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靖选错了靠山却因祸得福

“这个李靖原来是隋朝的人?那不是和秦琼一样?”

“可为什么这样优秀的人才,都没有被杨广所用呢?”

“如果杨广任用秦琼、李靖这样的人物,那么隋朝的未来是不是又会不一样呢?”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只见天穹之上的投影继续变动:

李靖是隋朝人物,可为何在隋朝意不得志,在大唐才崭露头角呢?

后人熟知的李靖,他有多重身份。

他是《西游记》中的托塔李天王,托着玲珑宝塔,执掌十万天兵天将。

他是商朝的陈塘关总兵,威风凛凛。

或是“风尘三侠”之一,有红拂女为伴。

然而真实的李靖,他既没有宝塔这件神器,也没有哪吒这个儿子,更没有从唐朝穿越到商朝去参加武王伐纣大业。

李靖生于官宦世家,所谓的官二代,他的舅舅是韩擒虎,乃是隋朝一枚大将。

他的祖父李崇义是殷州刺史,赐封号为永康公。

父亲李诠任赵郡太守一职。

这李靖不仅家世好,而且长得也是仪表堂堂,生的一副好相貌。

在祖父的熏陶下,小小年纪就显露出来“文韬武略”,而且这李靖并不如其他世家公子那样贪图享乐,他积极向上,想要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舅舅韩擒虎每次与他谈论兵事,听到李靖的一番见解总是忍不住拍手叫绝,并说道“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舅舅觉得李靖颇有自己当年的风采,便对其寄予了厚望。

李靖也的确没有辜负舅舅的一番栽培,他从长安县功曹做到驾部员外郎。

虽然官阶不高,但是他的美名却传遍了朝廷上下,当时的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

若是按照这个趋势,李靖的一生定当是顺风顺水,扶摇直上。

可是天不随人愿。

李靖在任马邑郡丞一职时,被唤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

但这个时期的各地反隋暴政的叛乱已经风起云涌,河北一方的窦建德,河南一方的翟让、李密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瓦解着隋朝的统治,隋朝江山岌岌可危。

这时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见状也想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于是暗地里招兵买马,招揽人才,准备伺机而动。

当时可谓是“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烟尘”。

当时是今天你称王,明日我称霸。

有枪便是草头王。

李靖是聪明人,看到了隋朝将亡,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便想为自己找个新靠山。

当时天下人都看好魏公李密,认为他有帝王之相。

李靖本是投靠李渊,密谋与他一起谋反。

但他后来并不看好李渊父子能成就大业。

思前想后,他决定把自己伪装成囚犯,然后前往江都向隋炀帝告密,以求戴罪立功。

但当李靖好不容易走到了长安时,此时关中却已经大乱,道路不通无法再前行。

而这时的李渊一举在太原起兵,并一路长驱直入,火速攻占了长安。

李渊发现了在长安的李靖。

李渊恨得牙痒痒,好家伙,要不是他早来一步,被李靖早一步告密,今天死的可就是自己了。

于是李渊命人将李靖抓了起来,押赴刑场,准备处死他。

李靖心里也叫苦,谁知道他不看好的李渊父子竟然真的能称霸天下,他年少成名,壮志未酬。

他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叫了起来,他可不是叫大丈夫死而无憾,十八年后又是一个好汉。

李靖思前想后,对着李渊说道:“宁兴起义兵,本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怎么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

要不说李靖聪明呢?

他的潜台词就是说你李渊起义就是为了推翻隋朝的暴政,你如果杀了他,就和隋炀帝杨广没有两样。

你要是留下我,凭我的才能,或许还能助你完成大业。

李靖此举有点像韩信。

因为当初韩信也说过:“汉王不想得天下了吗?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杀壮士?”

