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小黑灵敏的嗅觉追踪,以及山间小道留下的马蹄印,陈丽娘等人逃奔至干水磨一带时被赵教所率领的明军擒获。他们最终没能逃到朵甘思,用另一种方式去开启新的人生。
赵教命人快马加鞭地将消息传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蔡思侃大喜过望,亲笔上书,派人八百里加急奏请当今皇帝朱祁钰。
朱祁钰收到蔡思侃的奏疏,特意在早朝对众大臣提出:“朕昨日收到四川承宣布政使蔡思侃的奏疏,得知龙州薛兆乾伏诛,其母及其家眷、同党共计二十二人被擒获,龙州薛氏叛乱得以平定,朕深感欣慰。对于薛兆乾其母及其家眷、同党,众卿家认为朕该如何处置,才能昭告天下臣民,以儆效尤呢?”
兵部尚书于谦上前一步,向朱祁钰谏言:“恭喜皇上,贺喜皇上,龙州平叛,实乃皇上的福泽恩赐。龙州薛氏犯上作乱,薛兆乾虽已伏诛,但其率家眷、同党犯下十恶不赦的谋反大罪,理应籍没家产,其母及其同党二十二人皆以同谋论斩。”
俞士悦作为刑部尚书,从刑罚的角度出发,接着说:“启禀皇上,若是为了警示后人,惩一儆百,进而推动改土归流政策顺利推行的话,微臣认为须当严厉惩处。叛臣贼子薛兆乾虽已伏诛,但就地掩埋其尸身未免太便宜他了,依照《大明律》,谋反之主谋应当用铁汁在其葬身之处铸成铁丘坟,取永世不得翻身之意,以示天下。同时,还须将其直系家眷除去皆以同盟论斩之外,余者全部贬为庶民百姓,流放贫困边远的深山之中。待此案完结之后,再请皇上下旨昭告天下,以正纲纪,让大明臣子们汲取教训,心生敬畏,不敢以身试法,从此一心一意效忠皇上,效忠大明。”
工部尚书江渊有不同意见:“皇上,龙州薛氏谋反一案,理应诛九族。但微臣斗胆请皇上仁爱,不要赶尽杀绝。薛兆乾毕竟是河东堂忠勇之后,还请皇上念在薛氏先祖曾力助太祖打下大明江山有功,请皇上恩泽薛氏一丝血脉存世,以免薛氏旁支他日恶意中伤皇上残暴不仁。”
内阁大臣商辂附议道:“回皇上,此番龙州薛兆乾谋反一案中,薛兆芝作为薛兆乾同父异母之弟,并未参与谋反,主动积极配合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追捕薛兆乾。可见薛兆芝心系朝廷,不愿与其兄薛兆乾同流合污。还请皇上明察秋毫,独留薛兆芝一条性命,保薛氏血脉得以延后,以示天下皇上深仁厚泽,赏罚分明。”
江渊和商辂此话一出,谁都听得出来他们多半与龙州薛氏土司有一定往来,但谁也没有站出来反驳。于谦不傻,皇帝朱祁钰也不傻,大家都懂有些事情只能见好就收,若是不断扩大化,极有可能收不了口子。到时候不再只是地方土司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政坛的重新洗牌。
朱祁钰一脸严肃地说:“几位卿家都言之有理。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只有对大明不忠的罪人加以重处,才可使众臣子从中吸取教训,由此遵纪守法,行事慎重,大明社稷方可长治久安。至于龙州薛氏保留血脉一事,四川承宣布政使蔡思侃的奏疏朕已看过,确也提及薛兆芝主动积极配合追捕薛兆乾。姑且就先留薛兆芝一命吧,给龙州薛氏留一丝血脉。若是日后薛氏再有谋反之心,休怪朕没有给过机会。”
见朱祁钰愿意给龙州薛氏保留一丝血脉,江渊感激地说:“皇上仁爱,实乃大明之幸啊!”
