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说服

“斯蒂文“在林清霞给斯皮尔伯格讲完八百壮士和杨慧敏之后,早就站在一旁,也跟着听的入神了的乔峰忽然接话道:“斯蒂文,既然你对那段史实如此感兴趣,不知是否愿意拍摄一部与此有关的影片来让世界人民知道这段承载了中国人太多太多悲痛的史实呢?“

“哦,乔先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当然愿意了“斯皮尔伯格看向乔峰说道

“只是“

“只是什么?“见斯皮尔伯格面露难色,乔峰急忙问道

“林小姐已经演过了,我不习惯重复别人拍过的东西“斯皮尔伯格解释道:“而且,我手里有部讲述犹太人大屠杀的故事正在找人执导,也没有太多的时间“

犹太人大屠杀?

乔峰心头一动,他貌似知道斯皮尔伯格说的是哪个故事了如果没有意外的应该就是很有名的,或许说是关于犹太人大屠杀最有名的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讲的是一个德国人叫辛德勒的在二战时期倾家荡产救下了上千名犹太人的故事

据乔峰所知,辛德勒的名单原著小说是在几年前的82年发表的,原时空一经发表就被席恩堡随即买下版权,并且交给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就是希望他有一天会去执导这部电影

可是斯皮尔伯格却担心自己无法把这个故事讲得公正,因为他自己就是犹太人,他害怕自己代入太多的主观情绪

然后斯皮尔伯格就找到了同为大导演的马丁斯科塞斯,结果马丁斯科塞斯却拒绝了,因为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认为自己并不能像一个犹太籍导演那样把这份工作做好

之后斯皮尔伯格又找上了罗曼波兰斯基,结果这位因为与13岁的萨曼塔·盖默发生性关系,犯下性骚扰女童罪而被美国通缉的大导演也拒绝了

不是因为他没办法入境美国,更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故事不好,而是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做好拍摄这样题材影片的准备

因为罗曼波兰斯基是轻身经历过犹太人大屠杀的,在他还是孩童的时候恰好就是二战犹太人被种族屠杀的时候在清算之日逃脱的时候,他已经生活在克拉科夫犹太区直到8岁。后来他的母亲死在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由于主题过于私人化,加上因为童年的亲身经历,让他感觉自己至今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一题材,所以罗曼波兰斯基也拒绝了不过在十年之后,罗曼波兰斯基终于准备好了,拍摄了同样是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经典电影的钢琴师

斯皮尔伯格还找过比利·怀尔德,只是同样被拒绝了,因为这位两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大拿说自己早就退休了,退休了就要过退休的生活,坚决不再重新出山了

所以,如果乔峰所猜不错的话,到目前为止辛德勒的名单还在筹备找导演的阶段,那斯皮尔伯格说的没时间就是他找的托词

不过,就算是这样乔峰却不能点出来,不然不但彼此难堪,还会断了让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可能

“斯蒂文,我想找你执导的不是八百壮士这个事件,而是另外一个故事“乔峰没有在有没有时间这个上面纠缠,而是准备拿故事来说动斯皮尔伯格

“哦,另外的故事?“斯皮尔伯格再次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对,另外的故事“乔峰点头,面色沉重的说:“二战时期,我们中国受到了曰本的侵略,曰本在中国大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刚才林小姐说的八百壮士的故事只是曰本在中国大地上所犯罪行的开端“

“开端?“斯皮尔伯格诧异的挑眉

“没错,只是开端“乔峰点头继续说道:&039;在淞沪会战之后,国民政府选择了撤退,很快,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陷落,随后占领南京的曰本军队在南京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多大三十万甚至更多的无辜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军人遭到了屠杀,妇女遭到奸淫那些曰本人连婴儿都不曾放过“

“乔先生,你说的这个都是真实的吗?“虽然知道一些曰本在中国屠杀的行径,但是一个城市三十万的无辜百姓,妇女儿童遭到屠杀,奸淫,这样的事实还是让斯皮尔伯格极为的震惊和不敢相信

“当然,南京大屠杀留下很多的史料,其中很多都是外国有人,记者在南京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而我所说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位美国友人在自己日记中所记载的她的亲身经历“乔峰点头

“是谁,这位美国人还活着吗?“斯皮尔伯格正色问道

一个中国人讲的和一个美国人讲的那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人可能因为主观的因素添加许多个人的看法和评判,可是一个不是中国公民的美国人,那他所讲的肯定会比中国人讲的更加的公正一点,这是必然的

“不在了,这位美国友人在1941年就因为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公寓自杀了“乔峰摇头说道:“不知斯蒂文你是否听说过魏特琳日记?“

“没听过“斯皮尔伯格仔细想了下发现对这个名字没有一点印象

“魏特琳日记就是我说的美国友人所写的日记,记载的就是当时她的亲身经历明妮·魏特琳就是我说的那位美国友人,中国名华群,她是一位美国传教士

1919年魏特琳应聘中国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掌管校务,筹建新校园,并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献身社会,为穷苦四邻服务,譬如为邻居妇女开课讲授卫生知识,每周两次为校园四周的贫民看病等,发扬光大了金女大校训———厚生精神。

魏特琳还利用休假到欧、美进修学习,把丹麦、荷兰的成人教育推广到中国,对中国女子教育功不可没。

从1937年8月12日开始,到1940年4月,魏特琳几乎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并每月定期将其邮寄给美国好友,以便她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时事。当时在美国的好友认为魏特琳的日记很有价值,于是将它寄给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同学》发表。在前两年,人们在整理传教士档案资料时,发现了魏特琳日记原稿。

日记里记载了魏特琳在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帮助收容妇女难民的那些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