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通讯官又说道:“黄建强还在电报中说让我们顶住,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前后夹击,如果实在顶不住就一边打一边撤,拖着日军舰队往金兰湾基地撤退,这次无论如何也要重创日军舰队,望他们短时间之内无力再对我们发起攻击!”
谢尔盖气得胸闷气短,一张老脸憋得酱紫色,他咬着牙对副官说道:“把这个消息通知达尔朗将军和列格捷耶夫将军,看看他们怎么说!”
“是,将军!”通讯官敬礼之后转身离去。
战舰上不断传来被炮弹命中爆炸声和震动,谢尔盖沉着冷静的指挥着,一般来说,司令塔也就是舰桥所在的地方是整艘战舰上防护最为坚固的位置,装甲比水下防护也不差,即便是炮弹击中,只要不被击穿装甲,司令塔内的人员一般不会有什么伤亡。
在甲板上和炮塔、侧舷甲板上工作的水兵则是最为危险的,这些地方的伤亡最大,阵亡率也是最高的。
“报告各舰战损情况!”
听到谢尔盖的声音,管损官拿出一个文件夹说道:“我方三艘战列舰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另外两艘战列舰受伤程度较轻,主炮都还保存完好,各有一座副炮损坏,胜利号一座主炮塔损毁,两门副炮全部损毁,机关炮都还可以使用,左侧甲板有两处50公分的凹陷,右侧甲板有3处30-70公分的凹陷,尾部甲板中了一枚穿甲弹,幸运的是只有甲板被炸出了一个1.2米的大洞,没有波及到动力舱!”
“我方有1艘巡洋舰完好无损,1艘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2艘鱼雷舰完好无损,除去已经被击沉的,剩下各舰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人员伤亡也比较大,但目前还不影响作战!”
听到战损报告之后,谢尔盖陷入了思考和权衡之中,司令塔外面的炮声隆隆,爆炸声不断响起,甚至有爆炸过后的海水飞溅进来。
这时通讯官快步走过来立正报告:“将军,达尔朗和列个捷耶夫将军分别传信过来,他们建议以目前的情况,我们没有时间再等民国舰队赶来了,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跟日军舰队血战到底,不顾伤亡,拼至全军覆没为止;第二,采纳黄建强的建议,一边打一边撤往金兰湾!”
谢尔盖问道:“为什么不撤往维多利亚港?”
副官这时说道:“将军,维多利亚港没有足够的海防设施,根本挡不住日军舰炮的炮击,撤往维多利亚港只会让这座基地和香江都处于日军舰队的炮击之下!”
“如果撤往金兰湾的话,我们有足够的与日军舰队周旋的时间和空间,抵达金兰湾之后,那边还有大量的海防设施对日军舰队进行炮击,关键是那边距离日本的海军基地足够远,他们不可能长时间围攻金兰湾基地!”
听了副官的话,谢尔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达尔朗和列格捷耶夫的建议,下令全舰队在战斗中完成转向,一边打一边撤。
几分钟之后,英法俄三国远东舰队的各艘舰船都接到了旗舰胜利号的命令,一艘艘舰船开始转向掉头。
这种情况很快就被日军舰队发现,吉松茂太郎发现所有的敌军战舰都在转向,他立刻意识到对方要跑,当即下令:“加快炮击速度,别让他们跑了!”
