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伸手必被捉

陈达已经成竹在胸。

“不忙,等他们来了再说。”

“既然如此,我去伙房看看伙食。他们来了正好吃饭,顺便商议一下。”

不一会儿,刘旻、王德禄、冯金海三人陆续到来。

饭菜也好了,就一起吃饭。

“来,今日旗开得胜,值得庆贺一番。我以茶代酒,敬各位一杯。”

也没有酒,众人就喝了口茶。

“虽然只有一个菜,但是管够,这里鱼多,随便吃。”

陈达说道。

刘旻吃了一口鱼,点点头。

“味道不错啊,要是有肉,就更好了。”

“呵呵,刘旻,你有鱼吃还不知足。你知道不知道,咱们此时的饭菜,已经比皇上还要好?”

陈达说道。

“皇上真的跟兵卒们同吃同住?”

刘旻的印象中,皇上吃的都是山珍海味,龙肝凤胆。他想象不出来,皇上会跟普通兵卒同吃同住的样子。

“当然是真的。你们不要听信那些小人捕风捉影的传说,那都是诋毁皇上的,我和王守仁才知道底细。今天,我也告诫你们一下,皇上都跟兵卒们同吃同住,你们也都给我收敛一些。”

“虽然不要求你们跟皇上一样,但也别整天大鱼大肉花天酒地的。若是叫御史知道,就拿皇上的吃住说事儿,说你们僭越,多吃多占,你们怕是也跑不了被弹劾。革职查办,怕是难免。”

“还有,咱们这回干的,都是得罪人的差事。这才刚刚开始,咱们今后还要拿下不少人。不过,咱们拿下的还是少数。平倭使那边拿下的,才是大头。”

“这一回,皇上决心彻底整顿江南、闽浙和海上局面,早就说过要杀个血流成河。”

“这里面的利益实在太大,一个小小的金门,就查抄出来这么多东西。想想江南、闽、浙三省,会有多少?有多少京官、地方官、缙绅牵涉其中?”

“刘健、张懋、郭勋虽然被罢黜,但还有很多人牵涉其中。牵涉到身家性命,必定拼死反扑,抓咱们这些人的把柄。如果真的叫他们抓住把柄,必定捅到皇上那里去。那个时候,皇上也保不了咱们。”

“所以,你们都要打起精神来,把那贪财的心思,老老实实收起来,千万别有什么侥幸心理。”

“贾石原、黄得功等人的情形,金门的海盗、倭寇、商人的情形,咱们为什么知道的如此清楚?你们想没想过?”

众人当然想过,那是因为锦衣卫已经事先摸准了情报,才一抓一个准儿。

“别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在你的手下里面,说不定就有锦衣卫天天在盯着你们呢。别伸手,伸手必被捉。”

“收缴的那些脏物,务必仔细清点,一一记录在册。皇上虽然说留下来充当军费,但是咱们也不能装傻,就都留下来,总要献给皇上一些。”

“那是当然。”

对于这一点,众人都没有什么异议。

皇上说不要,那是皇上大度。你要真的都留下来,便是皇上不说什么,那些御史、镇守太监、分守太监什么的,恐怕就要说话了。

“钱财是个好东西,但是多了就可能是祸害。不义之财,非法之财,那就是祸害。咱们从江南开始,一路抄到了这里,有多少人为财而死,还不警醒么?”

教训了一顿之后,陈达开始给几个人分配任务。

冯金海明天率兵进军澎湖屿,控制澎湖、马祖列岛,剿灭那里的海盗和走私贩子。同时派船巡弋海上,缉拿走私,封锁海上通道。

在那里普查人口,为将来设立官府打下基础。

刘旻率领主力,进军小琉球。干的也是跟冯金海同样的事情,为将来设立台湾府做准备。

同时,他还要派出人员,到大陆招募流民,开发小琉球。

王德禄则暂时留守金门,巡弋海上,维持海上秩序。在金门、厦门城、漳州、泉州等地,配合刘旻招募流民。

陈平则按照既定计划,出使琉球。

琉球此前为三国,分别是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后来统一为琉球王国。

琉球一直为大明藩属,国王接受大明册封。

永乐年间,大明赐姓琉球王为尚姓。目前是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

这个尚真比较有才干,参考明朝制度,确立了朝仪制度,官员品秩、赋税制度、神官制度。扩建了都城首里城,在都城设立各种官府衙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

废除了殉葬制度和习俗,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兵器。

5年前,还进攻八重山群岛,平定了远弥计赤蜂的叛乱。

在尚真的统治下,琉球达到了全盛时期。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大明的海禁政策,琉球成了朝鲜、日本、大明、南洋、西洋等地的贸易中转站。

许多大明的海盗、商人,也把琉球作为重要的走私基地。

由于大明实行海禁政策,造船业衰落萎缩。但是琉球却大力发展造船业,吸引了大明的造船技工和技术流入琉球,进而从那里扩散到日本、南洋、天竺等地。

在走私经济和造船技术上的做法,琉球虽然臣服大明,但是在行动上,却跟大明的海禁政策对着干,是大明海禁政策下的受益者。

“陈平,按照皇上的旨意,你出使琉球的任务有三。其一,责令尚真王济缉拿侵扰大明的倭寇和藏在琉球的大明海盗、走私商户及其船只货物,一并移交大明。”

“其二,责令其今后不得收留上述人等和船只货物。”

“其三,号召逗留在琉球的造船工匠回到大明。如琉球确需引进工匠,需事先申请,经朝廷核准之后方可前往。有私自前往者,以叛逆论处。敢于私自收留者,以窝藏论处。”

就总体儿而言,大明目前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即使欧洲,也落后于大明。

包括农业技术、水利技术、纺织技术,医疗技术、造纸技术、火药技术、冶炼技术等等,很多都是因为蒙古西征,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大明的官员们,对技术外流几乎没有概念,从来就不重视这些。

朱厚照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决心阻止这种局面。

他当然知道,技术的扩散是难以避免的,

间谍偷窃,技术移民,产品外销,进行逆向工程,进而仿制,都会造成技术外流。

但是,普及观念,形成制度,控制最先进的技术外流,还是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