朱祁钰端坐在龙椅上,威严地俯视着朝堂上的众大臣,抛出他想说的重点:“龙州宣抚使薛氏谋反一案,相信众爱卿已经看到土司制度对大明江山社稷的危害,这是在倒逼朕推行改土归流的新政啊!朕若是再不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及时废除积弊已久的土司制度,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岂不是要被这些乱臣贼子毁于一旦?”
说罢,朱祁钰愤慨地一甩龙袍衣袖,吓得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跪下,齐声呼喊:“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明江山,万古基业,千秋万代!”
经过一番试探,见众臣们并无异议,朱祁钰对心腹大臣于谦下令:“推行改土归流事关大明根基,容不得半点差池。上次朝会朕说过,对于改土归流,朕打算先惩戒薛氏,以龙州试点,废除土司制,委派流官。逐步以点带面,扩散开来,在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铺开,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强化对地方的实际控制,进一步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此次改土归流的推行,就交由于少保牵头,按照朕的意思去办。”
“臣遵旨!”于谦接朱祁钰口谕。
作为改土归流政策的提出者,于谦早就有一整套方案,但涉及区划和人事等事由,还须得在朝会上听取皇上和众大臣的意见:“启禀皇上,既然皇上要在龙州试点,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微臣建议不如以此番龙州薛氏土司谋反为由,割成都之石泉、保宁之江油及青川千户所隶,创建府治,改设流官,置知府、同知、推官及照磨、司狱等官吏,改龙州宣抚司为龙安府。龙安府的得名,取‘薛氏土司叛乱已经平定,龙州从此安宁’之意。至于龙安府知府首任人选,臣举荐大理寺司直湖广监利人刘良寀,此人刚正不阿,不磷不缁,执法严明,实乃不二人选。至于原龙州几位土司,若是把他们废为庶人,必定会引发躁动。方才皇上已决定饶过薛兆芝,不如就由薛兆芝袭位薛氏土司,降为土知事。李氏直系血亲先前均被薛兆乾斩杀,就由旁支血亲李蕃的亲侄李胤实袭位,李氏、王氏土司俱袭土通判列衔。待龙州改土归流完成,由皇上下诏颁布新政,使得整个大明王朝从上而下,在整个西南地区先改土府,后改土州,逐步把那些下放到地方的权力收归回朝廷。如此一来,那些曾经称雄一方的地方土司制度就能彻底解体,改土归流的新政使诸土司既能效忠大明,又不会因势力坐大而再步龙州薛兆乾的后尘。”
于谦的这一套方案并没有反对者提出异议,朱祁钰十分赞同:“如此甚好!那就有劳于少保全权负责改土归流一事。”
“臣遵旨,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皇上所望!”于谦当即表态,领下这份差事。
早朝之后,从奉天殿出来,皇帝朱祁钰在中和殿单独召见兵部尚书于谦。
朱祁钰给于谦赐座后,开口问道:“于爱卿,你可知朕在中和殿召见你所谓何事吗?”
于谦莞尔一笑:“微臣斗胆揣测圣意,皇上应该是为南宫那位太上皇一事,才单独召见微臣的吧。”
“知朕者,于爱卿也!”朱祁钰嘴角挂着一抹笑意,眼角不自觉地流露出一抹惆怅,“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皇兄被瓦剌俘虏,时局所迫只能由朕来做皇帝。本来朕不想当皇帝,但国不能一日无君,社稷为重君为轻,朕一再勉为其难,还是被于爱卿等众位大臣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皇兄为太上皇。自皇兄回京之后,朕基于兄弟手足之情,不愿要了皇兄性命,只是将他软禁在南宫。时间一久,宫中难免流言四起,说朕忌惮皇兄这个正宗皇帝的身份,不顾兄弟情义,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加派探子严密看管,食物只能通过小洞递入。由于吃穿不足,太上皇的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有的还说朕为避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让南宫入夏酷热难耐无树乘凉,更让太上皇整日活在惊恐不安之中。说到惊恐不安,朕何尝有过一日安生?”