其实日本人的伤亡也不小,不过他们整体实力本身就比三国远东舰队强得多,即便在刚才一个多钟头的海战中损失要大于三国远东舰队,但对大局的影响大也不大,只不过实力的差距有所减少。
在撤退中,两艘损毁严重的战舰即将沉迷,其他各战舰也来不及去救援了,只能撇下这两艘即将沉没的战舰和舰上人员,而这些水兵能不能活下来只能看天意。
日本人可没空管这些落水的协约国水兵们,很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战舰沉没时卷入海底,还有人抢到了救生艇,运气好的躲过了日军战舰上机关炮的扫射,运气不好的被机关炮全部击毙。
天色渐渐亮了,太阳跳出了海平面,一艘艘战舰上的烟囱里冒出滚滚浓烟直冲天际,炮击还在继续,双方你来我往,只不过炮击的频率变低了。
英法俄三国远东舰队残余的战舰还在向西南方向一边打一边撤,日军舰队在后面紧追不舍。
“既然这帮西洋人要撤,我们就一直吊在他们身后打,把他们一艘艘打沉!”吉松茂太郎看着前方22艘英法俄战舰一脸阴险的笑着说道。
枪炮长对吉松茂太郎说道:“将军阁下,看他们撤退的方向好像不是撤往香港的!”
旁边一个日海军军官说道:“根据海图上来看,我们现在的位置距离香港有200海里,在香港的东南方向,他们如果不是去吕宋,应该就是要去法国人的远东舰队基地金兰湾!”
吉松茂太郎说道:“现在吕宋是美国人的地盘,美国人保持中立,应该不会允许英法俄三国的远东舰队去他们的港口,所以可以断定他们是想去金兰湾,以我们的航程和补给船上的补给,足够去金兰湾跑一个来回!”
管损军官这时走过来报告:“将军阁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损失了12万吨排水量战舰,一共24艘,还剩下55艘战舰,其中有27艘带伤!”
吉松茂太郎闻言脸上的肌肉抖个不停,这个损失太大了,交战才不过两个钟头就损失了24艘战舰,如果船厂全力建造,只怕五年都造不出来。
为了不影响士气,吉松茂太郎给众人打气说道:“不用担心,我们的损失是不小,但是英法俄三国远东舰队的损失相对来说也更大,这三国都是海军老牌强国,海战经验和底蕴都要比我们大日本帝国要强,我们能在他们埋伏偷袭的情况下能打出这种战机,能打沉他们这么多战舰已经很了不起了!”
接着通讯官又说道:“黄建强还在电报中说让我们顶住,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前后夹击,如果实在顶不住就一边打一边撤,拖着日军舰队往金兰湾基地撤退,这次无论如何也要重创日军舰队,望他们短时间之内无力再对我们发起攻击!”
谢尔盖气得胸闷气短,一张老脸憋得酱紫色,他咬着牙对副官说道:“把这个消息通知达尔朗将军和列格捷耶夫将军,看看他们怎么说!”
“是,将军!”通讯官敬礼之后转身离去。
战舰上不断传来被炮弹命中爆炸声和震动,谢尔盖沉着冷静的指挥着,一般来说,司令塔也就是舰桥所在的地方是整艘战舰上防护最为坚固的位置,装甲比水下防护也不差,即便是炮弹击中,只要不被击穿装甲,司令塔内的人员一般不会有什么伤亡。
在甲板上和炮塔、侧舷甲板上工作的水兵则是最为危险的,这些地方的伤亡最大,阵亡率也是最高的。
“报告各舰战损情况!”
听到谢尔盖的声音,管损官拿出一个文件夹说道:“我方三艘战列舰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另外两艘战列舰受伤程度较轻,主炮都还保存完好,各有一座副炮损坏,胜利号一座主炮塔损毁,两门副炮全部损毁,机关炮都还可以使用,左侧甲板有两处50公分的凹陷,右侧甲板有3处30-70公分的凹陷,尾部甲板中了一枚穿甲弹,幸运的是只有甲板被炸出了一个1.2米的大洞,没有波及到动力舱!”
“我方有1艘巡洋舰完好无损,1艘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2艘鱼雷舰完好无损,除去已经被击沉的,剩下各舰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人员伤亡也比较大,但目前还不影响作战!”
