就是大秦帝国的重臣,如果杀了他们,将会内失臣心,外失民心,万万不可啊!秦二世不听,最终逼杀了蒙氏兄弟。
子婴敢于劝谏,而且劝谏的话说得很重,可秦二世竟然不予计较。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子婴的身份非常特殊。
我们不妨重复一下子婴劝谏秦二世的话:
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史记·蒙恬列传》)
大家仔细看看这几句话,它是在指责秦二世是“轻虑者”,杀蒙氏兄弟是“诛杀忠臣”,是“立无节行之人”。谁敢对杀人成性的秦二世如此讲话?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哥哥,不被杀就是万幸了,岂敢如此进谏?
所以,子婴不可能是秦二世之兄。
那么,只剩下“始皇弟”一说了。这种说法能成立吗?
此说仅见于《史记·李斯列传》,但相对于前二说,此说比较合理。
第一,年龄相符。子婴如果是秦始皇的弟弟,一定有年长的儿子,所以子婴与其两子商议诛杀赵高就比较合理。
第二,进谏有据。作为秦二世的叔叔,子婴自然敢于进谏,即使话说得重了,秦二世也不大好计较。因为,秦始皇之前的六位国君,只有秦武王故后因为年轻无子才选了他的兄弟继位为昭襄王,其他各代秦王都是父死子继。所以,从秦国国君的继承制度上看,子婴不可能继位。正因为子婴不可能继承王位,所以他说话就较少顾忌。秦二世继位之后最大的政敌是他的兄弟姐妹,他大搞白色恐怖的对象也是他的兄弟姐妹。作为秦二世叔叔的子婴不是他的政敌,且又是他的父辈,所以子婴敢于进谏,秦二世也不予追究。
第三,声望相合。赵高杀了秦二世,自己又无法继位。秦二世的兄弟已经被杀害殆尽,因此,秦国国君的人选就顺理成章地在秦始皇的兄弟们中产生了。作为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世的叔叔,又有非常高的人气,子婴的这种身份非常符合赵高拥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