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清河郡王

“陛下,臣当尽心竭力,不负使命。”

来艳难掩激动地下拜,却换来刘志哈哈一笑

“哈哈,这句话你留着在朝堂上说吧,我想听到的是,你今后打算怎么与阳安相处。”

今日是刘华婚后第一次回家,作为一个父亲,最关心的自然还是女儿的终身幸福了。

听到此言,来艳并没有贸然回答,而是略微思考了一会儿,这才缓缓说道。

“长公主性格豁达,若非身为女子,则有凌云之志,某当以友待之,同心同德,不离不弃。”

“好一个同心同德,不离不弃!”

刘志赞赏的点点头,“好,这是你说的,我希望今后你能记住今天所说的话。”

刘华是他最优秀的女儿,也是最疼爱的女儿,谁若敢负了她,他绝对会让对方付出惨痛的代价。

翁婿两个的谈话进行得很顺利,气氛也十分融洽。

女儿能找到一个懂她的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下,实在是特别不容易。

在回来府之前,刘志和女儿也进行了一次谈话,看得出来刘华对这位新婚夫婿很满意。

“来郎对我很好,长公主对我亦很亲切,从前是我太欠考虑了,给父亲添了许多麻烦。”

刘志知道她说的从前,便是指伏完的事情,其实她并不是做事欠考虑,而是不懂感情。

虽然他也希望女儿能找到一个两情相悦之人,但若是条件不允许,至少也要找到那个最合适的人。

平氏长公主一向行事低调,为人也贤惠温婉,端庄大气,是个典型的封建时代皇家公主。

所以刘志并不担心二人之间会有婆媳矛盾,反而会因为同为长公主的身份,三观相近,更容易相处。

方才来艳的请求,刘志也告诉了女儿,果然不出所料,刘华听后双眼一亮。

“多谢父亲成全。”

当然他成全的不仅仅是来艳的梦想,更是女儿刘华的梦想。

转眼就到了七月间,舞阳公主与段通的大婚之期临近。

远在边境镇守的段颎,并没有回来参加儿子的婚礼,只是提前托人送来了丰厚的礼物。

他在那边搜罗了一批红宝石,祖母绿,还有上好的白狐皮,火狐皮,紫貂皮若干张。

这些东西添加在聘礼里面,让段家也增色不少,毕竟他们段氏崛起不过十几年。

跟老牌世家来氏相比,在底蕴上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当然,段家也不打算与他攀比,但也不能太寒酸,丢了皇家脸面。

刚刚经历过阳安长公主超豪华婚礼的洛阳民众,对于中规中矩的段氏婚礼,就冷静得多了。

刘袖的外祖田家,也全都应邀来京城观礼,自从田圣入宫,其家族在扶风郡又威风起来。

这次外孙女大婚,田氏能前来参加,自然是喜出望外,当然,这也是刘袖要求的。

她虽然母亲早亡,但有嫡母邓猛和太后操持,也绝对亏待不了她。

可在礼制上,刘华是长公主,不管如何婚礼规格都比她要高。

田圣作为她的亲姨母,这段日子也是经常陪伴左右,为此刘志也很满意。

婚礼进行得很顺利,没出一丝瑕疵,一连嫁了两个女儿,刘志在欣慰之余,也不得不感慨,不知不觉他已经步入中年了。

当年历史上的汉桓帝,应该已经命不久矣,不过,既然无数人的命运早已改写成功。

他也有理由相信,自己一样是如此。

就譬如,史上桓帝儿子早夭,后继无人,可他却拥有了四个儿子,这也是他逆天改命的证明之一。

段通与舞阳公主本就是两情相悦,婚后自然是蜜里调油,如胶似漆,为了面上好看,刘志还将他调为二等御前侍卫。

喜事一场接一场,比起两位公主的婚事,朝廷各方更注意的是皇长子刘维。

按照大汉惯例,皇子成亲之后便标志着已经成年,要赐予封号和府邸,也会参与到朝廷事务中去。

在四位皇子之中,刘志从未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但刘维毕竟占着年纪上的优势。

所以众臣都在拭目以待,看看陛下会给他个什么封号,再者,刘维入朝之后处理政事的能力,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至于他的妻族,刘志并没有加官进爵,他与德妃耿显事先商量过,刘维急功近利,须得压一压他的心性。

