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掘金校尉

任嚣在前,赵佗在后,二人在宦官的引导下缓步出宫。

一同觐见的两个人,如今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

任嚣是有些失落的,尽管他掩饰的很好。

就在刚才,扶苏用彻侯、前将军的名头换去了他全部的军权,整整二十万大军。

爵位释兵权!

这位年轻的皇帝对军权看的极重,要将大秦所有的军队全部置于自己的绝对掌控之下。

扶苏信任的是蒙氏、王氏、章邯、杨端和、李信,甚至是韩信、英布、彭越这样乳臭未干的娃娃。

唯独,他并不信任自己。任嚣心中有些苦涩,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他明白,但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呢?

刚才,他以是南海诸郡还不平静,大军骤然全部撤离,恐怕会出变故的理由,请求扶苏给他一个重返南海郡的机会。

但被扶苏无情的拒绝了。

扶苏说,山东六国故地暗流涌动,匈奴也蠢蠢欲动,正是用兵之时,至于南海国的事,就交给朕的皇弟南海王嬴高去处理吧,朕相信他的能力。

这也断送了任嚣最后掌军的希望。

不同于任嚣的失落,赵佗的喜悦已经满了,就要溢出来了。

就在刚刚,扶苏皇帝亲口说:“就你叫赵佗啊。”

皇帝竟然觉得自己的名字!赵佗受宠若惊。

二世皇帝称赞了赵佗灭南越的战功和担任南海龙川令期间治理地方的政绩,升赵佗为陈国都尉,令他即在咸阳修整三个月,然后启程前去赴任。

陈国就是原来的陈郡。

大秦实行分封之后,裂郡为国,始皇帝的十九皇子被封为陈王。

在郡国并行的体制下,各个王国郡、县级别的主要官员仍是由朝廷任命的,王国里大部分赋税也是要上缴朝廷。

能够从南海龙川令直接升任陈国都尉,这是赵佗做梦都没有想过的。

直到此刻,即将走出咸阳宫的宫门,赵佗依旧沉浸在漫无边际的喜悦中。

直到任嚣的话,将他惊醒。

“我第一次进咸阳宫,觐见始皇帝的时候,和你现在一般大吧。我记得那时候,我也是意气风发,从这里到正殿,只走了三千六百步。”

“这一次,怕是我最后一次进咸阳宫,觐见二世皇帝,如今的我年老气衰,我刚数了一下,从正殿走到这里,差不多是四千八百步。”

“赵佗啊,虽然你现在还年轻,但你也只有一千两百步的时间呐。时不我待,赶快去拼杀吧,去建功吧,去成就可以流传万世的功业吧。”

“但在这之前,你得想办法,让自己成为陛下的人。”

......

任嚣、赵佗等人刚走不久,少府冯毋择就兴冲冲的跑来觐见扶苏了。

“陛下,大喜,大喜啊。”他从宫门一路小跑,直入正殿,满脸的欢愉。

“禀告陛下,掘金校尉周昌按照陛下所赐掘金图在全国各郡进行搜索,果然发现了许多大金矿。”

“各地的掘金士兵都已经开始开采黄金了,开采出来的第一批黄金已经运到了咸阳,就囤放在少府的库房中。臣刚才粗略的清点了一下,这些黄金,足够大秦三年的花费。”

“据掘金校尉周昌回报,已经开采的黄金,还远没有已经发现的大秦金矿储量的百分之一。如果能将这些黄金全部开才出来,可抵我大秦氏十几年的赋税。”

几个月前,扶苏画了一份全国金矿分布图给了少府冯毋择,任命周昌为掘金校尉,带人到全国各地去掘金。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终于有所收获了。

少府冯毋择还在喋喋不休的说着。

扶苏微微一笑,大秦现在的技术水平有限,能采出来多少算多少吧。

现在,终于可以不用为军费发愁了。

如今,咸阳附近聚集了海量的军队。

蒙恬的二十万大军,王离新近接管的二十万大军,章邯新近招募的十万刑徒军,还有郎中令、卫尉、内史、羽林将军等率领的其他一些帝都守卫军,总数接近六十万。

这六十万大军的日常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关中的粮草根本不足以供养。

全国各地的粮草被集中到洛阳之后,然后统一运送到关中,供养大军。

最近,扶苏已经在考虑升洛阳为东都的事情了。

大战在即,洛阳乃是天下之中,四方道里均。到时候,扶苏坐镇洛阳,背靠关中,刚好从容指挥,横扫天下。

就在扶苏皇帝将洛阳升为东都的时候,全国各地的金矿仍然在没日没夜的动工。

在掘金校尉周昌的统一调度下,一车又一车的黄金,被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西都咸阳,存放在少府的库房之中。

这可愁坏了少府冯毋择,他绝想不到,有一天他会因为黄金太多无处存放而发愁。

二世皇帝时期,黄金产量骤增,大量的黄金突然出现,被广泛的赏赐功臣。

二世皇帝之后,黄金的产量骤减,社会上流动的金子急速的减少。

民间戏称,二世掘尽天下金。

为什么大量黄金在二世皇帝时期突然出现,随后又迅速的消失?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这就是二世皇帝时期的黄金问题,这个问题被争论了很久。

直到大秦百八世皇帝期间,二世多金之谜仍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

无数的历史学者发表了无数论文来讨论这个问题。

这些论文包括但不限于《秦二世巨量黄金来源考》《二世皇帝黄金去向释疑》《秦二世巨额黄金消失问题研究》《扶苏帝黄金问题研究》《大秦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

尽管这些论文最终没能成功的解决二世皇帝的黄金之谜,但它们还是成功的解决了各位学者的职称问题。

同样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