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和种邵又说了些闲话,然后才离开。
种邵也明白宋哲的来意,临走前握着他的手叮嘱道“贤弟多忍耐几日,待大事成后,自有贤弟大展宏图的机会。”
二人在门口告别,宋哲等门关后,来到后门,没一会儿,后门被打开,马氏刚刚出来就被宋哲抱到怀里,双手上下游走,让马氏不禁娇喘了起来。
“我兄长这几日,都在和谁见面。”
“啊对管他呢,你问这个做什么?”
“快说,这可关系到我们两人的富贵!”
马氏哼了一声笑道“怎么?给你那么多种家的产业还不够?莫非是想把我也夺去?”
“嫂嫂如此迷人,小弟也只能不做个人了。”
宋哲走在街上一边整理刚刚搞乱的衣服一边思索了起来。
他做为种邵的兄弟,又有马氏这个内线,知道了这些日子种邵看上去在隐居,实际上和马宇、刘范兄弟来往密切,马氏还对他说时常看到种邵擦拭宝剑,念叨什么复仇有望,又和马宇等人时常交谈到深夜,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难道说种邵准备效仿伍孚旧事?
除了刺杀,宋哲也想不到种邵还能怎么报仇。
毕竟人家是手握重兵的权臣,而你,不过是一闲赋在家的士子。
刺杀这样的事情岂能成功,你又不是温侯,到时事败,说不定还要连累我宋某。
宋哲想到这里,拳头不由捏了起来。
他攀上种氏是希望能升官发财,可不是为了掉脑袋的。
不过,升官发财,也不是只能依靠种邵就是了!
“哎呀!这不是宋兄吗?”
一声喊,把宋哲从沉思中拉了出来。
“嗯?何人哦,是马贤弟啊,怎么?马侍中让你上街何事?”
叫住宋哲的是马宇家的奴产子马水,别觉得奴产子地位低贱,马水已经是奴五代了,其父是马宇玩伴,自己也是马宇看着长大的,马宇待他可比待一些远房亲戚还好,不做重活,反而承担采购之责。
宋哲因为种邵的缘故,和马家的人都挺熟,这马水承担采购自然有不少捞钱的机会二人也算臭味相投,合作过几次倒是都赚了不少钱财。
“哎别说了,府内粮食不多了让我出来买点,但现在这世道哪里有便宜米面买啊”
“这倒是不过也不是没有,走,我们先喝个酒去。”
无论世道有多难,总是有人能醉生梦死。
宋哲二人虽然还做不到醉生梦死但买点劣酒喝还是可以的。
“说起来马侍中这几日可有什么异常之处?”
酒过三巡宋哲开始旁敲侧击起来。
“异常?”马水想了想,点头道“这几日倒的确常有外人来访。”
说完,马水看向宋哲道“宋大哥问这个作甚?”
“哎,还能作甚,不过是担心自己命不久矣罢了。”
马水一愣然后追问道“兄长可是有疾?”
“无疾无病,只是你可知你我二人都将命不久矣?”
“什么?”
“罢了都是兄弟义气,死便死了喝酒喝酒!”
马水见宋哲这样子,感觉不像有假继续追问道“哎呀!兄长快说!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即使要死也要死个明白才是。”
宋哲看了看左右,低声说道“我兄种邵,素有为父报仇之心,日夜磨剑,唯恐不快,又时常和你家主人相会,想来是有谋划,所谋何事?不过效仿温侯,刺董牛二人罢了。
此事如成,自然是好,如不成,你我必将被二人牵连而死。
你我乃他二人的兄弟家奴,又不能出首,除了坐以待毙,还能如何?”
马水听得瞠目结舌,背上全是冷汗,他侍奉马宇一路从洛阳到长安,那是知道董军有多狠的,别说杀不了,就算杀了,没了董牛二人,难道李傕、郭汜就不是人了吗?
那自己岂不是死路一条?
马水回首往昔,自己一出生就是个奴隶,自以为也不比主人差多少,却因为身份而只能做些采购之事,今日甚至要被牵连而死,真的是越想越不甘心,拿起酒盏一饮而尽。
“可恨!他马宇想死,却要赖上我了!”
宋哲故意叹气道“即使你我想出首保命,但没有证据,岂能告倒二人。”
“证据”
“对,只要有证据,最好是书信之类,到时告发,到时候当侍中的,可能就是你我二人了!”
听到自己有可能当侍中,马水不由又灌了一口酒,点点头,眼中充满了疯狂和野心。
当夜,马水醉醺醺的回到府邸,正好被马宇碰到。
“马水,我让你去采购粮食,为何却吃得如此大醉?”
马水看到马宇,吓得酒醒了一半,这才想起来采购之事还没做,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说,气的马宇挥手道“看来往日是太宠信你了,来人,拉下去鞭打十下,以儆效尤!”
马水被一阵鞭打,心中更加嫉恨马宇,他找到库房领药的时候正好又听到有人说马宇在书房会客便悄悄的前往偷听。
“事我已经写明在信中,你回去报你将军,速速前来长安,勿要迟疑。”
“韩将军的兵马一到,将军自然会发兵,还请马侍中放心。”
???
马水躲在门后,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他对自然知道这有兵马的韩将军会是哪个。
原来自家主人居然不是刺杀,而是准备引兵入城。
深夜,马水急忙找到了宋哲,将事情告知,宋哲这才知道种邵等人的谋划。
“如无书信,空口白牙,难以取信于董牛二人那人必定还会来,你可记住了他的长相?”
“记住了!”
“他要入城,必过渭水,我们到渡口守他!”
数日后
尚书房内,田景批阅着书,突然看到马腾上书,说其幼女年满周岁,希望能带人入长安采买一些庆贺之物,并且希望能让幼女面圣,由刘协封赏。
一个幼女,居然如此兴师动众。
想到马腾如今对己方的重要性,田景自然不会驳了这样的请求,当即批示允许,然后转交给董牛二人,待二人许可后,再由刘协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