看看这历史惊人的相似度,看来将军也爱玩套路。

李渊听了李靖的话,转念一想,觉得李靖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此时天下未定,他也正是需要用人之际,留下李靖这小子,一方面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另一方面又能笼络天下人心,为自己留一个宽宏仁爱的美名。

于是,考虑到多方因素,李渊没有选择杀李靖,而是下令放了李靖,将他纳入麾下。

但这件事后,李渊对李靖一直心存芥蒂,也是李靖郁郁一生的根源。

李靖侥幸躲过了一劫,保住了性命,而且寻得了一个有前途的靠山。

武德元年五月,李渊建立唐朝登基称帝,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

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武德三年,李渊派李靖跟随着李世民一起去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李靖不负众望,在讨伐王世充的战争中一战成名,获得了李渊的嘉奖,授予他军功和赐予府邸。

而从此刻起,李靖也阴差阳错的和大唐绑在了一起,和李世民绑在了一起。

李靖的传奇人生,也从此刻开始。

…………

大唐皇宫。

唐太宗李世民看着盘点视频。

回想起从前的事情,不免一笑。

正如视频中说说的那样,当年,几乎所有人都是看好李密的。

包括李靖也是这样的想法。

谁能想到他和他的父亲李渊能夺得天下?

“李密此人,手中的力量很强大,而且其下优秀的将领也很多,但是他的眼界太窄。”

“他所做的事情太过离谱,一是丢了民心,二是寒了将士的心。”

“同比之下,父皇的做法可就好太多了。”

正如李世民所说的那样。

李密在上瓦岗寨之前是隋朝通缉的要犯,因为他出身关陇贵族的身份,算是杨广最痛恨的造反者之一。

瓦岗创立者翟让不惧隋朝官军的打击,收留了犹如丧家之犬的李密,并且因为李密超级高的名望,还把瓦岗之主的位置也让给了李密,可以说,翟让对李密有大恩。

但是李密做了什么?

他为了树立在瓦岗军事集团中的权威将翟让杀害。

或许两人在某些事情上有分歧,但无论怎么看,翟让都不应该死于李密之手,哪怕是假借他人之手干掉翟让也能稍微堵住纷纷人言。

李密杀翟让直接导致了瓦岗寨中的裂痕加大了。

或许他的权力的确统一了,但瓦岗的战斗力却下降了。

原翟让的很多部下都会对李密抱有不满之心,这其中还包括原隋朝将领张须陀的部下,如秦琼、罗士信等等。

秦琼、罗士信本来就是被迫投降瓦岗,现在还发现李密的不仁,更加对瓦岗离心离德。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将领都不会为李密出生入死,于是,李密所率领的瓦岗军只能打顺风仗,没有韧性,经不起失败。

一直打胜仗还好,大家还能勉强拥护李密,但只要出现败仗,就无法聚齐人心,这也是后来李密败给王世充一次之后,就一蹶不振,且部下纷纷投降王世充的原因。

瓦岗寨地处华夏中原腹地,在军事上是典型的四战之地,和李密辖地接壤的有李渊、王世充、萧铣、窦建德、杜伏威等等。

隋末群雄中几乎所有的实力派都和瓦岗集团直接接壤,稍有不顺,就会被四处敌人啃食。

最关键的是,李密统领的瓦岗集团虽然声势浩大,可在当时真正的实力派眼中,依旧是无根之源。

原因也很简单,李密没有占据天下两个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任何一个,也就是长安和洛阳。

在当时掌握着绝大部分社会资源的贵族们眼中,只有占据长安或者洛阳才是有稳固根基的天命之主。

而李渊就是拿下长安才获得了整个关陇贵族集团在各方面的鼎力支持,王世充也是占据洛阳才有胆量以一城之地建国称帝。

可李密所占据的瓦岗寨就在洛阳旁边,但他始终没能攻占洛阳,也没有向西攻入关中,看着好像四方臣服,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群雄都以李密为盟主,但本质上也就是占据着瓦岗山寨的贼寇。

