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火力覆盖

对于叶永刚的疑问,刘体纯并未过多解释,毕竟武器是否优秀,战场才是唯一的检验标准,多说无益开战见真章了。天亮的时候,唐军携带了的上百门2公斤行营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并由血狼团战士调试完毕了。

作为唐军中唯一的特种部队,血狼团对所有武器都能熟练掌握,临时客串炮兵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们严阵以待准备向清军发起反击。叶永刚对血狼团的战斗力还是半信半疑,毕竟那一段距离满清华军的火炮阵地最近,而且也是蒙军进攻最猛烈的地方,这两天那里都由五千精兵一组轮流防守,而现在血狼团只有一千人。为了保险起见,叶永刚将两千人的预备队放在那一段的城下,准备血狼团防线被突破的时候,将这些人派上去堵漏。

孔有德照例集合了队伍,准备调试火炮准备新的炮击。夜间因为露水重,又怕明军进行偷袭,所以他们不但在火炮周围设立哨兵,还用稻草将其盖起来,所以血狼团战士没有找到,也就无法提前摧毁了。孔有德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保护火炮的措施,让他的火炮没有被提前摧毁,不过在战时摧毁,或许将是更大的悲剧。

华军士兵们拉开稻草,开始擦拭那些不多的露水,这些水分必须擦干,否则在开炮的时候很容易沾湿火药造成哑火。然而就在汉军忙着擦拭大炮,准备开始冲锋前的例行炮击时,从山海关城头上首先冒起了大片的硝烟,隆隆的炮声几乎同时向着四周传播。

耳边听到炮声,华军士兵们茫然的抬起头来,看向两里多以外的山海关,因为这两天那里始终没有火炮发射,他们已经下意识都认为自己非常安全了,然而就在他们肆无忌惮准备炮击的时候,唐军的炮击却开始了。

上百枚炮弹的目标集中到了华军的火炮阵地上,在大炮周围引发了剧烈的爆炸。此时火炮周围占满了正在操作火炮的华军士兵,结果让开花弹有了用武之地。在炮弹的剧烈爆炸声中,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正堆在火炮旁准备装填的火药桶很快被引燃,结果引发了更加剧烈的爆炸。

火药桶的爆炸比开花弹更有威力,很快一门门大炮被炸飞,有的被炸出裂纹,眼看是不能用了。短短一轮炮击之后,华军七十门火炮之中,就有十三门被摧毁,人员伤亡已经超过千人了。

“赶快把火炮抢出来。”孔有德大声喊叫着,这些火炮都是原装货,他自己可铸造不出来。如果这些火炮在此地全都损失了,他也就不用干了,现在火炮比人重要,他宁可损失士兵也不能丢了火炮。

在孔有德的判断中,对方一次炮击之中,总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重新装填炮弹,利用这段时间抢救出几门火炮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他没想到对方的第二次火炮轰击来得如此之快。

仅仅用了十几秒的时间,第二轮密集炮击又来了,这一次被炸死的华军士兵人数更多,幸好火炮只损失了八门。一枚炮弹在孔有德十米外爆炸,一块弹片消去了他的小块头皮,鲜血从额头汩汩流下,如果弹片在低半寸,他的天灵盖就没有了。

此时孔有德顾不得害怕,更顾不得擦拭脸上的鲜血,他只是大声喊叫着,命令士兵赶快抢救火炮。

在孔有德的严令下,华军士兵们纷纷冲向火炮,连拉带拽的将火炮从坑里拖出来往后撤。前两天为了提高火炮仰角,在地面上挖坑的方法,现在却成了自掘坟墓。火炮从坑里拖拽上来非常困难,这需要大量人手的合力才行。如果在平时自然可以慢慢干,现在每一秒钟都有可能落下炮弹,搬运起来自然格外费力。

孔有德和尚可喜带着自己的亲兵提着腰刀,在大炮附近来回巡弋,吆喝着命令其他士兵搬运火炮。拖延时间和逃跑一样会死,那些士兵只能哭嚎着,拼命搬运着火炮,希望能尽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轰的连片炮声再起,第三次炮击袭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吓得扑到在地上。轰轰的爆炸再次摧毁了十一门火炮,让孔有德异常心疼。

“杀。”蒙古士兵发起了冲锋,这是看到炮兵遭到对方打击之后,为了避免更多的火炮遭到摧毁,济尔哈朗转移视线的招数。

数万蒙军拉开战线的冲锋,血狼团的炮兵们也不可能无视,立刻有半数的火炮调转炮口,对着蒙军的方向展开了炮击。开花弹落在蒙军的冲锋队伍里,同样取得不错的效果,只不过这样一来对华军炮兵的压制就要减轻多了。

孔有德趁机带着人将三十多门大炮拖出阵地,撤到了唐军火炮够不到的后方,也算保留了一份元气。剩下的火炮则全部被击毁了,另外还搭上了六千多华军士兵的性命。

唐军的炮击还在继续,在华军剩余的火炮被摧毁之后,所有火炮都已经调转了方向,朝着蒙军士兵轰去。转移到关城东侧的东罗城去指挥作战的叶永刚额头冒汗,血狼团驻守的那一段城墙果然是蒙军进攻的重点,这一次蒙军调集了近两万人,专门进攻那一段,凭借一千人的防守看来非常吃力。

“再抽调两千人,随时准备支援关城西侧的防线。”叶永刚为了保险起见,从不多的预备队里又抽调了两千人,随时准备堵漏,然而面对着两万敌军的进攻,陈王廷却显得不慌不忙。

血狼团对自己的火炮有信心,所以并未按照防炮规程,将弹药与炮兵阵地隔离至少五十米以上,而是将炮弹火药都堆在了火炮旁边。这样做的危险是一旦被对方命中,很容易出现殉爆的现象,就如刚才的满清华军一样,好处就是能腾出人手来,此时应该是五人配备的各门火炮旁,就全都只有三个人在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