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编纂的《清世宗实录》中对雍正有这样的记载:
天表奇伟,隆准欣身,双儿半垂,目光炯照,音吐洪亮,举止端凝。……幼耽诗书,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旁彻性宗之旨。天章堐发,立就万言。书法遒雄,秒兼众体。每筹度事理,评骘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
一看这评价,很容易就闻到一股强烈的马屁味。这个是没办法,鄂尔泰是拿工资的,雍正是发工资的。抛开这个不说,我们发现里面也不全是信口阿谀之词,说的大体还有那么回事儿。
雍正声音洪亮是事实,根据《李朝实录》的记载,朝鲜官员李槨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回国后,对国王说雍正“气象英发,语言洪亮”。
鄂尔泰说雍正饱读诗书,对理学和宗教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这个是不假的。雍正小的时候受过严格的教育,学习课程包括文武两个大的方面,文化方面又包括满文和汉文。雍正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子,期间读了大量的书,不比现在的作家读书少,至于儒家经典,他更是滚瓜烂熟。
雍正读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儒家的教科书里,说人君以天的心为自己的心,而人臣以君主的心为自己的心。雍正认为这个观点和君臣同心同德的观念不合,不论人君还是人臣,都应该以天心为自己的心。换句话说,那种逢迎巴结的臣子并不是好臣子。
除了精通经学之外,雍正对历史也相当烂熟。他统治期间,经常吸收前朝的历史经验,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统治。雍正的许多权谋和韬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历史的经验。
雍正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相对不如康熙,他更相信天人感应的学说。在这个基础上,雍正对鬼神非常迷信,办事一定要选黄道吉日,譬如岳钟琪西路军大迁移之时,雍正要先看历书决定时间。地方官赴任的时候,雍正也要给他们选定日期,一定要选择吉日出行。
有一次年羹尧要进京,雍正却不让他进来,理由是年羹尧的八字今年不宜进京。雍正还让年羹尧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八字,以防仇家用巫蛊厌胜之术伤害自己。雍正还让鄂尔泰和岳钟琪把八字告诉自己,鄂尔泰和岳钟琪都觉得这是极大的恩宠。雍正对鄂尔泰说:“因为你身体虚弱,所以要你的八字,看看你能活多久。”
因为迷信八字算命,雍正跟一些江湖术士交往甚多,浙江有个史瞎子,名声很大,有人把他推荐给雍正。可能是这个史瞎子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后来雍正把他发配到辽东。
文采方面,雍正也相当不错,他写的那些诗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名作,但平仄对仗工整,意境也很地道。在雍正的朱批中,文字非常简洁流畅,从中我们也能看到雍正的文采和思想。书法更是雍正非常自豪的一个才能,当然这跟康熙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康熙皇子们的书法都非常不错。雍正能够写得一手好字应该感谢康熙的严格要求,宫殿里许多匾额都是雍正亲笔书写。康熙逝世后,要写《景陵圣德神功碑》,雍正先让擅长书法的允祉、允祐及翰林院中的书法高手写。之后,雍正又要亲自来写,他说这么做不是为了自耀其长,实在是因为父亲去世,悲思之情很深,如果不亲笔书写的话,过意不去。写完之后,雍正让大臣们评价,说谁写得好就用谁的,大家不必有所顾忌,实话实说。大臣们自然纷纷恭维雍正的书法最好,理当用雍正的墨迹。
雍正曾把自己和父亲康熙作比较,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乃父,但是唯有洞察下情这块比父亲做得好。说实话,雍正这话还谦虚了点。其实,雍正是非常自信的,他相信自己的政治智慧,相信自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帝王。五年,雍正说过这样一番话:“朕已经五十岁了,处理的事务和政事上的历练都很多,再加上朕非常勤政,宵衣旰食。对是非曲直心里有定见,不致为流言所浮动。”
雍正甚至坦言自己的能力比任何臣子都强,前面就说过年羹尧只不过是总督的料,远远不具备做天子的才能。他曾在李绂的奏折上批道:“你自从被擢用以来,识见实属平常,看人的眼光也不是很老到深刻。朕所以用你,是因为你性情直率、心地纯良。你只要听朕的教导,将来有一天肯定能更加成熟的。……在智慧上,你确实比朕差远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朕经历这么多的事,所以在动心忍性这块很少有人能比得上朕。如果以为能够背诵几篇老套的文章,说话掉几句书袋子,就怀有轻视朕的心思,你将来恐怕后悔莫及……”
雍正深知做一个皇帝不容易,所以铸造了“为君难”宝印,深知当皇帝不容易,皇帝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整个国家,比大臣们更应该谨慎。一个皇帝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广开言路,如果臣下有非常荒谬的建议,也不能惩罚,因为这样一来就没人敢提建议了。
所以,为君之道既要从谏如流,又要有自己的看法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