为此刘维闷闷不乐,还曾经与母亲发生了争执,不过毕竟是母子,没过多刘维就特意给母亲道歉,尽释前嫌。

出于补偿心理,耿显也尽力为他操持婚礼,至于其他方面,希望等儿子年岁见长,渐渐会明白她的良苦用心。

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就是刘维的婚礼,这些天他显得格外乖巧,读书也十分用功。

每年的中秋家宴之后,刘志都会考察几个孩子的功课,今年自然也不会例外。

刘维的进步十分明显,一看就下过苦功,刘志自己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当然清楚他的想法。

不外乎希望通过讨好他,在获得封号时能够看上去体面一点。

东汉时期取消了亲王番号,当初西汉时期以国为名的单字王,如赵王、齐王、韩王等等,早已不见。

一般皇子都是获封的郡王,差别只在于各郡的地理条件上了,受宠的自然封在富饶之地,反之亦然。

只要封号一出,朝臣们立马就能知道陛下对他的态度。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此时的封号也不会代表以后就没机会登顶成功,封王之后就会有机会进入朝廷。

这也是正是学习如何处理政务的机会,读书好坏只能证明他聪明,但适不适合做皇帝,能力才是关键。

刘维的婚期是九月十八,一直到了十七日,中德殿才有诏书下达,封刘维为清河郡王。

汉代的郡国是有定数的,哪怕绝了嗣,也会暂时保留,以后封赏给其他人。

但这些年来皇室凋零严重,再加上刘志登基之初国家动乱,受到牵连而除掉封号的也有一部分。

单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清河郡绝对算得上好地方,但上一任的清河王刘蒜曾经两度造反,最后自杀身亡,子孙都贬为庶人。

所以这个封号十分微妙,让人实在琢磨不透陛下的真实用意。

刘维自己也没想到,会获得这样一个封号,左思右想,也猜不透父亲到底有何深意。

以至于第二日婚礼上,他都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心不在焉。

刘志给他在城南赐了府邸,已经成年的皇子是没资格再住在皇宫里面的,按理说要二十及冠之后,才算成人。

可实际上一般只要成亲,就自动算为成人范畴了。

也就是说,从今日开始,刘维正式搬出了皇宫,开始他的郡王生涯。

在新的帝王登基之前,皇子都可以住在洛阳,一旦角逐皇位失败,就必须要离开,去封地度过余生。

身为皇子,若是说不想角逐这个至尊位置,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如何竞争,除了自身努力,还要看时也运也。

刘志给儿子放了三个月的婚假,让他与王妃培养感情,古人常说成家立业,也就是家的地位在事业前面。

一个男人,若是连自己的小家庭都理不顺,管理不了,更遑论国家了。

到了九月底,刘志又给三女儿刘颖进了封号,毕竟她也十五岁了,算是已经成人,马上就要议亲了。

刘颖封为颖阴公主,这个封号不上不下,与她的名字倒是十分相配。

她性格温和文静,容貌秀丽,虽然没有阳安和舞阳出挑,但也很优秀。

颖阴公主的及笄礼,也是太后主持的,一干宗室贵夫人都来捧场,却并没有惊动其他人。

至于她的婚事,也顺理成章地提上了日程,郾太后做这些事情早已驾轻就熟,立马就开始为她筛选合适的京中子弟。

当然,二皇子刘震本就与刘颖同年,十五岁不早也不迟,差不多可以议亲了。

刘震的母族当年卷入了谋反案,母亲被打入冷宫,郁郁而终。

从小他就是在太后宫中长大的,直到最近才搬到南宫去住。

毕竟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孙子,郾太后对他还是很有感情的,这孩子又老实本分,让他更不放心。

