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何镇长的决心

“文哥,对不起,我想问施教授。教授,以您的估计,我们申请多少用地为合适,您又认为在哪个地方建医院比较好?”黎志超对用地和选址颇为关心。

“用地最至少要30亩,如果能拿到60亩,当然更好。再看远一点,如果资金和条件允许,可以适当放大到100亩。至于地点,我认为,在高速公路出口,靠仙游镇方向最为理想。”施远腾这个回答,显然有着自己的盘算。

“哦,施教授提出如此大面积的用地,又将地点选择在靠近高速路出口,能不能说一下您是怎能考虑的?”黎志超追着问。

“我前面说了,综合内科医院只是我们想走的第一步,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步。对于仙游镇人民而言,没有外科系统的引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所以,将来医院一定会扩大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全科医院,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了解到,长洲市附近的城市,经济并不比长洲发达,人口素质也不比长洲高。但他们有一个优势,即铁路和公路网非常发达。所以,他们有不少民营的养老院或者医养结合医院,而且入住率不低。”

“我们镇附近的高速公路,连接的范围非常广,如果我们能做成养老这篇文章,对改变我们镇单一的经济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高速路出口旁,往凤歇、长洲、毗邻西江省的一部分城市、灵石市靠近长洲部分的城市,都非常方便。因为方便,对上述地方肯定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当然,这个吸引力,必须是我们做得比他们好。就像上次有一位从灵石市到诊所来看病的病人一样,我们做好了,不愁他们不来。”

施远腾这番话一出口,何镇长坐不住了。

“好,太好了!施教授不仅医术高明,更是有着大局观的、气势恢弘的领导者和设计者。虽然眼前我们还无法走这么快,但我相信,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接地气思路。”何镇长拍掌说道。

“教授刚才说的投资额,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几个,根据镇长的指示,准备为医院和镇政府做一些公益性的捐资。比如捐资建一栋楼,捐资买某一台贵重的仪器等等。我想问教授,在您的心中,有没有融资的对象?”杨文说得非常直白,等于将底牌翻开了。

“这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的资金。目前,很多私人老板都不敢进入这个领域,或者说,他们中的一些人好大喜功,一开始便办一家二级医院,最后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危机。”

“我心目中确实有几个人选,比如在汉南市的朋友,在长洲的朋友等等。我在与他们聊天时,他们都对办医院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其实,我并不看好一个人独资。”施远腾故意漏掉龙哥。是的,在事情没有确定之前,他不想将龙哥牵扯进来。

“投资如此分散,未来的医院将采取什么管理模式?”杨文的提问很专业。

“因为投资分散,所以,我想采用现在很流行的合伙人制度。由投资人选出一个管理团队,然后由管理团队进行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不能干扰管理团队的工作,这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一种体现,更是体制内的管理方式所不能媲美的。”施远腾回答起来,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我感觉施教授整个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可行性很强。呵呵,如果撇开上级部门的干预,让施教授来管理我们第一人民医院,医院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这个是不可能。但是,施教授提到的人才问题,我认为是所有问题中最关键,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戴德也及时插了一句。

“戴院长,以你看,这个困难,难在什么地方?”何镇长很有针对性地问戴德。

“第一难,就是没有人愿意放弃旱涝保收的、体制内的舒适区,而冲进前途未卜的民营医院。人的惰性无处不在,体制内的医生,他们各种收入不少,又没有压力和挑战,他们为什么要跳出来?”

“第二难,其实也是第一难的延续。一旦他们辞职,等于没有回头的机会,也就等于打破铁饭碗。现在有几个像傅所长这样的人?”

“第三难,就是仙游镇所处的地理位置。除了凤歇市周围的人才,其他地方的人才为什么要来一个小镇落脚?”戴德的话,每一句都十分中肯。

“戴院长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这个医院办起来?”何镇长显然是有所指的。

“现在的第一人民医院,可以说是空有一个外壳,实际上,水平极其有限。以前施教授也看到了,我们的医生,连一个心衰都处理不了。当时如果不是施教授出手,病人早就死翘翘了。所以,我非常理解和赞同建一家高水平的医院。”

“何镇长可能会问,为什么第一人民医院做不到?呵呵,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再到凤歇市,全部被截留了,仙游镇的医院,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不过,有几个仙游镇本地的医生,施教授不妨加以考虑。他们有资格证和执业证,又有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凌水仙医生,在儿科方面深得仙游镇人的认可。这几个医生如果肯加入到医院里,施教授担心的人才问题可以得到舒缓。”戴德显然知道何镇长想要什么。

“来,来,来。大家一边吃,一边聊。”何镇长看见大家说的差不多了,赶紧招呼大家吃点东西。

“大家慢慢吃,我也边吃边说一下我的想法。”何镇长看来已经有了想法,甚至有了某种决定。

“这家医院,我们是一定要建的。因为它关系到我们仙游镇,以及仙游镇附近将近200万人口的健康问题,必须解决。”何至忠的口气十分坚决,施远腾知道,他一定会抛出一些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