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太子婚位次定魏武版隆中对

——九品中正制。

陆羽太熟悉了,不光熟悉,他对这项制度的看法…就是四个字——深恶痛绝。

在他看来,三国归晋,乃至于晋朝时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让整个汉人遭受到一次几近亡族的灾难。

而罪魁祸首不是别的,正是这“九品中正制“!

诚如方才曹操提及的,九品中正制将选官分为了九个等级,由“中正官”统一评定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的确,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得吏治一时澄清,更是大大的拉拢了氏族,缓解了氏族与勋贵的矛盾…

算是为“魏代汉“的和平推演…打下了基础。

可这“九品中正制”有一个巨大的弊端,那就是“中正官”的选拔。

也就是说,只要世家大族、豪强勋贵掌握住了“中正官”,它们便可以通过“中正官”之手控制朝廷官员的任免、选拔。

渐渐的就演化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仅没有削弱门阀、士族,反倒是让门阀制度更加混乱,晋朝时的“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能成长为与皇族的司马氏相提并论的存在,可见这种制度的弊端。

陆羽细细的将“九品中正制”选官的弊端、漏洞娓娓讲述给曹操。

包括“中正官”的争抢与不公平,包括底层学子依旧评不到“上品”。

这些,都不过是察举制的延续与继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话…

起初曹操只是平静的听,可越听到后面,他不由得陷入沉思,细思极恐啊。

而曹操的眼眸渐渐的眯起。

似乎,从羽儿的话中,他又体会出一丝其它的意味。

“羽儿是想推行那科举制是么?”

“正是!”陆羽颔首,“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方法,但科举考试…无疑是不公平中尽可能公平、公正、公开的方法,能从根本上改善用人制度、选官制度!“

“至于….科举制,也并非单纯的考书本,除了文试外,也会设置武试…算是为大魏选拔储备的将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下层能力的读书人、寒门子弟也有机会能够跻身朝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如此这般,官员就流动起来了,而官员一流动,世家豪强的影响会渐渐的虚弱…皇权则会不断的价钱,这是与大汉察举截然不同的制度。”

其实…

在朝政上,陆羽还有许多想法,比如进一步的推行“摊丁入亩,,在保持三互法的前提下,废除州牧制度,恢复刺史的监察制度,禁止宦官、外戚干政…等等!

可无论是哪一项制度的实施,都要确保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人才…”

所谓人材强国!

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推动,早晚也是一纸空谈!

这里的人才,是…顺应这个时代的人才,而不是被世家大族裹挟的人才。

这点对大魏,对未来的天下的变革至关重要…

潜移默化中,陆羽已经愈发的适应了如今的角色,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不再是为别人打工,这是他自己的天下呀,每一个政令…未来走的每一步,他必须深思熟虑!

此时的曹操,在听过科举与九品中正制的比较后,他的面色依旧冷然,依旧是并不轻松。因为…

科举万般好,可有一点却是难处。

那就是“科举”一出,得罪的是天下氏族。

这有可能让刚刚平复了一切战乱的大魏再次哗变!

“羽儿…”

曹操的愁容让陆羽猜到了他所顾虑的。

陆羽抢先道“父王所虑,无外乎是氏族的反对,毋庸置疑…科举一出一定会让天下氏族哗然一片,也一定会出现憎恶..秦朝便是

因为暴力改革..致使两世而亡,前车之鉴,大魏必须警醒…不过…”

陆羽眨巴了眼睛,他的眼眸望向窗外…望向许都方向。

“如今正有一个人,他在替我们背负这份憎恶…他见识到了大汉衰败的真相,他知晓了他的父王、王兄惨死的真相,他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从这一朝起驱散黑暗,得见光明!”

唔…

闻言,曹操的心猛地悸动了一下,陆羽提及的人是谁?他心知肚明!

他还在疑惑,为何这位天子要停止勾兑国债,要废除察举制,要推行“科举制”,要在这个大魏与大汉并存的敏感时节,激起天下的民愤呢?

原来…他是要背负起这份憎恨!

呼…

长长的呼出口气,曹操轻轻的拍了下胸脯。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原来我那些族弟劝进不是因为“国债“让他们损失了利益,而是因为察举制的废除,这伤到他们的根本…怪不得羽儿说,魏代汉…时机未到!“

听到这儿,陆羽重重的点了点头。

“魏代汉,时机其实已经到了,可若是魏要剔除汉的那些弊病,则需要再等等等,需要让汉背负起一切憎恶,而当一个帝国充满着士人的憎恶后,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帝国为这世道翻开全新的篇章!”

谁能想到…

这谯沛之中,曹氏故居之内,魏王曹操已经与他的儿子曹羽…开始去畅聊大魏新的篇章

一如昔日里…

陆羽为曹操定下的兖州破局之策,定下的中原振兴之策,定下的那“东望,西笼,南横,北和,中定”的战略大方向。

这就像是一个轮回…一个魏武霸业扬帆起航到乘风破浪的轮回,如今的任务,已经不止是打天下,更多的是守天下!

曹操是说过“若天命在孤,孤做周文王!”

可…事实上。

当真的众望所归之时,当不会有荀彧、荀攸以死抗议之事,当大汉天子无比恳切、期望的拱手将传国玉玺交给他曹操之时?

他又怎会不选择迈出那迈向权利巅峰的一步!

就像是大汉要背负起那封憎恶,如果史书上一定有一个人要担负起篡汉的骂名,那就让他曹操来吧!

尚书台。

荀彧颇为欣慰的在竹简上分别写上“吕玲绮”、“马云禄”、“孙尚香”的名字。

下月的十五是良辰吉日…最适合完婚。

而太子曹羽大婚的安排已经尘埃落定。

一上午选了三个吉时,分别出东宫分别从馆驿中迎娶三女,顺序依次是吕玲绮、马云禄、孙尚香…

之后分别完成一百多项礼仪,整个过程中时间精确到刻!