刘志倒是不怎么关心这些,反正交给母亲去办,他放心得很。

转眼到了建宁十一年,刘志仔细算了算,今年大约是公元165年了,而登基那年,是146年,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儿女都已经陆续成家。

当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大汉,在他的手里,渐入佳境,虽然还达不到心目中的标准,但至少他敢夸一句口,绝对是大汉历史上的巅峰。

春节庆典之后,正月十六首次上朝,大臣们毫不意外地看到了清河王刘维的身影。

刘志给了他三个选择,第一,去工部,第二,去户部,第三,去秘书省门下。

这三个地方,工部和户部都是办实事的部分,而秘书省则是内阁,专管朝廷调度和协助陛下制定国策。

早说权力的话,肯定是非秘书省莫属了,袁盱一直深受陛下信任,又是朝廷一品大员。

其地位相当于从前未改制前的太尉,差不多算是百官之首了。

刘维早就想与他打好关系,上次选妃的时候,他就执意要选袁盱的孙女儿,只可惜被德妃给强硬换了。

此时见父亲给出选择,稍微权衡利弊,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秘书省,那里可是朝廷权力的中心。

要想学习处理政务,学习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帝王,还有比秘书省更合适的吗?

听到儿子的选择,刘志表情不变,依然微笑着吩咐:“以后当谦逊好学,不要事事以郡王之位自居。”

刘维心中振奋,能入秘书省,他就离皇位更近了一步,看来父亲待他也不薄。

踌躇满志的刘维,刚刚散朝,就迫不及待地走向袁盱。

“袁公,孤年轻无经验,还请多加指教。”

袁盱笑吟吟地拱手,“清河王不必客气,陛下既然安排你入秘书省,一切自有章程。”

他还想多说几句,袁盱却直言家中有事,然后态度和煦地告辞而去。

一群中层官员围过来给他道贺,刘维立刻风度翩翩地表示感谢,心中却有些遗憾,袁盱似乎对他并不怎么热情。

看来,他还需格外努力,只要能得到几位朝廷大佬的认可,相信父亲也会看到他的不凡能力。

下了朝,刘维迫不及待地去了秘书省,到了那里才得知,陛下只安排他做了个小小的侍郎,其工作内容就是每日将全国各地送过来的海量文书,分门别类。

他顿时感觉一盆凉水倒下来,从头冷到脚,堂堂清河王,就干这种普通文吏之事?

这也太过于大材小用了吧,何况如此职位,是个人都能做,毫无意义,他要怎么展示自己的才华?

刘维在秘书省忍了又忍,才没当面发脾气,对着满桌子的文书发了会儿呆。

勉强拿起来看了看,都是些不疼不痒的事情,基本都是各地的例行政报,偶尔有些单独汇报事情的。

至于大事件,却一个也没有,想来真正的国家大事也不可能通过一个侍郎的眼。

估计都是直接送到陛下和大佬们案头去了,刘维顿时有些心灰意冷。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好高骛远选择秘书省,这还不如工部和户部呢,起码还能干点儿正事。

哪像现在,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刘维想了想,招手让自己的一名王府属官过来,代替他这里做事。

父亲这般安排,毕定是想考验他的应变能力,自己可不能真的被困住了。

自作聪明的刘维拍拍手,施施然去了七部,他还是去多学点东西,也跟那些尚书们打好关系。

中德殿里,刘志一边悠闲地喝茶,一边听一名小黄门汇报清河王的情况。

听到他没有就在秘书省做事,而是跑去了七部,不由得微微一笑。

这孩子就是过于聪明外露,总是喜欢自以为是,还是让他多历练几年吧,有没有慧根,就看他的造化了。

同样关心儿子的耿德妃,也派人打探到了消息,听说儿子当庭选了秘书省,后来又拍拍屁股去了七部。

耿显半天没说话,她自从与儿子争执之后,后来表面上和好了,但却明显感觉到,儿子只是表面上的客气,再难与她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