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从秦王赵政十三岁即位之时开始,就一直担任秦国丞相,到受嫪毐叛乱牵连而罢相,担任了十二年丞相,权力之大,是非常罕见的。
吕不韦的权力,不仅仅来自秦国丞相本身的权力,还来自他和太后赵姬的特殊关系。这就使得吕不韦的权力和秦国一般的丞相不大一样,远比秦国一般丞相的权力大得多。而且,吕不韦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不但是一位成功的商界精英,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政界精英。吕不韦的才能肯定给秦王赵政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否则,以秦王地位之尊,以秦国实力之强,赵政何必“恐其为变”?
那么,吕不韦在位期间的哪些作为让赵政产生了疑虑呢?
第一,军功。
吕不韦在位期间,继续对韩、赵、魏三国集中进行打击,并于秦王政五年(前242)在靠近齐国的魏地成立了东郡,使秦国和齐国接壤。这一年秦蒙骜率军大举攻魏,攻占酸枣(今河南延津)、桃人(今河南长垣)、雍丘(今河南杞县)等二十城,初建东郡,对魏都大梁形成扇形包围之势,而且,秦壤已与齐境相接,直接威逼关东诸国。第二年,秦继续攻魏,占领了魏地朝歌(今河南淇县)及卫濮阳(今河南濮阳),并把濮阳作为东郡的治所。东郡建立后,断绝了“山东从(纵)亲之要”,各国震恐。东郡的建立意义非凡,不仅使一向远离秦国的齐国逍遥自在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而且,使六国被南北切分为二,六国合纵抗秦受到了致命的一击。
吕不韦还经常巧妙利用六国的矛盾,施展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兵不血刃地迫使六国割让土地,如派他的门客甘罗游说赵王,得赵五城等。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军功,军功是获得爵位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取威望、扩张权力的基础。吕不韦的赫赫军功对秦王赵政来说,既是业绩,又是他所担心和猜忌的。
第二,势力。
吕不韦辅佐两代秦王,当了十二年秦国丞相,也给自己经营了一个巨大的政治实力集团,自然而然地成为秦国政坛的一派政治势力。但是,吕不韦在有意无意地培植自己势力的同时,也犯了一生中的两大错误。
第一个重大错误是促成了另一个集团——嫪毐集团。
吕不韦原来只是想利用嫪毐满足太后的生理需求,让自己安全撤退,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嫪毐会得到太后赵姬的高度信任,太后赵姬竟然让嫪毐既富且贵,干预朝政。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太后赵姬对嫪毐宠爱有加,赏赐无数,封其为长信侯,甚至于把整个太原郡赏给嫪毐。这已经非常出格了,太后还让嫪毐染指政权。“事无大小,皆决于毐”,这简直就是把整个国家交给嫪毐了。
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绝对不是吕不韦的初衷!吕不韦实在没有想到太后赵姬在政治上会如此糊涂!
据《战国策·魏策四》记载,秦国攻打魏国,魏国有人劝魏王:打了败仗再割地,不如打仗之前先送地给秦国容易做到,战败而死,不如割地求生存容易做到。打了败仗割地给秦国,不如先送地给秦国,可以战死而不能先割地求生存,这都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过错(弃之不如用之之易也,死之不如弃之之易也。能弃之,弗能用之;能死之,弗能弃之,此人之大过也。范祥雍《战国策笺证·魏策四》)。如今大王失去数百里的土地,丢掉几十座城市,而魏国的兵患却不能解除,这是因为大王打了败仗再割地而不能先把地送给秦国。
如今秦国强大,天下无敌;魏国弱小,已成定局。如果大王能听我的话,国家亏了地,但不至于伤害国家的元气;大王委屈了自己,但不至于再遭苦难。因为我们可以此阻止以吕不韦为首的主战派对魏国的进攻。
如今的秦国,从一般老百姓,到朝堂之上的大臣,都在问一个问题:支持嫪毐,还是支持吕不韦(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范祥雍《战国策笺证·魏策四》)?
