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们在家里有一个"父与子工作室",名字是孩子起的。名字完了还要一个口号,他们就叫:"材料、材料、工具、工具。"这实际上是一种状态,动手的状态。我们在那儿放了各种各样的锯子、电刨、电磨等等东西,一起做一个凳子或者树屋什么的。这其实是训练小孩做事要有一个程序。去年我们公司上市时,我的7岁的小孩就跟他妈妈说:"你们上市还没上完,为什么上市要这么长时间呢?你们得去做一个课题,这个课题是要一步步地来,是有很多程序,你不做课题不行。"国外的学校从小就培养这个,像起一个名字,想一个口号,编上一首歌什么的。
我们还有一个"父与子读书会",像"父与子工作室"的牌子一样,都是让孩子写的,然后贴在门口。读书,我们各自读自己的,就是在一个环境里面一起读。我觉得人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绝不是光靠上语文课,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地听、读和看别人写的东西。我把余秋雨写的书读了好多遍,还有路遥的书全都读了,陈忠实写的《白鹿原》也读了,等等。原来我根本不会写文章,别说写博客,写个纸条都结结巴巴的。你看,我就跟我儿子一起学习,不断地写博客,学会了写文章,也就有了你现在看着的这本书。
我们在山里有一栋房子,是设计师张永和设计的,我们为这个房子起了个名字叫"山语间"。我和张欣都有共同的认识,要定期与孩子在一起,所以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到山语间,从忙碌的企业经营中脱身到日常生活中来。我们到了山里去,第一个工作是砍柴,砍完柴烧壁炉。在城市里你很难看到熊熊的火焰,实际上燃烧起来的火焰是很美的。我每年还买一二百公斤带壳的谷子和米,喂鸟。必须要带壳,把皮去掉后鸟就不吃了,怕有毒。喂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事,我带孩子去英国海德公园时,就看见他们都特别喜欢喂天鹅。英国的鸟从来不躲人,中国的鸟一见人全跑了,让人打怕了。我们想慢慢地在"山语间"培养这些中国鸟儿对我们中国人的亲近感,这是我和孩子们的目标。此外,我们还在山里面开出一片地,种玉米、种菜什么的。
在山浯间,基本上每一件事我们都是自己动手做。越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你在外面干活越能感觉到特别大的反差。你坐在屋子里特别舒服,到外面的雪地里干活会冷,干到流汗时又非常舒畅。这就是生命不一样的体验,你在劳动,虽然不断地做这些事情看上去很紧张,实际上你心里特别安静。在城里,在办公室里,就想着一会儿要处理E-mail,一会儿还有采访,几点几分还有一个会,生活总是非常忙乱。而在山里面,是非常安静的状态。
别人老说王石喜欢爬山,其实爬过山的人都知道,在那种缺氧的状态下,人是没有杂念的,根本想不到股票多少钱了,就想着能呼吸一口氧气就很不错了,这就是一个入静的状态。山底下发生次级债券危机什么的,这些信息完全干扰不了他,因为他完全安静了。人最能够体会到快乐和愉悦的过程就是静坐,但真让你坐在这屋子里什么都不想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爬山时,到了半山腰你气喘不上来的时,你就什么都不想了。我理解这也是把自己清零的方式。
我每次在山语间劳作时,也会有这种清零入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