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林语堂拿来吧你

贺立三嘲讽道:“黄口小儿,大言不惭,你可知道翻译理论的研究,可不是谁都能做的?你要是随口乱说,说出来错误的理论,别人都按照你的理论来翻译,造成了错误的翻译,你可知后果是什么?”

江流说:“既然贺先生觉得我是个胡说的人,那我们不妨理论理论。你先说,我们目前没有现代的翻译理论,你现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依照的标准是什么?”

贺立三回答:“既然没有现代的标准,我自然遵循的是古人的标准。1895年,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有言:译事三难,信、达、雅。我所遵照的标准,就是信达雅!”

江流听后,点了点头,说:“贺先生说的不错,信达雅就是翻译的准则。但是这一准则是近二十年前提出来的,那时候,人们与外界的交往比较被动,而到了民国,人们与世界相联通,见到了更多外国人,听到了更多外国话,见到了更多新鲜事。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现代的翻译理论,你觉得呢?”

贺立三:“那是当然!不过,只有翻译大师才能提出翻译理论,你可不够格。”

江流笑了笑,说:“我够不够格,那先生不如听了我的理论再做决定。我的翻译理论,就是:重实、通顺、美。”

“重实用,读起来通顺,带有美感,这就是我的翻译理论!”

江流傲然说出。

实际上,这个理论可不是江流提出来的,在1932年林语堂着述《翻译论》中,林语堂才提出来这个标准。

只不过,江流比林语堂早说出这句话,心安理得的抢走了林语堂的研究成果。

林语堂?拿来吧你!

听了江流的翻译理论,贺立三不由自主地点点头,这个理论,虽然脱胎严复的信达雅,但确实比严复的信达雅更好,更明确。

江流解释起来,翻译这一工作,得出的作品,自然要重实用。所谓重实,就是翻译出来的作品要被人使用,像个工具一样,而不能束之高阁,当个宝贝供着,这样的翻译作品,就是不重实。书是给人读的,语句自然要通顺,不好搞之乎者也,就用白话去写。而美这一标准,则代表了艺术作品的艺术性,翻译的作品,读起来给人美的感觉。

重实用、读通顺、有美感,这就是我的翻译标准!

最后,江流说:“总结起来,我的翻译作品,就是要对原文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艺术负责!”

对原文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艺术负责!

听到这句话,贺立三呆若木鸡,以他多年来从事翻译工作得出的结论,这就是最好的翻译理论!

贺立三拜服,他颤巍巍地问:“这真是你一个少年得出的翻译理论?而不是你家大人告诉你的?”

江流脸不红心不跳,回答:“正是本人得出的结论。”

“碰碰。”

贺立三的房门忽然被打开,贺立三急匆匆的跑出来,他来到江流面前,深深一拜,说:“先生受益匪浅,先生贺立三愿叫您一声老师!”

江流客气地说:“不用客气,现在,您愿意来参加文化沙龙了吗?”

贺立三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愿意!就是黄家商会不邀请我,也厚着脸皮也要去参加!”

“哈哈哈。”

江流开心地笑了起来,贺三立愿意前来,那其他文化人得知此消息,肯定也愿意参加文化沙龙了。

秦补生问:“河流先生,你接下来还要去送请帖吗?”

江流点了点头。

秦补生又问:“接下来找谁呢?”

江流看了下北方,说:“找窦国和。”

窦国和!天津卫最出名的诗人,天津卫最骄傲的诗人,天津卫最有钱的诗人!

贺立三惊讶地问:“您要邀请窦国和?那真是个油盐不进的人啊。而且此人傲的很,就算天津八大家来请,他都不一定去。我能和他说上一两句话,我一同前去帮忙吧?”

江流谢过贺立三:“感谢贺先生。”

琴补生在一旁打趣道:“老秦,你是想去看热闹吧?”

贺立三笑了笑,大方承认了。在他看来,一个人在一方面成为大师,那一定会耗尽一生精力。而江流是翻译界的大师,对上大诗人,要如何使大诗人信服呢?

尤其是这个大诗人,家里有财,腹立有才,心里有气,请动他,可不容易。

秦补生对江流是心服口服,但对于他请到窦国和一事,他觉得不可能。

江流好似知道两人的心事,他说:“你们一定觉得我请不动窦国和吧?哈哈,我今天就使出浑身解数,把窦国和请过来!”

一大群人来到老城区,来到窦国和家门前。

窦国和祖上也是富豪,但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到了窦国和上一代,家境就没落了。窦国和的爹不学无术,家人赚的还没他花的快,而且,这人还染上了毒瘾,吃起大麻没有节制,年纪不大就一命呜呼了。

窦国和的哥哥接下了这个烂摊子。他哥也算有本事,硬是把窦家盘活了,虽然比不上以前,但也算富有。

至于窦国和,从小就是聪明伶俐,有才,外号窦神童。等窦国和年纪大了,开始考取功名,一下子就考上了。

窦家两个人,一个经商一个当官,日子过的不错。

窦国和是有理想抱负的人,看着破败的清王朝,心里也着急,想干一番事业。可还没等他施展身手,清王朝就没了。

清朝没了,清朝的官自然也没了。窦国和没官当了,只好回到了天津卫老家。

没了工作,自己那么大一个人,总不能吃白饭吧?虽然窦家有钱,能养他一辈子,但窦国和自尊心强,不愿意吃白食,也听不得闲言碎语,就想了个赚钱的方法。

窦国和去给别人写字。

据说,在窦国和抓丘时,他一下子就选择了毛笔,而窦国和从三岁就开始握笔,四岁就开始写字,因此被誉为神童。

按照现代的标准,四岁的小孩都上幼儿园了,会写个字还不简单?但对于当时的教育水平,四岁能写字,那是真神童。

我在天津卫当埋尸匠的那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