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容离的质疑

沐之然一脸疑惑地看着眼前这个兴奋不已的小男孩,心想:这玩意儿看上去平平无奇,真有那么稀奇吗?

而在场的其他人看到离国公送的礼物竟然只是一枚如此普通的戒指时,不禁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他们都觉得离国公应该不至于送不起好东西,但为什么这次却显得如此小气呢?

容离似乎察觉到了大家的反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坏笑。他看向沐之然,问道:“怎么样,你喜欢我送的东西吗?”

其实这枚戒指说普通也普通,说不普通也不普通。只不过对于他来说,这戒指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价值。所以,他决定把它转送给别人。

沐之然扯了扯嘴角,心中暗自嘀咕:既然小芯都说它好了,那就肯定不错吧。但如果让她去恭维一下容离,还真是有点难为情啊。

沐之然微微欠身,语气轻柔地说道:“离国公送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是极好的,臣女自然会喜欢。”她脸上带着一丝微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这个回答显得非常官方,让人挑不出错来,但又似乎隐藏着某种深意。容离听到这样的回答,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满。然而,还没等他做出反应,沐之然已经像一只敏捷的小狐狸一样,迅速地跑下了台阶。

其他人惊讶地看着沐之然的举动,纷纷低声议论起来。他们觉得沐之然胆子真大,竟然敢在离国公面前如此放肆,仿佛完全不把这位尊贵的人物放在眼里。

沐之瑶原本气得脸色发青,但当她看到沐之然得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戒指时,心情顿时好了一些。她心想,原来离国公并没有特别看重沐之然,只是随便给了她一个礼物而已。想到这里,沐之瑶心里平衡了许多。

然而,王佳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尽管离国公看起来漫不经心,但从刚才开始,他一直在关注和支持沐之然,这种行为与他平时的冷漠态度截然不同。而且,那个戒指看似普通,但谁又能确定它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或功能呢?说不定其中隐藏着什么玄机。

宴会终于接近尾声,今天最重要的好戏终于要上场了。

直至最后一场歌舞结束。

容启顺了顺自己的胡子,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现在是时候宣布那件重要的事情了。于是,他开口说道:“今日,朕还有一件喜事要宣布。”

众人闻言,纷纷竖起耳朵,翘首以待。他们心中清楚,接下来将是这场盛宴的重头戏。大家都心知肚明,皇上要宣布的喜事与皇位继承有关。

容启向旁边的苏公公示意,苏公公心领神会地点点头,表示明白。随后,苏公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圣旨,双手捧着,站到容启身旁。

苏公公用尖锐的嗓音喊道:“三皇子接旨!”

这一声喊,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紧张起来。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容瑄,只见容瑄早已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脸上洋溢着激动和期待的神情。他迅速走到容启面前,然后跪地行礼,恭敬地回答道:“儿臣在。”

容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讥笑。她静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似乎在等待一场闹剧的上演。而其他皇子们则面无表情,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苏公公慢慢地展开手中的圣旨,开始宣读其中的内容。他的声音清晰而响亮,每一个字都传遍了整个宴会厅。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三皇子容瑄治理江南水患有功,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足智多谋,胸怀天下,是以有一国担当,特封三皇子容瑄为大荣国太子,赐府邸,钦此!”

随着最后一句话的读完,苏公公合上了圣旨,并将其递给容瑄。容瑄接过圣旨后,激动得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感激涕零地谢恩,并表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尽忠职守。

然而,就在这时,宴会厅内突然响起一阵喧哗声。人们纷纷议论纷纷,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震惊和不解。一些人甚至发出质疑的声音,但很快被压制下去。

容启威严地扫视全场,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的决定不容置疑。

此时,容离心中暗喜。她知道,这场闹剧才刚刚开始,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上演。

三皇子满脸激动的双手接过圣旨,并恭敬地叩头谢恩:“儿臣接旨,多谢父皇厚爱,儿臣定当努力,不负众望!”

其他众人齐声高呼:“恭喜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真是一幅令人感叹的场景啊!沐之然不禁心生感慨。

魏芝微笑着说道:“快些起来吧!”

然而,就在这时,容离合起手中的扇子,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和不解,紧接着他用一种略带质问的神情看向容启,语气严肃地问道:“皇兄,你可曾查清瑄儿是否真的拯救了江南百姓于危难之中?是否真正治理好了水患?”

容启被容离突如其来的质问弄得一愣,心中暗自思忖,容离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之前得到的消息有误?可是现在圣旨已经下达,又怎能轻易打脸呢?

正当容启犹豫不决之际,突然间,殿外传来一声响亮的禀报声。

容启的眼皮不安地跳动着,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暗自嘀咕:为何会有这种感觉呢?难道是因为刚才那道圣旨引起的?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忙忙地跑进来,没有任何犹豫就直接下跪,并拱手行礼,脸上的表情异常严肃。

容启心里更加不安,他揉了揉眉心,不耐烦地说道:&34;说吧!&34;

侍卫连忙开口,语气紧张地报告道:&34;禀报皇上,都城一城西一带,突然间涌现出大批来自江南的流民,他们居无定所,纷纷上京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