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草包大儒

今日从太子口中得到了太多信息,几人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如今又听到夏凌轩解答疑惑,心中更是欢呼雀跃。

“太子果真是有圣人之道,未来将会是整个大夏的前景,我等真为有太子这般圣人之道的楚君而感到幸运!”

几人夸赞连连,可这时,院子里倒是传来了几人一走一过时聊天的声音。

“今日看到江先生的学术的确是让人震撼不已,这几位大儒也被怼得哑口无言,有学问的人当真让所有人敬佩,我等定当向江先生学习。”

听闻此言的夏凌轩脸上露出一丝诧异之色,又听到里面传来说,江兰舟正在和大儒苑里的几位大儒论辩,甚至一度占据上风,并凭借着出色的能力让众人一脸艳羡。

夏凌轩不知不觉间迈入门槛,走进院子中,随即就看到一群人席地而坐,随即对四书五经侃侃而谈,更是谈论起不少集齐不同的言论。

逐渐被吸引的夏凌轩眼中更是划过一丝玩味的兴趣,随即便站在一旁侧耳聆听。

“士农工商本就是最原本的阶层,又如何能够舍本逐末?”

一人被江兰舟说得恼羞成怒,不承想,这时的夏凌轩则是淡然一笑。

“万物相生相克又没有绝对的利弊,认同儒学的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伦理,并以儒家核心价值观从事商,这不正是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与文化泛型的直接反映吗?”

他不过是站在一旁旁观,随即又说了几句关于儒家的哲学,这恰巧论证了江兰舟的想法,更是儒家关于经商义利相生的要求。

“义以生利,利以平民。道义是拿来生利润的,而利润则是用来安抚百姓的,当这些底层的商人拥有着超功利的最终目标后,便会对社会发展拥有着崇高的责任感,更是有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和忧患意识,将会追求兼善天下的情怀和理念,这不正是统一筹划?君子修己安人,然后安天下百姓,从献身社会的自我实践中得到人生价值的升华,至此将会成为大同社会。”

儒家的观点看似宏大,但却也有着最根本的核心。

不过有些人则是认为儒家的思想过于片面化,只追求所看到的片面认为这就是至理名言,是真正的大仁大义。

与其追求所谓的仁德,倒不如将这些仁德施展于民心,让民众有所乐。

“儒家重义务,重责任而不重权利,重仁义而不重财富,却并不是排斥财富,倘若人人都追求利舍本琢磨将会导致财产分配不均,能源枯竭,将会导致更多人流离失所,百姓无家可归,社会节节败退,倘若节制物欲,将伦理放在利益之前,将责任放在权利之前,才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夏凌轩缓缓地走上前,众人的目光紧随其后。

而此刻的夏凌轩也知道不少人肯定会对自己有所非议,毕竟身为太子在外买地经商,这对于不少人来说都是无法容忍的。

“就好比你们所厌恶的商贾,倘若站在儒学去思考又是拥有五个维度,这是你们所不曾见解。”

想着会有人对于买地知识进行抨击,于是夏凌轩率先提出儒学的五个维度。

“其一为道并行而不相悖;其二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三为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其次为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其五为和合精神,即在商业万象的差异中寻找与合作,和而不同,不谋而合追求商道与天道,人道的和谐。”

这五个维度顿时让一众人的脸上露出惊骇之色,没想到草包太子竟会有如此远见,甚至所言乃是这些大儒都无法见解的独到。

倘若不是从底层感受到了民间疾苦,真正地将百姓放于心间,又怎会有这番至理名言呢?

“就好比近几日,我买下了城外的一块荒地,看似为了追求所谓的商贾之利,以小博大投入小小的成本便可获得大的收入,但这并非我本意。”

其中一人则是注目着夏凌轩,而江兰舟发现夏凌轩走入其中,脸上也露出欣慰的表情。

“难道买下一块儿荒地投机取巧就是什么堪当大任之事吗?不过是为了赚取银两罢了,何必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有些人自然是不信的,不少人在学术领域只恪守本分,从不会唯心创新。

抿着唇,夏凌轩也不想与其辩驳,但仍是将此事展开细说。

“之前四皇子曾想买下那块荒地,因城外有不少流民想将荒地分割后交给流民种植,却不知荒地之所以为荒,是因为根本没有办法种植出更有价值的作物,就算分给这些百姓要靠着收成吃饭又需要等多久呢?”

不少人需要靠天吃饭,倘若天公不作美,一直不肯降,又或是有些天灾人祸,那么整年便会白干,没有一丝一毫的收成,到时被饿死的人反而会更多。

“既然是荒地便不可以种植各种作物,以求稳中求胜,那里也没有什么灵力,而且土地位置偏远荒芜,倘若我将此地收购在这里建筑工厂从而投入生产,那么将会有不少流离失所的百姓将可以获得职位,在这里投入自己的一点力气从而获得收入,这难道不是一种安置穷苦百姓的好策略吗?”

一旁的白老脸上露出欣赏与认可,似乎没想到夏凌轩竟会有这番作为,前些日子就听说夏凌轩改邪归正,更是对这从未谋过面的太子有着一定的好奇。

如今看到太子不仅气宇轩昂,而且出口成章,甚至引经据典,更是带来了一种新奇独特的见解。

白老顿时相信刚刚江兰舟所言,或许不少经验都是从夏凌轩这儿学来的。

“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利,而且不需要靠天吃饭,我将会承担全部,赚到的银子也能让更多人拥有安身立命的机会,如此循环往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又有何流民流离失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