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食肆首金

沈老夫人身子虽然不错,食欲也正常,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沈老夫人这几日精神头短了,以前,用了晚膳,过个一个半时辰才睡觉,现在半个时辰都撑不住,想睡了。

沈千歌这话一提出来,沈老夫人就摇手,“不用,我有没有毛病自己能感觉得出来,吃得饱睡得着能有什么事,倒是你,婚期虽然还没定,但是婚事到底是定下来了,婚期定然也不会拖延一两年,该准备的就要准备了,嫁妆可不能马虎,旁的东西都有我和你姑姑,但是嫁衣还有身上的一些小物件可得你自己亲手做。”

沈老夫人就这么不经意将沈千歌的话顶了回来,沈千歌还没法反驳的。

一说到婚事,沈姑姑就教导她要准备些什么,话题就被差的远了。

沈千歌无奈,看来她劝是没用,还不如她先将大夫找回来,让祖母猝不及防,这样她才会接受诊治。

两日后是个好天气,春光明媚,沈府花园里的花都开了,也是便民食肆开张一个月的时候。

何掌柜带着伙计以及良辰今日一大早就来了沈府宁寿堂偏院,要给沈千歌汇报这第一个月便民食肆的生意情况。

这是之前沈千歌定好的,便民食肆的经营要每个月汇报一次。

今日,沈千歌起的也很早。

如今快到清明,她一早起来专门准备了青团,做了菠菜面和饭团,这几样将会成为便民食肆本月推出的节日特供。

师傅曾与她说过,物以稀为贵,她觉得深有道理。

这次便民食肆推出节日特供将会在清明左右售卖约十日左右,十日一过就会下架,若是想再吃到,就要等到次年的清明了,同理,七夕中秋等大齐的节日也都会上架新的节日特供小食。

何掌柜几人来了宁寿堂偏院,沈千歌没有立即就让他们汇报食肆经营的情况,而是招呼他们在花厅里坐下。

“何掌柜,良辰,都来尝尝这几样小吃如何?”

良辰本就是个喜欢做吃食的,又对这方面有天赋,在便民食肆一个月的磨炼让她的性格更加外向和成熟,看起来已比在沈府的时候沉稳许多了。

可到了沈千歌面前,良辰放下了心里的防备,好似重又变回了沈千歌的贴身丫鬟,“二小姐,这些都是你亲自下厨做的?”

沈千歌颔首,笑着对她道:“我的厨艺除了教给你之外,可没教给过旁人。”

沈千歌的一句话说的良辰心中又熨帖又感动。

何掌柜可不客气,笑着取了一只青团放到嘴边咬了一口,糯糯甜甜的,却带着一股植物特有的清香味,要了一口,里面居然还带着馅儿,这馅儿居然是腌制的咸鸭蛋黄,黄橙橙的,心儿也不知道怎么弄的,还能流出来!

大齐确实有在清明吃青团的习俗,可这街上卖的青团都不过是糯米做的,哪里有这么多花头,关键是还好吃,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光是这一只小小的青团就将何掌柜征服了,别说剩下的几样吃食了。

他一样样取过品尝,沈千歌也不打扰他,而是转头问身边的良辰,“大夫可请了?”

良辰忙点头,将一块小饭团咽下肚,道:“二小姐,奴婢让人请的是七贤街附近最有名的永和堂的贾大夫,那位大夫不惑的年纪,帮不少百姓治好过疑难杂症,奴婢走的时候已经让人去接了,估莫着半个时辰后就能到。”

听良辰这么说,沈千歌放下心来。

一行人品尝过即将要推出的节日新品,何掌柜起身郑重将便民食肆开张第一个月的账本交给沈千歌。

在沈千歌低头翻阅账本的时候,何掌柜道:“这个月食肆开业了二十又六天,除去成本,共盈利了两万零二百一十五两银子,还请东家核对。”

沈千歌挑着当着何掌柜的面看了几页,何掌柜用了她教给的新记账方法,最后一页用了她教导的表格,所有的数据明晰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这些还是前世师傅他老人家教给沈千歌的,可惜,上一辈子越活越潦倒,从没有实践的机会,倒是这一世都用上了。

良辰也不是白放在便民食肆的,她一边可以做便民食肆的大厨,一边还可以观察何掌柜,从这些日子良辰的汇报来看,何掌柜是一位负责又用心的掌柜。不愧是祖母身边的老人。

看了这次的账本,沈千歌越发的相信何掌柜了。

两万一千两,要从中拿五千两布置改造后院几个特殊的包间,这几个包间是专门供给有银子有身份的客人,里面的布置不能一般,得要这么多银子。一万两当做下个月食肆开张的本钱,要想把食肆做好,没有能额外留出的现银可不行。她自己这边只从中拿出四千两来,还有一千两就交给何掌柜给食肆干活的所有人当做奖励,若是后面食肆做的更好,掌柜伙计厨娘们的奖励将会更多。

便民食肆刚开张一个月就传来了好消息,沈千歌直接将盈余的零头两百一十五两拿出来当做赏赐,平均分发给宁寿堂正院和偏院的下人们。

这样一来,不管是便民食肆还是宁寿堂的人都得到了鼓励。

何掌柜捧着装着银票的木盒笑的合不拢嘴。

他跟在沈老夫人身边这么多年,当初帮沈老夫人的铺子也是经营的不错,沈老夫人看重他,每年过年前都要给他另外发上一笔银子。

当时那笔银子可是在关键时候帮助他度过了难关,让家中老母的病得到了及时的医治。

他感念老夫人的恩德,十多年勤勤恳恳听从老夫人差遣,后来老母虽然过世了,却是安安详详的离开的。

老夫人不管家了后,他带着儿女回了老家,生活过的普普通通,也就比普通庄户稍微好一些,可也没想着再给谁家当掌柜,因为他知道,很难再遇到老夫人那么实诚的好东家了。

直到两个月前老夫人写信给他,请他回京城。

他才又带着一大家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