听到战损报告之后,谢尔盖陷入了思考和权衡之中,司令塔外面的炮声隆隆,爆炸声不断响起,甚至有爆炸过后的海水飞溅进来。
这时通讯官快步走过来立正报告:“将军,达尔朗和列个捷耶夫将军分别传信过来,他们建议以目前的情况,我们没有时间再等民国舰队赶来了,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跟日军舰队血战到底,不顾伤亡,拼至全军覆没为止;第二,采纳黄建强的建议,一边打一边撤往金兰湾!”
谢尔盖问道:“为什么不撤往维多利亚港?”
副官这时说道:“将军,维多利亚港没有足够的海防设施,根本挡不住日军舰炮的炮击,撤往维多利亚港只会让这座基地和香江都处于日军舰队的炮击之下!”
“如果撤往金兰湾的话,我们有足够的与日军舰队周旋的时间和空间,抵达金兰湾之后,那边还有大量的海防设施对日军舰队进行炮击,关键是那边距离日本的海军基地足够远,他们不可能长时间围攻金兰湾基地!”
听了副官的话,谢尔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达尔朗和列格捷耶夫的建议,下令全舰队在战斗中完成转向,一边打一边撤。
几分钟之后,英法俄三国远东舰队的各艘舰船都接到了旗舰胜利号的命令,一艘艘舰船开始转向掉头。
这种情况很快就被日军舰队发现,吉松茂太郎发现所有的敌军战舰都在转向,他立刻意识到对方要跑,当即下令:“加快炮击速度,别让他们跑了!”
其实日本人的伤亡也不小,不过他们整体实力本身就比三国远东舰队强得多,即便在刚才一个多钟头的海战中损失要大于三国远东舰队,但对大局的影响大也不大,只不过实力的差距有所减少。
在撤退中,两艘损毁严重的战舰即将沉迷,其他各战舰也来不及去救援了,只能撇下这两艘即将沉没的战舰和舰上人员,而这些水兵能不能活下来只能看天意。
日本人可没空管这些落水的协约国水兵们,很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战舰沉没时卷入海底,还有人抢到了救生艇,运气好的躲过了日军战舰上机关炮的扫射,运气不好的被机关炮全部击毙。
天色渐渐亮了,太阳跳出了海平面,一艘艘战舰上的烟囱里冒出滚滚浓烟直冲天际,炮击还在继续,双方你来我往,只不过炮击的频率变低了。
英法俄三国远东舰队残余的战舰还在向西南方向一边打一边撤,日军舰队在后面紧追不舍。
“既然这帮西洋人要撤,我们就一直吊在他们身后打,把他们一艘艘打沉!”吉松茂太郎看着前方22艘英法俄战舰一脸阴险的笑着说道。
枪炮长对吉松茂太郎说道:“将军阁下,看他们撤退的方向好像不是撤往香港的!”
旁边一个日海军军官说道:“根据海图上来看,我们现在的位置距离香港有200海里,在香港的东南方向,他们如果不是去吕宋,应该就是要去法国人的远东舰队基地金兰湾!”
吉松茂太郎说道:“现在吕宋是美国人的地盘,美国人保持中立,应该不会允许英法俄三国的远东舰队去他们的港口,所以可以断定他们是想去金兰湾,以我们的航程和补给船上的补给,足够去金兰湾跑一个来回!”
管损军官这时走过来报告:“将军阁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损失了12万吨排水量战舰,一共24艘,还剩下55艘战舰,其中有27艘带伤!”
吉松茂太郎闻言脸上的肌肉抖个不停,这个损失太大了,交战才不过两个钟头就损失了24艘战舰,如果船厂全力建造,只怕五年都造不出来。
为了不影响士气,吉松茂太郎给众人打气说道:“不用担心,我们的损失是不小,但是英法俄三国远东舰队的损失相对来说也更大,这三国都是海军老牌强国,海战经验和底蕴都要比我们大日本帝国要强,我们能在他们埋伏偷袭的情况下能打出这种战机,能打沉他们这么多战舰已经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