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的书店还是很好找的,毕竟这个县也就这么点大,赵元乐问了个路,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
青砖瓦房,门上还有块刻了字的招牌,名为春晖书店,门口两根原木柱子上,过年的春联还没撕,红纸黑字。
赵元乐看的出来,这春联上的字很有功底。
半掩的门后,一个戴着小方帽的年轻男子瞧见了她。
赵元乐就这么大踏步走了进去,还对着一旁的小书童笑了笑。
小书童有些腼腆,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将眼神落在一旁书架上。
年轻男子放下手中的书,笑问:“小妹娃,你要买啥?”
赵元乐看了里面这一排排书架,问道:“我想看书。”
“哦?”这年轻男子有些意外:“那你要买书?”
赵元乐摇头:“我买不起,能租吗?”
大概是没想到赵元乐这么直白,年轻男子愣了愣,沉默一会儿后,微微点头。
“应该呢。”
赵元乐:“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你是老板还不清楚吗。”
年轻男子:“我不是老板啊。”
赵元乐:“啊?”
小书童这时候在旁边小声提醒赵元乐:“他是我们的小东家,老板的儿子。”
“哦。”赵元乐明白了,二代啊这是。
年轻男子好奇的打量赵元乐。
“你认字吗,是要买千字文,还是三字经?”
赵元乐内心呵呵。
她抬头:“我买历史书。”
“历史?”年轻男子迟疑了一下。
此刻的赵元乐,心中也在思考。
她应该没说错吧,就是历史书吧,应该没丢人。
年轻男子很快笑道:“史书分很多种,你是要看什么时候的?”
赵元乐:“就…最近一百年的吧。”
年轻男子顿了顿。
“最近一百年?怕是没有这么分的,要么是共和国以前的各朝代史,要么是共和国史,可这共和国刚刚元年。
所以,你要最近一百年的,那最近的就只有华朝史了。”
赵元乐点头:“就这个。”
年轻男子看向小书童,小书童迅速到了一面书架前,踮起脚从上面开始拿书。
赵元乐就这样看着,看了大概三分钟还多,小书童小心翼翼从那一排上面拿下来了十多本书。
赵元乐:“…”
不是吧不是吧,这么多本?
年轻男子走过去,看了看这些书,从里面挑了三本出来。
“这三本就是近一百年的。”
赵元乐暗自吸了一口气,问:“租的话,要多少钱。”
年轻男子道:“你要租的话,得先付押金。”
对啊,像她这样的顾客,肯定要付押金啊。
赵元乐一拍脑袋。
她这脑子怕是被猪影响了。
她都差点忘了,这大娘的家里是读书人,好歹也是个秀才,史书肯定得有啊,那她干嘛还租?
年轻男子看着赵元乐这反应,又道:“没押金也行,不过我要看看你是不是认字能读懂,你要是能读懂,我就把书租给你看。”
闻言,赵元乐便直接走了过去。
“你问吧。”
年轻男子翻开一本书,找到其中一页。
“来,你念给我听听。”
赵元乐看到这本书的封面。
华朝历史。
第一页…
赵元乐看到了这华朝历史后的叙述。
1368-1912
嗯?
这个时间段…
赵元乐心中一惊,而后克制自己的惊讶,看着这上面一个个熟悉的繁体字,开始读起来。
从赵元乐读第一个字开始,年轻男子的脸色就变了。
一直到赵元乐读完这一页,他似乎都还在疑惑中。
赵元乐见他没反应,出声询问:“行吗,要是你不放心,我就不租了。”正好节约五毛钱。
“哦,不是,我放心,这三本书,你先拿回去看吧。”
话音刚落,小书童就看懂了年轻男子的眼神,将三本厚厚的书放在赵元乐手中。
赵元乐感觉了一下手上的重量,问:“我只有五毛钱,大概能租几天?”
年轻男子:“那就五天吧。”
赵元乐:“那我五天后还书。”
不知道为什么,她觉得这个年轻男子说天数的时候有一种敷衍的感觉。
她准备离开了,然而这年轻男子却叫住了她。
“来,登个记。”
年轻男子站在柜台边,翻出一个本子,手拿着细毛笔,问:“名字。”
“赵元乐。”
她看到他只是随意几笔,出来的字十分隽秀。
年轻男子:“今天是公历三月十八,五天后,就是二十三,你来还书。”
赵元乐点点头,从身上掏出五毛钱给他。
年轻男子只是随手将这五毛钱放在了一旁,他好奇的看着赵元乐,问了另外的问题。
“你的教书师父是哪里人?”
“嗯…”赵元乐眼珠子一转,道:“我没上过学堂。”
年轻男子更是好奇:“那你怎么认得字?”
赵元乐:“我的大娘家里是读书人,她家里人以前是中过秀才的,小时候她就教我们家的女娃念书。”
“哦…”年轻男子若有所思:“那你大娘是外地人吗?是从北都来的?”
赵元乐:“为什么这么问?”
年轻男子:“我听你刚才念书时候的口音,很像那边,不过,也有差别。”
赵元乐:“…”
啊这…她在这里这些天,说的都是方言,刚才念书,习惯性就普通话了。
她要怎么解释她这标准二甲的普通话口音呢…
该死的,这半路穿越也太容易露马脚了。
见赵元乐不开口,这男子又道:“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好奇,你要是不想说,就算了。”
赵元乐点头:“嗯,算了吧。”
年轻男子:“…”这姑娘确实挺耿直的啊。
见年轻男子沉默了,赵元乐:“我可以走了吗?”
年轻男子闻言一笑:“当然可以了,你付了钱了。”
抱着三本书,赵元乐便赶紧离开这里,奔着自己大伯家去。
而这年轻男子,却站在柜台边,眉头间疑惑久久不能散去。
他很好奇,刚才这小姑娘到底说的是哪里的话,字正腔圆,比北都的本地话听起来更像官话。
他更好奇这小姑娘的大娘,是从北边来的?思想还挺前卫的,还教女儿家认字读书,看的还是史书。
23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