如果大王先割地送给秦国,那就成为嫪毐的功劳了;委屈自己而尊奉秦国,也是因为嫪毐。大王这是以整个国家在支持嫪毐,嫪毐这一派肯定会战胜吕不韦这一派。这样,秦国太后赵姬肯定会赞赏大王。秦国太后感谢大王,大王算是交了一个天下最值得交的朋友了。大王通过嫪毐而结交了秦国,天下的人都会弃吕不韦而支持嫪毐,那么,大王因吕不韦屡攻秦国的冤仇就报了(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天下必舍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报矣。范祥雍《战国策笺证·魏策四》)。
《战国策》记载的这段文字透露了三点信息:
其一,吕不韦集团与嫪毐集团是秦国相互对立的两大集团;其二,吕不韦集团与嫪毐集团的矛盾广为人知;其三,吕不韦集团是坚定的主战派,嫪毐集团由于得到太后赵姬的支持,所以显得比吕不韦集团更有实力。
从上面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吕不韦一直兢兢业业地致力于秦国的统一战争,吕不韦是秦国政坛上著名的主战派。魏国之所以要主动献地给秦,就是想扶植嫪毐这一派。如果吕不韦是坚定的主战派,嫪毐至少不是一个铁杆主战派。因为嫪毐根本就不懂什么政治,根本就不懂为秦国谋利益,嫪毐所知道的仅仅是依靠太后支持疯狂地攫取权力,扩大自己这一派的势力。
嫪毐集团和吕不韦集团没有一个是秦王赵政所能允许存在的!
赵政要的是自己独揽朝纲,他岂能允许两个政治集团瓜分他手中的权力?既然嫪毐本人已被车裂处死,那么,吕不韦也必须得死。这两个政治集团的总裁一个都不能留!
所以,吕不韦的被迫自杀有着深刻的背景。
吕不韦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但是,他和所有人一样,终归要走向自己的反面。吕不韦精心策划了异人继位为庄襄王,精心辅佐了秦王赵政。吕不韦全力支持秦国对六国的统一战争,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有意无意之间,吕不韦犯下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重大错误:
不自觉地超越君权。
吕不韦没有意识到在秦王赵政继位之后他应该如何规划自己。或者说,吕不韦精于获得权力,但却不懂得什么时候要放弃权力。这是许多政坛精英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用权而不恋权,到位而不越位,这中间的取舍与进退,确实耐人寻味。
要一个经过艰苦努力获得权力的人放弃权力非常不易,但是,这又是任何一个获得权力的人必须要学会的。中国古代的行政环境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从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步开始了向中央集权的转变过程,由此产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国君成为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所以,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不管是谁,不管你与国君是什么关系,你的权力都不可能长期超越君权。谁越位侵占了君权,谁就会遭到只允许自己独操大权的君王的杀戮。
吕不韦与秦王赵政没有血缘关系,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即使吕不韦和秦王赵政有血缘关系,秦王赵政同样会除掉自己的这个政治对手。我们在“穆公东扩”中讲过,晋文公重耳就是靠杀死自己的侄子晋怀公当上晋国国君的。
所以,吕不韦在秦王赵政继位之后,应当立即还政、及时引退,低调做人、韬光养晦,全力解散多年为相形成的政治集团。这样,才能让赵政放心,也才能自我保全。可是,吕不韦没有这样做。赵政举行加冠礼后,吕不韦就应当立即引咎辞职,退居乡里。但是,吕不韦也没有这样做!
等到秦王赵政将吕不韦驱逐出朝,让他回到河南封地去时,吕不韦清醒了吗?
依然没有!何以见得?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就是明证。这说明吕不韦不甘寂寞!这也是人性的必然,要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人一下子销声匿迹、自甘寂寞,难!
“相望于道”的六国使者一个个都是吕不韦的催命鬼!
他们的到来让秦王赵政刚刚放下一点的心又悬起来了。如果吕不韦去六国为相,为六国服务,对秦国肯定大大不利!这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敌所用,秦王赵政能愿意吗?
秦王赵政只能将吕不韦全家迁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只是秦王赵政除掉吕不韦的第一步,下面更严厉的惩罚像组合拳一样扑面而来,拳拳要的都是吕不韦的命!
吕不韦终于因自己政治上的两大错误走向了死亡。
我们从秦王赵政对赵姬、吕不韦的出手可以看出,秦王赵政非常果断、残酷,天生就是一个长于执掌朝纲的铁腕人物。他对自己的亲生母亲敢于软禁,对自己的仲父敢于流放,因为他需要从太后、相国手中夺回属于他的政治权力。
司马迁写秦王赵政性格“刚毅戾深”,意思是刚强坚毅、暴戾严酷。司马迁算是看透了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