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钢铁产量冠绝全明

所以丁毅这边最关键是多造炉,和多用工人,不能出现以前工匠们等钢和铁的情况。

所以在长生岛西侧,这两年李忠义准备建二十座大鉴炉,可以同时炼铁160万斤,丁毅更为他配备了近一万人的各种工人队伍,相当庞大。

当然,他们没有这么多铁同时炼,但炉多,同时开工的多,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熟铁和钢产出。

丁毅到长生岛时,正好看到李忠义带着工人们在炼钢。

只见工人炼钢时,先把没有经过锻打的熟铁放到炉内,鼓风加热。两分钟后,用火钳钳住生铁的一端斜放在炉口内,继续鼓风,使炉内温度不断升高。

当炉温升到1300℃左右的时候,斜搁在炉口内的生铁的一端开始熔化,开始不断地滴铁水,这时,炼钢工人便用大铁钳钳住生铁在炉外的一端,左右移动,使铁水均匀地淋到熟铁上。

同时,不停地翻动熟铁,使熟铁各部分都能均匀地吸收铁水。淋完两次后,便把熟铁夹到铁砧上锻打。去除杂质,就得到了需要的钢坯,俗称“钢团”。

长生岛的二十座大鉴炉,此时有十座专门在炼熟铁。

另十座专门炼钢。

源源不断的熟铁和生铁被运到炼钢这边,又产出大量的钢,再运到匠作局。

岛上工人如云,来往频繁,从而保证匠作局的工匠们,有用不完的钢和铁。

丁毅看了会炼钢,便问李忠义:“现在咱们,每月能产多少钢和铁?”

炼钢铁的速度,当然要看丁毅运来铁矿的速度,和工人多少。

以前是宋飞,后来改成佛朗,并新组水师6营,专跑旅顺和日本石见银山路线。

基本是看季节,每年大概跑五到八次。

一个次可运铁矿少则二十万斤,多则三四十万斤。(日本的铁矿质量每1.7-2斤左右,能练一斤生铁,比大员的赤铁矿差了些)

另外阮思青的水师在跑商时,会从明国其他地方也运来铁料,但他大部份都是运来的生铁。

李忠义这边,猪岛加长生岛等几个岛加起来,平均一个月可以练十五万斤左右生铁。

加上阮思青的收购,丁毅全年能有生铁两百万斤左右。

听起来数目庞大,但炼到熟铁,再打造铁甲,长枪,船厂要用的,余下的还要炼成钢,又要耗时间,最后再打造和炮。

“每年产钢二十万斤左右吧。”李忠义最后无奈道。

平均每生产钢600斤不到,只能做六十根燧发枪。

但丁毅部其他用钢的地方也很多,包括船上,机械,刀枪,最终用在制枪上的,估计只够做二十根,而丁毅现在优先鲁密铳。

这也是他为什么燧发枪制造缓慢的原因。

李忠义摊摊手:“还是人手不够,锻打成钢的熟手工匠不足,这步是需要一个个工匠去亲手完成的。”

炼铁容易,成钢难。

丁毅现在各岛的仓库里,生铁熟铁堆积如山,他自己都没数,估计这七八年已经囤结了有百万斤以上。

用都用不完,而钢却远远不够,此时若赵大山在,肯定要兴奋的告诉他赶紧做铁锅卖,或许就可以消耗掉一批铁料。

所以这边还是要更多的工匠和大鉴炉。

“大人这几年建学校,培养工匠,也为我们增加了好多人手,如果仅靠外面寻找,拉人,不知何时才有现在的规模。”李忠义这时其实很自豪的,丁毅的这边的匠作局,经营的很好,并且只会越来越好。

谷侥

眼下丁毅所有的地盘加起来,估计工匠和熟练工人已经要达到万人了。

这是很不容易的成就。

看他们出产生铁的产量就知道。

明朝永乐初年,全国生铁产量是1800万斤,丁毅现在仅靠东江一地,抵的上永乐朝九分之一,能不骄傲吗。

当而明朝生铁产量最高的应该是嘉靖了吧,当时仅广东一省全年生铁产量就达到2700万斤,全国加起来,肯定都上亿了。

之后就好像开始衰退,到了现在崇祯年间,流民遍地,除了广东江南,到处混乱,不知道全国产量还有没有5000万斤。

丁毅这边现在铁产量多,所以造了大量的铁炮,鸟铳,往朝鲜和日本卖,这也是他目前赚钱的大头来处。

长生岛的二十座大鉴炉,目前建成和运行的有十二座,即将建好的有四座,还有四座已经选好地址。

等全部二十座大鉴炉建成,丁毅产铁的速度又会增加。

而产钢的速度,就要看工匠有多少了。

工匠越多,产钢就越快。

丁毅看完之后,顺便四处走走,路上拦着一些工人,和百姓问了问。

这边能称之为工人的,都会些基本操作,比如汲者,铸铁,司炉等,这些人每月有工钱,通常干十天休息一天,如果中间有事可请假,但会扣一点工钱。

如果休息天不休息,可以抵扣其他休息天,若全年无休,则发加班工钱。

丁毅刚成立匠作局时,很多工人都整天加班,几乎全年无休,这七八下来,工人们在当地深根,有的娶妻生子,有晋升工匠,生活越来越好,也开始十天休息一天。

丁毅基本每次上各岛,都要问问各工人工匠,住的还好吗?吃的好吗?有克扣工钱吗?

所以很多工人都认识丁毅。

今天他拦住一个工人,看起来才二十岁左右,很是年轻。

“这位是咱们皮岛丁大人。”随从中有人提醒那青年。

青年大喜:“拜见丁大人,丁大人长命百岁。”

“。。”丁毅。

后来丁毅才知道,青年叫徐巍,十岁就和父亲一起从皮岛来到旅顺,当年是阮思青过去买来的第一批辽民。

他父亲是铁匠,所以把他也带了过来。

但过来后没几年就病死了。

徐巍被旅顺抚养长大,也学会了父亲的手艺,打铁,很感谢旅顺和丁大人。

但他过去考核升匠几次不成,一直还是工人。

这次见到丁毅,他赶紧问:“丁大人,我能不能去学校学习一下?”

原来丁毅的学校是没有年龄限制的,随着丁毅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又分成小学,中学大学,学生年纪要求也来了,现在学校最低七八岁,最高不能超过十八岁。

因为这个年纪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

徐巍过了年纪,几次申请都没被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