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卡米尔虽然远在埃及,却已经了解到十字军方面的动向。在基督教阵营中给他透露信息的,应当是与其保持友好商贸关系的威尼斯人。至于具体是谁将消息传到苏丹耳中,就是历史留下的谜团了。
英明且能征善战的青年皇帝腓特烈二世,获得了全欧洲的瞩目。他正是以“红胡子”绰号著称于世的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直系孙辈。
而英诺森三世教皇更是如同对待养子一般,不惜代价地支持这位年轻的皇子取得帝位。
苏丹阿尔·卡米尔不由得紧张起来。他一定听自己的父亲阿拉迪尔讲过,在第三次十字军的时代,率军远征的红胡子腓特烈曾让萨拉丁寝食难安。此次腓特烈二世所率领的,想必也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年轻有为的领袖所率的这支大军,是此时的埃及所无法抵挡的。阿尔·卡米尔的苏丹地位,也因此而岌岌可危。
1221年春天,阿尔·卡米尔第二次向达米埃塔的十字军派去了议和的特使。
这次议和提案的内容中,有一半和前一次相同。只要十字军同意撤出埃及,阿尔·卡米尔就将耶路撒冷和加利利返还,并负责修复各地的十字军城堡。
在此次的议和提案中,苏丹还加入了如下的内容:
一、议和的有效期为30年。
二、穆斯林承担对耶路撒冷的城墙进行重建的费用。
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开始时,阿尔·卡米尔之弟阿尔·穆阿扎姆曾下令将耶路撒冷的城墙尽数破坏。当时之所以这样做,是阿尤布王朝考虑集中防守埃及大本营,而由于十字军会集中力量夺取耶路撒冷,先行破坏其城墙有利于穆斯林一方反击。
然而,如果议和方案得到接受,耶路撒冷就将回到基督徒手中。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与其说是阿尔·卡米尔绅士的做法,不如说是在十字军众望所归的新领袖到来之前,做出的一种外交姿态。
面对比上次更加优厚的议和方案,十字军的领导人物纷纷开始动摇。中近东的基督徒都认为,没有比这个议和方案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这次提出反对意见的,仍然是教皇的代表佩拉约。他认为,由于众望所归的新领袖腓特烈二世已经在前往中东的路上,这位新皇帝将率领大军,开辟通往开罗的道路。因此,十字军理应追求胜果,而不是在此讲和。
于是,十字军并未在达米埃塔久留,而是继续沿尼罗河上溯,向开罗方向进军。
第二次议和的提案再次遭到拒绝之后,阿尔·卡米尔的处境愈加艰难。
之所以卡米尔之父阿拉迪尔能够在狮心王理查和他的近臣面前得到信赖,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在真实情况尚不完全明朗时,绝不说大话;
第二,无论发生什么状况,都一如既往地冷静沉着。
而阿尔·卡米尔正继承了其父的这一性格特征。
此时,这位苏丹得知了一条情报——当年尼罗河水量大增,上游的河水正向下游奔腾而来。
于是,阿尔·卡米尔做出了决定胜负的一着。
人们为了调整尼罗河在三角洲地带的水量,在其三角洲的各个支流分支处建立了大坝。因而在尼罗河涨水之后,洪流并不会直接流向三角洲,而是被各处的大坝阻挡一部分。
1221年夏天的洪水,也受到了大坝的阻挡。在朝向三角洲西部的亚历山大方向,洪水向往常一样,受到大坝阻挡后,通过水闸流向下游,然而在靠近达米埃塔的东侧,埃及人关闭了水闸,使河水在大坝上方大量蓄积。
接下来,当东侧大坝上方河水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之后,埃及人并未打开水闸,而是直接将大坝破坏。
于是化为洪水的河水奔流北下,冲向溯河而上的十字军。满载武器的士兵和军马霎时间被洪水一起冲走,狼狈不堪的残余部队逃回了达米埃塔。
然而达米埃塔也不再安全无忧。为了引走夺路而来的洪水,十字军不得不把城墙附近的港湾填平,结果威尼斯的船队就无法靠近。失去了来自威尼斯船队的给养,这座城市孤立无援。此时又恰逢疫病流行的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