于谦紧闭双唇,认真倾听着,不言一语。
朱祁钰停顿了片刻,瞳仁里涌上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苦楚,接着说:“几年来,朕励精图治,任用贤才,铲除奸佞,挽救大明命运于危难之中,使得国家政局为之一新,一改皇兄在位重用王振等宦官时的乌烟瘴气,让整个大明重新走回正轨。朕如此劳苦费心地想要做一个明君,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天下人能够认可朕这个真龙天子的身份,认为朕比皇兄更适合做大明的皇帝,而不是觉得朕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更不是觉得如今皇兄早已回京,朕应该主动把皇位归还给皇兄!于爱卿,你明白朕的苦衷吗?”
于谦心疼地看着眼里噙着泪花的朱祁钰,他知道这些都是朱祁钰发自肺腑的心里话,他更加明白为何朱祁钰要坚持推行改土归流,并且要他全权负责:“皇上,您励精图治,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大明臣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您何须为了宫中的流言蜚语,自伤龙体?微臣知道,您此番如此坚定地推行改土归流,正是因为当年太上皇在位时,张太后作为太皇太后把持朝政,自松潘、叠溪等地番民作乱引发的‘平松之乱’开始,朝廷就动了改土归流之心。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与弊端,加强朝廷对西南一些番夷聚居地区的统治。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积弊,把地方权力收归朝廷,张太后开始着手酝酿解决这个问题。薛、李、王三家土司的治理下,龙州民生富庶、百姓安居乐业、番夷团结安定,三家土司在龙州百姓中口碑极好,威望极高,这是张太后最不想看到的。土司把当地治理得越好,威望越高,越会威胁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朱祁钰认同地点了点头。
于谦接着说:“土司世代统治一地,势力盘根错节,一旦地方势力坐大,滋生不臣之心,与番民勾结据险聚众,在边地造反暴乱,会直接威胁朝廷统治。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土司有自己的土兵,如若起了谋逆之心,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师出有名,以充足的理由进行改土归流,才能真正瓦解土司对当地的控制。为了挑起龙州薛、王两家土司的纷争,防止龙州土司中势力最大的薛氏土司一家独大,张太后特意在朝贡时单独赏赐王家,以引起薛氏不满。而后,龙州王氏土司私建皇宫,被告发后仓促改成报恩寺,太上皇明知其违反规制,仍下了一道‘既是圡官不为例,准他这遭’的圣旨,免于对王氏的惩处,还为报恩寺正名,使薛氏与王氏之间的矛盾激化。薛氏在边界大肆屯兵,太上皇明知薛、王大战一触即发,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期待薛、王开战。张太后与太上皇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挑起薛氏与王氏两家土司之间互相仇杀,待两家土司开战,朝廷即可以此为由派兵平定叛乱,借此大力整饬地方土司,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土司制度,改派流官接任,从而瓦解地方土司势力,把地方权力收归朝廷,最终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如今,龙州薛氏谋反一案爆发,您正好可以此为契机,将张太后和太上皇费尽心机都没有能够实现的改土归流变为现实,让世人对您的统治才能刮目相看。”
像是伯牙遇子期一样,朱祁钰点点头,露出一抹欣慰的笑。
于谦感到肩上的压力沉沉的,有压力才有动力,作为大明的臣子,向来忠君爱国的他自然不能让皇帝失望,于谦向朱祁钰表态:“请皇上放心,微臣此番定当鞠躬尽瘁做好改土归流这一改革重任,定会让朝野上下、大明千千万万臣民知道,您的能力和功绩远比太上皇强太多太多,大明有您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才是真正的民之所向,国之所幸!”
朱祁钰满意地看着于谦:“于爱卿深得朕意!朕有于爱卿这样一位左膀右臂,实乃朕之所幸,大明之所幸也。”
此次薛兆乾谋反一案,对朝廷震撼很大,如一根无形的导火索,大明王朝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运动,就此拉开帷幕。等待大明王朝西南地区诸多土司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