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问计

雒阳城。

相国府。

收到天下诸侯纷纷响应赵云讨伐他的消息后,董卓气得差点吐血!

因为响应赵云的这些诸侯,九成都是他敕封的。

一想到,这些他亲自敕封的诸侯,都反他,董卓不禁想起,之所以敕封这些逆贼,完全是周毖、武琼两人向他建议的。

董卓感觉这两人,就是关东诸侯插在他身边的奸细,董卓越想越气,当即怒喝道:“来人,把周毖、伍琼剁了喂狗!”

门外恭候的董越一听,连忙躬身提醒道:“相国,当日周阳反叛,周毖已经剁了!”

董卓一怔,最近烦心事太多,他倒是忘记周毖都变成狗粪了,但依旧怒不可遏,道:“混账,没了周毖,不是还有伍琼吗?剁了喂狗!”

董越心中一凛,赶紧带领一队甲士向府外奔去…

而董越出府,李儒回府。

天下诸侯纷纷响应赵云讨伐董卓,这让李儒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不过好在几天前,皇甫嵩被从长安赶到宜阳的皇甫坚寿说服了,答应与董卓罢兵。

李儒也是庆幸不已,若是晚几天,皇甫嵩响应了赵云,那他们估计只能在雒阳等死了。

皇甫嵩答应罢兵,京兆尹盖勋独木难支,也只得罢兵,与皇甫嵩入京。

如今,没了雒阳西面的威胁,这让李儒好受了很多,而且也收拢了皇甫嵩、盖勋的兵力;若是加上温县吕布的两万兵力,董卓兵力不减反增,达到十二万,更重要的是皇甫嵩麾下那近三万百战精锐,战力极为强悍。

见李儒走来,堂中董卓好似见到了明灯,上前两步,急呼道:“文优,关东群贼犯上作乱,你说该如何是好?”

两日前,皇甫嵩与盖勋入京后,董卓如约奏请小皇帝,封皇甫嵩为太尉。

当然,奏请只是表面形式,其实就是董卓用皇帝刘协的名义,敕封左将军皇甫嵩担任太尉。

而董卓自己,官位自然不能低于皇甫嵩,董卓荣升相国;不过,董卓原本打算的那些权臣标配特权,没敢晾出来。

毕竟,皇甫嵩刚刚和他罢兵,要是他马上弄出,入朝不趋,履剑上殿,这些跋扈标配,估计皇甫嵩又要和他翻脸了!

所以,董卓打算先忍忍,对付关东诸侯要紧。

董卓向李儒问计如何应对关东诸侯?

而李儒前来,正是要与董卓商讨对策,躬身一礼,道:“岳翁莫急,赵贼与蔡邕矫诏天下,群贼响应。看似来势汹汹,实则不过是一群利欲熏心的野心家罢了!”

李儒所言,董卓非常赞成,这些诸侯打着忠君爱国的旗号响应赵云,不过都是为了到他这里刷声望。

而想到自己成了这些野心家刷声望的对象,董卓恨恨道:“这群狼子野心的乱贼!”

李儒闻言冷笑道:“天下乱世已现,难免令这些诸侯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对于天下诸侯纷纷响应赵云,李儒一针见血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这些诸侯不是多么的忠君爱国,他们不过是需要一个兴兵的理由罢了!

“那如何灭掉这群乱贼?”

董卓也有不该有的心思,但他不允许别人也有这样的心思。

“小婿有上中下三策,应对天下诸侯!”李儒拱手一礼,眼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三策?”

董卓闻言大喜,他正一筹莫展呢!没想到他的智囊女婿,竟有三策应对来势汹汹的关东群贼,喜道:“文优且坐下,慢慢道来!”

李儒与董卓各自落座后,李儒拱手道:“上策,迁都长安,让雒阳于群贼!”

“迁都?”

董卓眼睛睁的斗圆,惊道:“还将雒阳让出?为何?”

西汉末年,长安久经战乱,破坏极为严重,哪怕到了此时,长安的元气都没有恢复过来。

而雒阳完全不同,雒阳乃天下之中,三河之地,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况且从光武帝定都雒阳到此时,已经营一百六十多年,使雒阳纳尽天下繁华。

如今,让董卓离开繁荣富足的雒阳,迁都去一蹶不振的长安,董卓是不愿意的。

李儒还说让出雒阳,这点董卓更不能接受,如此岂不白白便宜了关东群贼?

见董卓这反应,李儒心头叹息,他知道董卓已经迷恋上了雒阳的繁华,但作为一个合格的谋士,他必须要将得失告知董卓,这是他作为谋士的职责,缓缓解释道:

“迁都长安,首先,可避关东群贼兵锋,以退为进,据关中天险,虎视天下。”

“再则,让雒阳于群贼,可瓦解关东群贼之势,使其因争夺雒阳而自相残杀;而岳翁稳坐关中,一旦关东有变,可效仿强秦,兵出关东席卷天下!”

董卓听后,道:“中策呢?”

