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李耳西出函谷关
首阳山,太清宫,无极殿之中。
李耳和孔丘听闻了太上之言后,均是微微颔首,十分赞同太上所说的。
释迦牟尼现在虽然只是准圣中期的境界修为,但是因为他佛道两家双修,本身的实力就要超越同等级的存在,再加上太上赐下的灵宝玄光塔和他自身搭配的念珠,实力足矣对抗准圣后期的存在。
等到计划真正定下,释迦牟尼日后有大势加深,再加上佛道两家双修的情况,想要晋升到准圣圆满,或者是超越准圣圆满的地步,那也是不会太难的。
“释迦牟尼已然出关,接下来,便可以去实施计划了”
李耳收回了目光,看着太上,微笑道。
闻言,太上点了点头,说道,“你做完这一切后,便返回李家修行吧,洪荒气运凝结,估计会有大势降临,局势又会变得不一样了”
听此,李耳点了点头,他倒也是有所猜测。
孔丘虽然没有太过明白,但最近这数十万年来,洪荒之中的气运和灵气确实是提升了不少,也新诞生了不少的生灵来,确实是有一个大势迹象的。
心中想了想后,孔丘便是不再理会了,反正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慢慢看了。
偏殿之中。
某一时刻之中,释迦牟尼缓缓睁开双眼,深邃的双眸之中精芒闪动。
“佛道两家双修,果然不一样”
细细的感受了一番之后,释迦牟尼心中暗自欣喜道。
李耳的计划,他自然是清楚,亦是十分坚定的施行这个计划。不过有一点他没想到的是,这佛道双修之下,实力的提升如此之快。
除此之外,在自身佛道两方的法则掌控之下,同等级的存在,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
自己此时的强大,他可以清楚的感知到。
再加上道尊赐下的中品先天灵宝玄光塔的协助,释迦牟尼相信,自己的整体实力,并不在准圣后期之下,等到自己计划成功,大势加身,说不定还可以借此进入准圣后期。
到那个地步,就算是放在现在的洪荒之中,都是一方不弱的高手了。
因为佛道双修的底蕴,给了他可以小阶位的越级,等到后期的地步,硬接准圣圆满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也正是这一点,释迦牟尼此时感受了一番之后,心中颇为的欣喜。
“算算时机,也是差不多了”
释迦牟尼知晓,自己出关之日,便是计划实施之时,现在时机,已然是差不多了。
他看了一眼大殿之后,便是起身,朝着大殿而来。
无极殿中。
释迦牟尼来到大殿之上,见到了太上,李耳和孔丘三人,当即朝着三人行礼道,“弟子释迦牟尼,拜见道尊,道君,孔圣!”
“不必多礼!”
太上手中一挥,扶起了他,说道,“此番前去,佛道双修便是你的底牌,你需得好生修行,莫要辜负我等的期望,将此事圆满的完成”
“道尊放心,弟子自会全力完成任务”释迦牟尼拜道。
太上微微颔首,看向了李耳,说道,“如此,你便去吧!”
李耳听此,点了点头后,便是起身,带着释迦牟尼离去了。
看着两人离开无极山脉之后,太上和孔丘方才收回了目光。
“老师,洪荒大势将起,是福是祸?”
孔丘心中想了想后,看着太上,开口问道。
“大势之下,众生皆有机缘,于洪荒众生而言,倒也是福”
太上看了一眼洪荒大地,淡淡开口道。
闻言,孔丘点了点头,没有再开口。
他的目光,落到了洪荒之中,等待着李耳和释迦牟尼的情况了。
李耳带着释迦牟尼离开之后,并没有直接前往此番要去的西牛贺洲。
李耳选择从人间界的西方而行,而后转入西牛贺洲,如此一来,也能引动气运西行以及更加的隐蔽。
人间界,函谷关,此乃九州一处雄关。
此处险要关隘,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不仅是一处战争要地,还是勾通东西方化的重要枢纽。
函谷关颇为雄壮,光城墙就有五十余丈之高,更架有许多危险战争武器在上面,远远看去,只觉得似乎有一头远古凶兽正盘踞此地,散发着一股战争的峥嵘气息。
而在函谷关之外数千里处,有一老者骑着一青牛自东方而来。
老者须发皆白,面色却出奇的红润无比,他一身阴阳道袍,头上扎了一髻,颇有种仙风道骨的气质,身边有一青色道袍的道人负责牵牛。
两人缓缓向着函谷关的方向而来,正是李耳与释迦牟尼了。
而李耳座下的青牛,确实是先天跟脚的青牛,这也算是他道家的坐骑,虽然远远比不上青玄,但到底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坐骑了。
他们此时自东方而来,往西方而去,途径函谷关。
圣人出行,紫气东来三万里!
函谷关守将尹喜赶忙拜见太上,这可是圣人,见上一面可是不得了。
李耳在函谷关逗留了数日,便继续西行,前行之前,还留下了一篇道家著作,道德经。
人间界,函谷关。
在函谷关逗留了一小段时间,留下了道教道经道德经给尹喜之后,便是离开了。
尹喜也是靠着这一部道家著作,日后有自己的机缘造化,也成为了一方高手,立了一方大势,威震一方。
不过这些,与李耳和释迦牟尼此时,没有太大的关系。
李耳和释迦牟尼出了函谷关之后,便是继续向西行去,这日,两人转入了地仙界,来到终南山处。
李耳和释迦牟尼在终南山暂住下来,于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在终南山后山清凉山上讲经,楼观台上炼丹,日子过得很是潇洒。
推荐下,\\书籍全,更新快!
终南山玉柱洞的云中子听闻此事,也经常前来听道,毕竟李耳乃是自己师伯的分身,自己去听讲也无甚大碍,毕竟算是自己人。
“嗡!!”
李耳此时的讲道,是为了最后的安排,也是为了让释迦牟尼可以在立教之后,彻底进入后期之境才如此安排的,也算是给他最后的机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