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漏嘴

这是沈光林人生第一次来津门,晚上就住在了最繁华的和平路,这条路曾经也叫做“罗斯福路”,建国之后才改名为“和平路”。

津门的夜生活不丰富,也不热闹,沈光林和李蓉各开了一间房睡觉,没领证呢,住一起不合适。

第二天,照例又是要逛一逛的。

津门这座城市很干净,至少比这个年代的京城要干净一些,一条海河从城中穿过,养育了一方人民。

沈光林觉得自己也不能白来一趟,就准备到楠开大学去访问一番。

毕竟是兄弟学校,还是要多多加强交流沟通。

楠开这所学校很不错,它是总理的母校,是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大学,后来在1946年复校的时候称作“国立楠开大学”,解放后经过一系列院系调整,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楠开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它在华夏的大学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

有车,到楠开就很方便。

楠开的建筑还是很有特色的,地理位置也还行,它的北面是津门大学,东门是津门医大,南面是一家手表厂,西面还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听说京城大学的年轻教授沈光林要来学校参观访问,楠开大学自然是热情欢迎的。

据说,这位沈老师极具科研天分,看问题往往能够高屋建瓴,所以科研成果特别突出,刷高端论文就跟刷碗一样。

高端的学者,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沈光林果然受到了热烈欢迎,甚至院长邀请沈光林到楠开就职。

当然,这只是客气话,沈光林是不会来的。

作为高端的学者,他们真正向往地方往往只有京城,再没有其他。

就教学水平来说,五道口技校和京城大学的教学水平未必会超过同行许多,但是,他们的学生却是全国最优秀的,这才是真正的差距所在。

即使其他学校偶有一两个漏网之鱼,也无济于事。

在京城大学和五道口技校只能算资质平庸的学生,但是到了其他学校都被当成了宝贝。

这就是现状。

京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华夏的科研中心。其他地方的大学,大约只能在个别专业上表现优秀,这也就是所谓的“地方院校”的“特色专业”。

但是,在京城大学,他们几乎所有的专业都特别强,除了极个别小众门类弱一些。

半导体光伏材料就是一个小众门类,在京城大学没什么人研究,但是在楠开,这就是他们的一个优势专业,这就是他们的特长。

果然来对了!

这里真的有值得沈光林学习的地方,即使十八所不能进去又能如何呢,沈光林想的是积累知识,又不是窃取成果。

早知道就该直接来楠开的,去十八所那边是浪费感情。

沈光林在物理系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说实话,观感一般。

这才是1982年,但是大学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开了。

京城大学获得的科研经费逐年上涨,他们与地方院系的水平差距也会越来越大的。

京城大学的普通实验室,每年还是能够看到很多改变的,实验器材和科技期刊都会时常更新,但是在楠开,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

估计是经费的问题吧,毕竟亲儿子和干儿子还是有区别的。

沈光林在京城大学也算是混的如鱼得水,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他的想法太多了,但是知识积累限制了他的发展。

团队不太给力,沈光林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收集资料,编排实验计划,整理科研情报,这些,都需要精力。

从实验室成立一直忙活到现在,沈光林手底下的可用的科研狗倒是有了几条,但是堪大用的不多,也就是起一些辅助作用。

好在那些人都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唯一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反而是沈光林自己。

真的是想法太多了,接连看了两番不错的剧集,结果实力跟不上。

这个年代资金匮乏,科研土壤贫瘠,那些需要依靠资金积累来完成的实验大都不能做,也是没有办法。

“沈老师,我们学校的情况怎么样?”

“很不错,该有的设备都有,虽然陈旧一点,但是满足教学任务还是够的。”沈光林也是实话实说,他也没打算藏着掖着,自己过来本就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没必要瞎显摆。

“那您给指导指导?”

“指导谈不上,我就是来学习的,最近我对太阳能电池组很感兴趣,听说你们学校在这一块做的不错,因此想过来学习学习。”

“哎呀,您太谦虚了,沈老师您的名声已经传遍整个亚洲了,尤其在扶桑国,在物理学界一说起您,大家都知道。要不,你给我们这里也上几堂课,让我们也感受一下京城大学最年轻教授的风采。”

“您吹捧了,最年轻的京大教授可不是我,最年轻教授是朱家华先生,他24岁就获得了教授职位,而且手下桃李满天下,我就不行了,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商业互吹完毕,那接下来就是谈正事了。

楠开大学在光伏研究领域确实是有一手的,至少这些积累是沈光林不具备的知识,这可能比京城大学厉害一丢丢。

当然,沈光林也知道另外一些楠开大学不知道的事情,比如一些光伏产品的制备方法,还有就是从光谱分析中找出高能量的区间,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光电转换。