当各地群雄纷纷称王称霸时,李密的部下劝说他称帝,他却知道,没有长安、洛阳任意一城在手,称帝在政治上就是沐猴而冠。

李密无论有多少军队,占据多少城池,但他因为无法占领长安、洛阳,所以得不到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的全力支持,最主要的就是人才上的支持,所占据的地方也因为无人可用,大部分只能依靠当地豪强和世家管理。

而当他落败时,这些墙头草马上就会转身投靠他人,如果有长安、洛阳在手就不同,即使外围失败,根基还在,别人的忠心度也会高很多,不至于一败就垮。

这么一看,李密看似强大,实际上却是虚假的繁荣,比他造反还晚的李渊占据长安后,以关中为根基,抗压能力比李密的瓦岗军事集团就强太多。

李渊的发家之地太原曾被刘武周占领,可李渊转头就能依靠关中的资源出兵把太原夺回来。

李密却只能依靠临时夺占的粮仓支撑自己的军事行动,至于众多的地盘,都是随时摇摆的两面派管理的,这种行为是不可靠。

特别是人才方面,瓦岗寨的将领虽然在华夏历史上鼎鼎大名,单雄信、徐世绩、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等等,都是隋唐时期著名的战场英豪。

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山东豪杰全加起来也比不上一家能全力支持该势力的关陇贵族或山东士族,而要得到他们的真心支持,就必须占据长安或洛阳其中一城。

因此,李密的势力虽然强大,但失败是注定的,战略出发点比老谋深算的李渊可差得太多。

同是关陇贵族出身,李密的战略太失败,李渊一开始就盯着关陇贵族的支持而去,李密却是借助草莽豪强壮大,本来他的名望是超过李渊的,反隋也比李渊早,但他却没有借助贵族的身份和真正的资源掌握者亲近,最终因底蕴不足遭到无法翻身的惨败。

李渊做了什么?

李渊在起义之前已经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李世民还多次向李渊提出推翻隋朝政权的意见,但是李渊都没有同意。

李渊清楚自己的实力,现在还不是自己出兵的机会,李渊需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需要得到关陇士族的支持,关陇士族有雄厚的财力,李渊想要建立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是建立唐朝的前提,关陇士族的经济实力是李渊组建军队的经济基础,有了粮草就可以瞬间变出千军万马。

与此同时,李渊还总结了历来起义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历朝历代前面的起义军往往无法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们在起义过程当中耗费时间太长,他们往往是封建王朝最针对的敌人,封建王朝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剿灭这股势力,他们是最先吃螃蟹的人呢,但是他们几乎无法成为最后吃螃蟹的人。

李渊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认识到隋朝仍然有强大的力量对现在的起义军镇压,隋朝力量没有被消耗殆尽之前李渊不会轻易的出手。

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士族集团都占领着绝对优势。

大部分农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李渊自己就是晋阳地区最大的士族,他本身就有很强大的社会资源和能量,李渊振臂一呼带来的能量远远超过农民起义军的能量。

李渊还拥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

李渊的祖上一直都在朝廷为官,李渊的家族势力遍布隋朝各个地方,李渊七岁时就承袭唐国公的爵位,因为他和隋文帝有着一层亲戚关系,朝中上下都知道李渊和隋文帝的关系,这样强大的政治资源是李渊的天然优势。

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正好战事平息,百姓正在一心打造家园,李渊这个人也特别会用人,而且心胸宽大,所以唐朝人才济济。

李渊起兵的结果,直接开创了唐朝,让华夏进入鼎盛时期。

这一点,的确是李密做不到的。

…………

大隋皇宫中。

杨广很无奈啊。

他哪里知道,从隋朝出去的将领,一个比一个猛。

秦琼、李靖。

这都是什么怪物?

对于李靖的事情,杨广自己也很无奈。

突厥兵败一事,影响了杨广的判断。

李药王那么菜,打了败仗。

他哪里会知道李靖将来会成长到如此地步。

“哎,是朕的问题,还是大隋的问题。”

“大隋出去的人,一个比一个猛。”

“真不甘心啊,朕白白帮李世民这个贼人送去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