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诸贤进京

其实让太监跟着去传旨是不合理的,但是朱由校为了表达对周永春和李邦华的重视,还是让身边的小太监跟着去了。

只是旁观,顺便代替皇帝慰问一下对方,表示关心。

在明朝,圣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圣旨,一种叫中旨。

圣旨是皇帝下令,内阁拟旨,最后加盖玉玺。中旨是皇帝私人下发的旨意,权威不太大,文官甚至都可以不接。

可以想象,文官集团已经膨胀到了何种程度。

中旨一般由太监传旨,圣旨则由官员去宣旨。

比如之前朱由校给熊廷弼传旨,虽然是由太监魏朝宣旨,但那只是特例。

毕竟是朱由校登基以来发的第一道圣旨,文官一般也会在这种时候给皇帝一个面子。

而且朱由校让魏朝去传旨的用意,不光魏朝懂了,文官也懂了,那就是不想魏忠贤独大。所以,便很有默契的谁都没有提出异议。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多为平原,一年四季分明,东邻鱼台县;西靠成武、巨野两县;南与单县及江苏省丰县交错接壤;北与嘉祥县相连。

金乡本是个宁静的县城。今日,却被一队旗甲鲜亮的锦衣卫打破了平静。

县里有一大户人家,周府,其家主曾经担任过一地巡抚。

周永春,自小便有‘神童’之称,后来果不其然,考中进士,做了大官。成了这一地远近闻名的人物,尤其金乡县人,为本地能出一个大官而感到骄傲。

据说周家老夫人前不久去世,周老爷辞官归家守孝,之后便一直赋闲在家不出。

这一日,周永春正在自家后花园里喝着茶,看着邸报,正聚精会神之时,管家匆匆走了过来,说道。

“老爷,果不出您所料,巨野县最近不太平啊。”

周永春放下邸报,问道。

“可查到什么了吗?”

管家靠近身前,压低声音说道。

“最近不仅巨野,咱们本县也出现了很多形迹可疑之人,以表演幻术为由,哄骗民众,而且最近兴起的童谣可能和这些人也脱不开干系。”

周永春捋了捋胡须,思考了一会后说道。

“若老夫所料不错的话,这些人十有八九就是白莲教了。”

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唉!这天下恐怕又要不太平喽!只是苦了百姓啊。”

“啊?”管家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伙人,惊得不由张大了嘴巴。“那那本地官员就没有一丝察觉?”

“哼!”说起当地的一些官员,周永春就气不打一处来,“发现?他们早就发现了,只是隐瞒不报而已!”

官场上的这些道道,周永春再明白不过了。一方父母官,最多不过呆三年就会另调他任,谁愿意在自己任期内出事,只要不在自己任期内出事,哪管他身后洪水滔天!

人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做事,治下的百姓能好过得了才有鬼呢。

想到这里,周永春知道不能再等了,站起身来。

“老夫这就去给陛下上疏。”

“慢着!”

周永春刚刚站起来,还没有迈开脚步,便听到身后传来夫人的说话声。

周永春转过头去,只见自己夫人走了过来,挥退了管家和其他下人后,说道。

“老爷您不能去,官场上的那些龌龊事您到现在还没看清楚吗?”

听了夫人的话,周永春有些颓然了,他岂能不知。今日自己把这事捅了上去,明日可能就会被弹劾关进监狱,别说现在自己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的老头子,即使官复原职了对方也会给自己难堪。

毕竟这可是毁人前程,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啊。

更何况自己现在没有官职,人微言轻,即使上疏了也不一定会有人听从,这样的事情,在他踏入仕途的这二十年里,发生的还少吗?

看到自家老爷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精明睿智,周夫人放松了下来,走过去帮他按着肩,安慰道。

“等老爷守孝期过了,官复原职后再向当今圣上陈述利害也不迟啊。”

周永春无奈一笑。

“已经迟了!如若老夫所料不错的话,这群白莲教起事就在这一两年内了。”

“如果老夫现在能被陛下夺情起复就好了。”

周夫人听着自家老爷有些孩子气的话,打趣道。

“如果神宗在的话还有可能,当今陛下了,老爷您又不认识,以为自己和人家是什么亲戚啊。”

听着自己夫人的打趣,周永春心里却万般无奈。

正在这时,刚刚退下的管家又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

看到管家这么不知轻重,周夫人正待呵斥,却听到管家说。

“老爷,夫人,家里来了好多锦衣卫,在正厅等老爷您过去呢。”

锦衣卫?周永春和周夫人脸色全都变了,锦衣卫的名声可早都臭大街了。

难道自己又有了什么祸事不成?

周永春虽然心中惊疑不定,还是伸手拍了拍自家夫人的手背以示安慰,然后向正厅走去。

来到正厅后,正看到一个官员和一个宫里的宦官坐在那里喝茶。

有官员有锦衣卫还有太监?周永春不由一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那个官员便说话了。

“周永春接旨!”

听到这句话,周永春心里更加惊疑,但动作也不慢,赶忙招呼管家摆香案。

一切准备妥当后,周永春跪拜下来。“罪臣周永春,接旨。”

将圣旨从一个狭长的木匣子里拿出,那名传旨的官员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周永春,智虑忠纯,允文允武,今国事蜩螗,朕不忍忠正贤臣蹉跎于野,投闲置散,忠孝自古难两全,特旨夺情加封周永春为少傅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参赞机务。望尔恪尽职守,不负朕望,钦此!”

听完圣旨后,周永春是蒙的,经过提醒才想起赶紧接下圣旨。

传旨官员宣完旨后,便退了出去,独留一同跟来的小太监和周永春独处。他知道,陛下让对方来肯定是有重要事情交代。

果然,正厅里只剩下周永春和那小太监两人后,小太监说道。

“周阁老可知陛下此番之意?”

周阁老这个称呼周永春显然还没有适应过来,愣了一下,晕晕乎乎的问道。

“不知陛下何意啊?”

“在陛下看来,当今能够保全辽东之人,唯有熊廷弼尔。”

说道这里,小太监便不再言语了,懂自然懂。毕竟自古内阁和边疆大将有勾连那都是大忌,虽然如今情况特殊,但是也只能悟透,不能说透。

一瞬间,周永春便明白了其中含义。

他和熊廷弼一起共事过,深知对方韬略,想不到当今圣上也看到了这一点,不由有些佩服朱由校,虽年仅十六,眼光却异常毒辣。

几日后,江西省吉水县盘谷镇也同样有一队锦衣卫来到。

接完圣旨后,李邦华一样有些恍惚,毕竟已经赋闲在家四年了,朝廷里很多消息不是很灵通。

圣旨中擢自己为左督御史,掌管督察院,这可是个权力非常大的官啊,怎么忽然就落到自己头上了。

后来听到一同前来的太监传达了陛下的殷殷期盼后,李邦华才明白。随即,忍不住落下泪来,感恩皇恩浩荡。

这些年在家,看着国事日渐衰弱,尤其是去年,当听到明军在辽东大败的消息后,李邦华更是心急如焚。

只恨自己闲赴在家,不能为朝廷效力。

此时圣旨一来,李邦华便立刻起身,向京师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