显然,董卓还是舍不得雒阳繁华。

“中策,以雄兵镇雒阳八关,迎击关东群贼,若胜,则雒阳固;不利,则迁都长安!”李儒再次拱手说道。

董卓听后,微微点头;打都不打就跑,可不是他的风格。

而中策,先打,再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是他比较赞成的,问道:“那下策呢?”

李儒面目一整,道:“下策,死守雒阳,与关东群贼不死不休!”

董卓一听,嘴角抽了抽,他也觉得这是不留余地的下策,便对李儒和蔼道:

“文优啊,若不与关东群贼一战,就撤往西都,反而会助长关东群贼的气焰!所以,本相欲先与关东群贼一战,再做计较!”

“小婿自当竭尽全力,助岳翁大破群贼!”董卓会选择中策,李儒并不意外。

不过,中策显然是不如上策的,首先,直接撤往关中,董卓麾下兵力不会有折损,最大程度保全了实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军阀;而且手中又有皇帝在手,可行令天下,挑拨关东诸侯自相残杀,坐收渔利。

而中策,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旦开战,就会产生很多不确定性,胜了自然好,若是失利了,那时想要脱身泥潭,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最终,就算能撤走,但实力也将大打折扣,不胜往昔。

但不管董卓如何抉择,李儒都会倾尽所学,助董卓成就大业。

“哈哈哈!”

董卓大笑道:“孤有文优,何惧天下群贼?”

…………

河内,温城。

天下诸侯纷纷响应赵云伐董,吕布每日如坐针毡,甚至他在想,要不要响应赵云算了!

可当他看到城外困了他一个月的白袍军与河内军,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已经与赵云没有任何的转圜余地。

赵云反董,他就要助董。

一个月前,杜秋让他找司马懿想办法南渡,可吕布落不

现在,吕布已顾不得面子了,每天都往司马府跑,向司马懿问计。

今天,是吕布第五次到司马府;司马懿在历史上,可是三国时代最大的赢家,熬死了曹魏三代君主,最终篡取了曹氏江山,开创了晋朝。

不过,此时的司马懿还很小,仅仅只有十岁,但十岁的司马懿,已显露出与普通少年不一样的地方。

如今,十岁的司马懿,身形就和十四五的少年差不多,这也许是遗传。因为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十二岁考入童子郎时,京都考官见司马朗身型高大强壮,还因此质疑司马朗谎报年纪。

有一个长得这么快的兄长,司马懿身型异于同龄人,就非常正常了。

当然,身形不是司马懿最引人瞩目的,而是年少的司马懿,就聪慧过人,做事果决,见过司马懿的人,都说司马懿绝非寻常之子。

在后院读书的司马懿,一听下人来报,说吕布又来了。

司马懿放下手中简牍,微皱眉头,他真有点烦吕布了。

但他知道,不见,肯定不行,要是惹毛了吕布那屠夫,拿他族人发泄怎么办?

“请吕司州稍候,我马上就来!”

司马懿对门外道了一声,盖上炭火,又披了一件锦袍,才打开房门。

眼看就要到十二月了,天也不是一般的冷!

被冷风一吹,司马懿紧了紧身上的锦袍,向家中大堂跑去。

河内司马氏,同样是当世名门士族;秦末时期,跟随项羽灭秦,因攻受封殷王的司马印,就是司马懿的十二世祖。

刘邦一统天下后,司马氏便世代居住在河内,因为河内曾经就是殷王司马印的封地。

从汉初到此时已有几百年,温县司马氏也是人才辈出,两千石的太守就出了几个。

而今,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也是朝堂公卿,身居高位;所以说,司马氏乃实打实的河内望族。

司马家大堂里,吕布与杜秋跪坐在客席等待。

杜秋成了吕布老丈人,也就相当于上了贼船,天下诸侯响应伐董,杜秋也害怕的不得了,只想快点跟着吕布逃往河南。

司马懿年纪很小,按理应该由司马家长辈接待吕布,可吕布对其他人不感兴趣,点名要见司马懿;司马家长辈暗道:正好!老夫也不想见你!

“劳烦吕司州久候,在下有罪!”司马懿踏入大堂,对吕布躬身行礼。

吕布摆了摆手,道:“坐下说!”

司马懿自然不会坐大堂上首,而是在吕布对面席位坐下,表示对吕布的尊敬。

这几天吕布找他,早已经说明来意,就是要他想办法助吕布南渡;但司马懿也有顾忌,助吕布南渡,肯定就得罪了城外的白袍军与河内军。

到时候,难保赵云不找司马氏清算。正是有这份顾虑,司马懿一直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给吕布献计。

而今天,吕布又来了,司马懿知道不献计肯定也不行了,这屠夫可是屠了州县的人,要是把吕布耐性磨光了,那可就大祸临头了。

只见,司马懿对吕布拱手道:“吕司州有令,在下不敢懈怠,苦思数日,终得一计,可助吕司州全身而退!”

吕布望了一眼杜秋,心中大喜,没想到这乳臭小儿还真有办法?连忙道:“计将安出?”

司马懿躬身施礼,道:“以民为质,从容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