而这些完成,大宴宾客后,洞房的安排也是按照这个顺序。

写完这些…

荀彧长长的吁出口气,如释重负。

陈群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荀令君,还是你有办法呀!”

“哈哈…”荀彧欣慰的笑道“西凉马氏、九原吕奉先、江东孙家都是武人出身,崇尚武道,她们女儿比不出个高低,自然有人替他们比出这个高低,这结果是拼杀出来的,他们也不会有异议!”

荀彧没有把话说全,可意思,陈群已经理解。

毕竟事实就摆在那儿…

战绩就摆在那儿!

一番比试,吕布当之无愧的拔得了头筹;

马超其次…

而太史慈,尽管战戟是克制长枪的,可太史慈无论是与吕布,还是马超,都逊色一分…

这个结果…算是定下了!

尽管有些不情愿,可孙权与孙尚香也不能提出什么,再多说些…

倒是显得小气了。

这件事

情落下帷幕,荀彧与陈群均轻松了不少。

陈群张口提到了一桩别的事儿。“荀令君,话说回来…这次陛下停止国债的兑换,废除察举制,这可是捅了马蜂窝呀!“

这个话题出现…

荀彧表情很明显的顿了一下。

颍川荀氏购买的国债也不在少数,而更让荀彧在意的是,察举制的废除。

要知道…

察举制之下,受到最大好处的除了谯沛勋贵外,就是他以颖川荀氏为首的豫州氏族!

相当于,他们稳稳的握着大魏半数以上的官吏选拔之权。

见荀彧沉默,陈群继续深问道“荀令君的府上,最近怕是门庭若市了吧?”

“你是说那些官员?”荀彧淡淡开口。

“怕是少不得请荀令君牵头,劝魏王更进一步的人吧?“陈群像是知悉一切。

尽管最近,因为这太子的婚事,思绪繁琐…

可大势上,陈家少不了人去告知陈群。

察举制要真废除了,那陈家还怎么保证…日后的繁兴?

“劝进是么?”此时的荀彧眯着眼…他没有说太多,就好像是看透了一切后,宁愿让自己处于浓雾之中,却不敢驱散身旁的浓烟。

就在这时。

一名文吏进来禀报,“荀令君,天子使者张音和廷尉钟繇求见!”

荀彧眼眸一眯,陈群却张口道“这一前一后,还真会挑时候。”

荀彧则连忙道“传!”

文吏楞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道“荀令君,先…先传哪一个?”

这话脱口,荀彧也愣住了,这种事以往需要交代么?一边是天子,一边是臣子,自然…可…

荀彧突然间想明白了什么

自打“国债停止兑换”、“废除察举制”后,天子的威严…或者说是大汉的威仪已经降至低谷,甚至在一个寻常文吏看来,天子与大臣之间的天平就要翻转!

荀彧轻轻呼出口气,说道“自然是天子使者!”

不多时,天子的使者张音快步走进,向荀令君行礼。“臣高庙使者张音奉天子之命前来传旨!”

一旁的文吏没有一个下跪的。

倒是荀彧撩袍跪下,”陛下有何吩咐?”

使者张音展开圣旨念道“朕传尚书台下诏,咨尔魏王…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唯归有德,朕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幸赖魏王操,德膺符运,奋扬神武,变除凶暴,清定区夏。今王操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八区;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祇,绍天明命,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王其受之!”

此言一出…

荀彧大惊,陈群也是大惊。

这是一封传位诏书,天子要…要让尚书台将此诏书传于魏王处,要让位于魏王!

张音宣完,拱手道“此诏还望荀令君命人快马发于魏王,陛下恳请魏王早承天命!“

这…

荀彧连忙惊问道”此诏乃陛下所写?”

张音颔首,“千真万确,荀令君也可赴皇宫亲自问于陛下。”

“咕咚“…一声,荀彧咽下一口口水。“陛下何出此诏?“

这…张音沉默了一下。

他叹出口气,轻吟道“荀令君会不知道么?”

“因为魏太子羽?“荀彧反问。

张音的眉毛很明显触动了一下,却是不置可否,也不张口…连忙退下。

看着张音离去的背影,荀彧捧着这封天子诏书,良久沉默…

一旁的文吏提醒高“荀令君,廷尉钟繇要在门外候着呢!“

“请…快请…”

荀彧的语气有些颤抖…

陈群也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把话咽进了肚子里。

过了十息左右,荀彧回过神儿来,他望向陈群,感慨道“长文哪长文,如今这陛下想让位,钟繇…呵呵,是百官也向全进,天意…一切都是天意么?”

“这不挺好么?“陈群眼珠子一定,“至少,魏若代汉,那…为平复民心,汉代的国债就有人接手,而察举制…“

“呵呵…“不等陈群把话讲完,荀彧笑了,只不过,笑声有些冷漠。

他喃喃感慨道。

“算无遗策,攻敌攻心…真有你的啊,太子…太子殿下!“

俨然,荀彧这话是话中有话,是意味深长!

--

--

江东。吴郡。

一处酒肆内…

一位蒙着黑纱的少女款款从楼梯处走到二楼,在无数男人的翘首期盼中,行至当中,盘坐于主位之上。

“吴郡分坛,祭酒以上,共计十八人,参见圣女…”

一名黑衣男子带头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道”礼。

之后,其余十七人也一边行礼,一边道∶“参见圣女!”

而这蒙着黑纱的女子…微微抬起她那纤细的手臂。

————”之前的治头大祭酒是如何交代你们的?听说他打算…用那种方式,让江东大乱?让大魏疲于应付,是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