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是来自意大利的一个画家,他来中国的目的主要是传教,可惜由于清政府的政策这个理想无法实现。
一般的传教士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听天由命,过一种郁郁不得志的生活,但是郎世宁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用一支画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了迎合雍正的审美趣味,郎世宁改用中国画笔,将西洋画法和中国画法融为一体,放弃强烈的明暗对比,不使用投影技术,却保留西洋画的立体效果和焦点透视。
由于郎世宁画工深厚,很快就得到了雍正的欣赏。但是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却很少,他逝世于乾隆三十一年,活了七十八岁。《清史稿》里有他的传记,不过只有四十二字。尽管字数寥寥,但对郎世宁的评价很高,说他精通各种画法,各种各样的东西都画得惟妙惟肖。
尽管清史中对他记载非常少,但在国外的一些著作里详细地介绍了他。所以,我们大致能了解郎世宁的生平。1688 年7月19日,他出生于意大利米兰,19岁加入教会,堪称一个绘画天才,曾为教堂作壁画。1715年,即27岁时来华,在宫廷内担任画师,经历过康雍乾三朝。郎世宁逝世后,乾隆赐他侍郎头衔,赏银三百两给他治丧,郎世宁葬于北京阜成门外葡萄牙墓地。
郎世宁本来不是想在中国画画的,可惜来的不是时候,没法传教,但是郎世宁从来没有忘记传教。乾隆期间,郎世宁三次请求乾隆放开对宗教的限制,前两次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第三次失败了。
我们还记得雍正曾召集二十名教士共进晚餐,其中就有郎世宁。宋君荣在给法国国王的信中提到雍正特别欣赏意大利画家郎世宁。
乾隆曾经赐给郎世宁一个正三品的头衔,这当然只是荣誉头衔,不管实事的。郎世宁在雍正朝却连荣誉头衔也没有,身份就是西洋画家。这并不是雍正不愿封外籍人士为官,譬如徐樊德就当上钦天监监副,戴进贤当过钦天监监正,外加礼部侍郎头衔。雍正没封郎世宁大概是把郎世宁看成是私人画家。
宫廷画师的待遇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的待遇是月薪十一两银子,有时候奖金比工资高多了,一幅画画得让皇帝满意,往往大手一挥,抵得上一年的工资。我们不知道郎世宁的工资和奖金,以他跟雍正的关系,工资应该低不了。
宫廷里一般都会给画师供应膳食,我们来看看一些画师的伙食。德天赐和巴茂正每天有三斤肉,每月七只半菜鸡。潘廷章、贺清泰每天例肉三斤、菜肉三斤。每人每天白面十四两,白糖、澄沙各五钱,甜酱一两六钱,时蔬三斤,红枣、桃仁、龙眼、荔枝、葡萄各二两,时鲜水果八个。
伙食固然丰富,但管理也相当严格,充分说明在宫廷里混饭吃也不容易。画师们要遵守很多规矩,首先,不可以做私活,只能为宫廷服务。其次,不可以偷懒,耗费钱粮,如果发现懒惰者和旷班者,要从重责罚。怡亲王允祥还命令官吏到画坊里到处巡视,如果发现谁没来,就要惩治。
今天一些在设计公司里工作的艺术家有的苦衷,这些宫廷画师们全有。比如,他们不能擅自动笔,不能自己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要服从领导的安排,画画的准绳不是艺术价值,而是领导的满意程度。在画画之前,先得弄个类似素描一样的东西交给上司,上司批准了才能作画。在画画的过程中还要遵守许多规则,法国画师王致诚曾经对朋友发牢骚说:“掣肘太多了,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信这样的牢骚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乾隆曾经批评王致诚:“你这个油画虽然画得还不错,但是水彩画让朕不太满意。”领导满不满意是终极标准,领导可能完全不懂绘画,但他可以随时解雇你。最后,乾隆还派来中国一些平庸的画师来指导王致诚,让王致诚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雍正对郎世宁没那么苛求,不过也有让郎世宁很不爽的时候,譬如有一次画小狗,雍正就批评说:“你这个狗画得虽然好,但是尾巴上的毛太短了,身体也小了些,再画一张吧!”郎世宁花了半个月的时间重新画了一幅,没想到八天后,雍正还让他再画一张。郎世宁这次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雍正五年,让郎世宁在圆明园万字房围屏空白处作画,画完之后,雍正说:“画面太稀疏了,再修改修改吧!”
七年,让郎世宁画窗棂画,郎世宁呈上三张画稿,雍正只批准了其中的一张,雍正还指导郎世宁怎么画,在画里面要加入什么元素。
尽管雍正看起来很苛刻,但是和乾隆相比,仍然算是一个好老板,乾隆更挑剔,而且也更喜欢折磨人。乾隆二年,谕令画师们画圆明园巨幅画,限期五十天内完成。由于要求苛刻,时间紧迫,王致诚发出这样的感慨:“供职于内廷,简直形同囚犯。”
郎世宁的取材确实很广泛,花草、鸟兽、人物都有。郎世宁甚至画过双圆哈密瓜,动物中郎世宁还画过老虎,后来这幅画落到日本大阪的阿部房次郎的手中。郎世宁是唯一一个出现在《活计档》中的西洋画家,而且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宫廷的“画状元”满洲人唐岱对郎世宁的才能表示自愧不如,唐岱是山水画高手,对油画和水彩都不是很擅长,而郎世宁是个多面手,什么都能画。
作为一个画家,郎世宁生活应该是很不错的,不过也很辛苦,即使到了晚年,也没多少时间休息,在乾隆手下干活不轻松。但他乐此不疲,显然对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尽管没有实现传教的愿望,但多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满足了内心的成就感。我想,这就是郎世宁甘愿埋骨异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