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战场上,廉颇与秦军打起了消耗战,廉颇这一耗,秦国可就吃不消了。因为长平距离赵国近,赵国运输粮草、补充兵力都比较方便。而秦军是远征到此,补充粮草、兵力都比较麻烦。这一场战争如果就这样耗下去,秦国最后肯定占不到便宜。那么,秦国会采取什么办法来打破这个僵持的局面呢?
长平战场廉颇积粮之处,后来被称为“米山”,明代李雪山还写诗《咏米山》来追思廉颇:“积雪如山夜唱筹,廉颇为赵破秦谋。将军老去三军散,一夜青山尽白头。”《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六《艺文四十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可惜,廉颇将军的胜谋无法实施下去,因为他被解职了。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秦相范雎派人到赵国花费千金实施反间计,到处宣扬秦国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统帅,现在的统帅廉颇太容易对付了,而且他就要投降秦国了(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孝成王本来对廉颇军队初战失利已经非常恼火,而且廉颇又坚守营垒决不出战,再加上听到这么多传言,于是信以为真,派赵括取代了廉颇任赵军主帅,率兵攻击秦军(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法,勤习弓马,成年后,更是仪表雍容,言谈不凡。赵括谈论兵法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赵奢都辩论不过他。再加上赵括年轻、血气方刚,他上战场指挥作战,未必就比廉颇差。秦国使反间计却找来这么一个对手,秦国这一招使对了吗?
秦国得知赵括代替廉颇统领赵军,立即暗中派白起担任秦军的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副将,并且严令军中谁敢泄露白起出任最高军事主官,格杀勿论(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括一到任,立即改变廉颇的策略,主动出兵进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秘密部队逼近赵军。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营垒;但秦军营垒非常坚固,赵军死活攻不进去。此时,秦军的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突袭部队突然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的快速反应部队迅速揳入赵军的营垒之间,切断了赵军的前军和后军之间的相互联系,把赵军分割成孤立的两个部分,赵军的运粮通道也被秦军堵死(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这时,秦军派出轻装精兵实施攻击,赵军交战失利,被迫构筑壁垒,顽强固守,等待援兵。秦昭襄王得知赵国粮道已被截断,兴奋得不得了,亲自赶到前线,赐给全国百姓每人一级爵位,征调秦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赶赴长平战场,阻截赵国救兵,断绝赵军军粮。
到了九月,长平的赵国士兵断粮已达四十六天,军中已有人暗中杀人以充饥。困厄至极的赵军扑向秦军,发动攻击,打算突围。他们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但是,仍然无法突围。赵括急红了眼,亲自披挂上阵,带领精锐士兵与秦军搏杀,最后被秦军射死。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向秦军投降(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军的大败,证明了秦国反间计的成功。
赵军投降之后,如何处理这四十多万降兵,是一个问题。当时,秦军主帅白起忖度,前些时候秦军拿下上党,上党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国的臣民而逃往赵国。而赵国士兵变化无常,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要出乱子。于是用欺骗手段把赵国降兵几乎全部活埋了,只放回了未成年的二百四十人。长平这一仗,据《史记》记载,秦军一共杀死赵军四十五万人,赵国举国震惊(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就这样,秦军以异常野蛮的屠杀,结束了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而长平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悲苦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