这个材料怎么选,工艺怎样,这都是学问。

学校已经开学了,沈光林想了想,就让李蓉先回去,他自己在这里多停留几天,准备系统的学习一下光伏的知识。

给同学们上课的事情就算了,开办个讲座倒是可以的,反正做这些事沈光林也已经轻车熟路了。

价值5万美元的课程免费给你们上,楠开大学师生们有福气了。

杨玲是楠开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大三的学生,还是系花,知名度很高。

她平时最喜欢留着齐耳短发,而且长相特别甜美,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

作为一名女生,她竟然喜欢物理,也是没谁了。

其实,在学生中间,真正喜欢物理的人并不多。也是因为大家接触物理比较晚,大约是到了初中才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想培养兴趣,很难。

杨玲不同,她对物理从小就喜欢。

没上学的时候就听着牛郎织女入眠了,夏天最爱趟在椅子上看星星。

后来就看到天上有闪闪发光会移动的那种,它们竟然是人造卫星,这也太厉害了吧。

读书多了,知道的东西多了,但是不知道的也更多了。

现在,她已经不幻想日月星辰了,她想着有一天能够自己解开这些科学谜题。

尤其花旗国完成人类登月的创举之后,她对于物理,对于天空就更加向往了。

这次,听说京城大学来的物理教授要来开一场讲座,她可高兴坏了,已经积攒了好些个问题等待有人解答了。

讲座是在阶梯教室举行的,座无虚席。

沈光林走上讲台,一眼就看到了那位漂亮端庄的女同学,原来楠开也有美女呀。

当然,真要是长得不好看,他肯定是不会多看几眼的。

“他好年轻啊,真的是大学教授?”一位同学忽然小声的质疑。

确实好年轻啊!

楠开大学也有超龄学生,他们比沈光林年龄大的也不在少数。

杨玲看了看这位物理教授,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质疑。

这么年轻,是没有什么水平的吧,至少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倒是眼神挺丰富的,看自己好几眼了吧。

“大家有没有觉得我很帅?简直是少年英才。”沈光林的开场白很轻松。

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

“大家放轻松一点,咱们都是同龄人,没有那么多隔阂,我不说都能和大家成为朋友,但是也没什么仇恨,讲座嘛,就是闲扯淡,你有收获,我有收入,这就行了。”

果然是这个道理。

“沈教授,你开一堂讲座能够有多少收入呀?”也不知道是谁突然问了这个问题。

沈光林也没生气,这是他得意的地方,怎么可能生气嘛。

“哎呀,问男人的收入和问女人的体重一样,都是不礼貌的,我的收入确实可以讲一下,我现在是教授正职,每个月的工资是223块5,刚好是你们津贴的十倍。”

这么多钱确实算高收入了,不过很多老师也大致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听说您讲一堂课的酬劳是5万元是吗?”看样子果然有人对他沈某人的过往比较清楚啊。

沈光林摇摇头,道:“小意思,不值一提,这种事情大家听听就好,毕竟,我赚的钱再多,也不会分给大家。”

末了,沈光林还补充一句:“我没主动要过钱,都是别人硬给的。”

还有人想提问,沈光林不想回答了,他决定收起笑容开始讲座。

这个年代的大家都是好学的,台下有很多人还带了笔记本来。

但是沈光林并没有想讲专业知识,他倒是想像考研导师张学峰一样,讲一讲科研路上的一些技巧,比如,如何写论文,比如,如何摸鱼。

这个年代大家大都是不会写英文版论文的,至少是写不太好。

但是,沈光林有这方面的特长,他觉得教授给楠开的师生们也未尝不可。

大学地位要提升,真的离不开SCI论文,无论质量高低,数量上来了,排名就上来了。

杨玲却很失望,这不是她想听的内容,她想听的是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外星人。

终于,沈光林的经验传授结束了。

杨玲第一个举手。

“沈教授您好,听了您的课我很失望。”

“罪过罪过,让你失望了。”

“您作为物理教授,为什么不讲一讲物理方面的知识呢,不说外太空,就讲讲太阳系也行呀,实在不行就讲讲地球,讲一讲地球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历程。”

“同学,你这是在批评我呀。”沈光林笑了。

“好吧,那我就简单讲几句。大家知不知道,宇宙到现在已经有了132亿年了,而太阳系的年龄是45亿年,地球也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

在地球上孕育出生命的时间是35亿年以前,随后经历了单细胞,多细胞,动植物分离,然后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哺乳动物出现的时间已经是3亿年前了,而灵长类哺乳动物出现的时间是6000万年前,远古人类出现的时间大约是380万年。

但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祖先,大约15-20万年之前走出非洲,然后遍布全球,形成了各色人等。”

“不可能!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是70万年的,那才是我们的祖先,你说错了吧。”

沈光林突然意识到,他似乎说漏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