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死后谁能继位为秦王立即成为秦国宫廷中的一件大事,当时秦宫中有条件继承王位的人、无条件继承王位的人都卷入了这场竞争。
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能继承秦王之位的只有秦武王的弟弟们。因此,秦惠文王后宫嫔妃生的儿子们都有条件争夺王位。没有儿子的嫔妃和朝中大臣们也有不少人希望自己能有拥立新王之功,于是也卷入了这场争斗。
然而此时,秦国有资格、有能力决定这一问题的只有三个人。
一是秦惠文王的王后,此时已经是王太后;二是秦武王的王后;还有一个人,虽然不是王室成员,但是很有实力。
他是谁呢?
魏冉(一写作“魏冄”)。
秦惠文王、秦武王时代,魏冉已经在朝廷任官,而且是手握大权的人物(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史记·穰侯列传》)。
从表面上看,三个人都拥有一定的决定权,这叫三票制。
秦惠文王的王后、秦武王的王后,从来没有干预过政事,力量不足,因此,这两票只是个样子。魏冉则不同,他是秦惠文王、秦武王两朝元老,在朝中非常有势力。他这一票是三票中最为关键的一票。
秦惠文王的王后、秦武王的王后在立谁为继承人的问题上和魏冉的意见不一致,但是,魏冉有权,他利用自己的权力一票搞定此事,强行立秦武王的异母弟公子稷(又名则)为秦王。此时,公子稷正在燕国当质子(做人质的公子)。当公子稷被宣布立为新秦王之后,赵武灵王为了和公子稷建立友好关系,派重臣前往燕国迎接公子稷,燕国也愿落个人情,便全力配合(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于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史记·赵世家》)。于是公子稷顺利回到秦国,并被立为秦王(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史记·秦本纪》)。
公子稷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他的继位完全是魏冉敲定的。远在异国他乡的公子稷完全没有左右自己命运的能力,但是他的继位却为他的重孙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魏冉的决定引发了秦武王其他弟弟的不满,也引发了支持这些公子的大臣们的不满。
《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二年,公子稷的弟弟公子壮(当时担任庶长,秦二十级军功爵制,第十级左庶长到第十八级大庶长都是庶长)和一些大臣、诸侯、秦武王的其他弟弟们密谋暴乱,被发现后全部被杀。秦惠文王的王后支持公子壮,公子壮被杀之后,她心情不好,郁郁寡欢而死。秦武王的王后,本来是魏国人,在拥立新王的斗争中也遭到失败,被迫回到了魏国(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史记·秦本纪》)。但是,她支持的是不是也是公子壮,史书没有记载。
公子稷是在燕国做质子时被魏冉拥立的,此时,国内有那么多秦武王的弟弟都没有被选中,魏冉为什么非要立公子稷呢?
这事和一个女人有关。
这个女人是谁?
她就是秦惠文王的嫔妃“芈(mǐ,米)八子”。“八子”是秦国后宫嫔妃的一种官职。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历史原型,就是这位“芈八子”。她本是楚国人,陪嫁到秦国,成了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昭襄王即位后,这位芈八子就成了宣太后(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史记·秦本纪》)。魏冉是宣太后同母异父的长弟,秦昭襄王公子稷是宣太后的儿子,这就是魏冉鼎力支持公子稷继位的根本原因。
按常理说,秦惠文王的王后最有决定权,她是秦武王所有弟弟们的嫡母。但是,在秦武王死后确立继承人时,这位嫡母却失败了。因为她没有得到握有实权的魏冉的支持。
由于昭襄王此时尚未成年,国家大事由宣太后负责。
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不是一位等闲之辈。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生活、工作两不误的著名太后。她与义渠戎王私通长达三十年之久,还生了两个儿子,但是,她最后又诱杀了义渠戎王,并趁义渠戎人没有任何戒备的情况下,迅速派兵彻底打败他们,一下子让秦国扩建了三个郡(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史记·匈奴列传》)。从此,秦国再无后顾之忧。如果秦国硬碰硬地对义渠用兵,代价一定非常大,而凭借宣太后诱杀情夫,秦国轻松地灭了义渠。
宣太后掌政,自然倚重魏冉辅佐。三年后,公子稷举行了加冠礼,正式亲政。由于魏冉是秦昭襄王继承王位最坚定的拥立者,又是他的舅舅,所以,昭襄王亲政之后,魏冉仍然是秦国国政的执掌者。他在昭襄王一朝五次担任丞相,位高权重。
魏冉协助秦昭襄王打击六国,立下不少功劳,被封为穰侯。宣太后同父同母的弟弟芈戎,被封为华阳君(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史记·穰侯列传》)。昭襄王也有两个弟弟,都坚决支持他,一个被封高陵君,一个被封泾阳君。所以,昭襄王在位的前三十多年,他的两个舅舅、两个弟弟都握有重权。
在魏冉和宣太后的运作之下,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顺利继位,三年后亲政。但是,秦昭襄王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秦国虽然是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要想吞灭六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六国的土地、人口、兵力都数倍于秦国。秦昭襄王怎么才能完成历史赋予他的开疆拓土,逐步统一天下的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