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家度过的第一个夜晚,王正睡的很安心,也很舒服。
从9月11号开始,王正的人生轨迹变的截然不同。
从兜里拮据的只剩下20块钱,到现在住上了3500万的豪华别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喝着热牛奶,吃着吐司面包,王正有些嫌弃的坐在办公桌前,打开了电脑。
得尽快找个保姆了。
虽然会做,但是懒。而且这房子也太踏马大了,打扫一次这一天就过去了。
众所周知,懒是第一生产力。
王正从脖子里摘下U盘,是时候给U盘做一个备份了。不过现在硬盘没那么大,他采购了一批硬盘,保存数据以后封存到更安全的地方。
其实最好的选择是用磁带保存,数据的安全性会更高。
不过磁带的读写需要专用的磁带机,没必要为了这不到2个T的数据单独买一个,等公司的数据中心启动以后,肯定会使用磁带去备份数据库,到时候顺手备份一下就是了。
这样一来,即使U盘出了故障,也不至于导致数据完全丢失。
他现在要先给其中一台电脑装上鸿蒙系统,开始研究这个系统的结构。
用U盘做了系统引导,选择鸿蒙系统安装包,开始为硬盘导入系统。
很快,屏幕上就出现了鸿蒙系统的启动画面,依旧很漂亮。
启动画面闪过,简洁的安装界面出现了,第一步是要选择设备类型——服务器,个人电脑,移动设备三个选项。
这里当然是选择个人电脑,服务器系统中包含了更多的管理组件,严重影响他的工作计划。
在依次设置了语言、时区、本地账户/网络账户、跳过网络连接之后,安装进度条就出现了。
因为硬盘速度受限,安装进度比较慢。
不过这也方便王正在旁边用纸笔抄写着“安装信息”,比如说系统基础框架安装成功、文件管理模块安装成功等等信息。
大约10分钟,系统终于安装完毕,随着王正键入预设的密码,锁屏界面消失,正式进入了系统。
鸿蒙系统的P系统而设计的,所以在界面上和系统很类似,操作方式也几乎一模一样。
新安装的系统基本上没有应用程序,所以桌面上很简洁,只有简单的“计算机”、“浏览器”和“应用商店”这三个图标。
应用商店当然是不用想了,这个时候连服务器都还没有呢,当然不会有可供下载的应用。
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应用商店很重要。
鸿蒙系统除非是开发者模式,否则是禁止安装外部来源程序的。
也就是说,对普通用户而言,就必须得从应用商店下载程序。
这是王正非常喜欢它的原因:极其严格的程序管理机制。
不但保护了用户的电脑和个人隐私,同时也保护了开发者的利益。
鸿蒙系统的应用商店软件是可以由开发者自定义价格的。
和蘋果一样,一些大的软件公司可以倚靠软件免费,内容收费来实现盈利,而且鸿蒙还不需要交高额的“平台税”。
独立开发者或者小公司,也可以用软件收费来提供优秀的服务,平台分成很低,足以保障开发者的收入。
蘋果公司做的AppStore确实是个非常优秀的产品,它的意义在于,规范了自家平台上的规则,平衡了开发者、用户和平台等各方的利益。
为什么蘋果未来能走到市值接近万亿?因为他们必须保持竞争力去维护这种规则,企业有了竞争力,就会更加受投资者追捧。
在系统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想要改变软件生态环境完全做不到,包括11那个破夹心饼干也做不到,所以应用商店就是个死局。
谷戈的anOS属于开源系统,更是不现实。
鸿蒙系统可以做到,它采用的内核安全机制非常优秀,从根儿上就避免了root或者越狱的可能性。
当然,开发者版本是可以安装外部程序的,但是开发者认证是非常严格的,有一套独立的审核机制。为了免费使用收费软件而申请开发者,惩罚机制且不论,代价也很高。
王正肯定不是开发者,但是不妨碍他未来的公司有开发者,所以就拿到了这个开发者版本。
而且他还有一个服务器版本的授权。
当时公司买来做测试用,由他部署,所以这个授权文件就被他一起存U盘里了。
服务器版本没有开发者模式,需要单独购买授权,否则没有授权文件根本进不去系统。
价格也不贵,当时卖的是每套1999,可比微軟良心多了。
微軟的2022版本服务器系统标准版就卖到899美元了,数据中心版本更离谱,6999美元。
顺利进入系统,左下角的通知栏提示现在是在开发者模式。
接下来,王正就开始研究系统文件的结构。
鸿蒙系统的超级文件系统做的非常优秀,只是为了迎合国际市场,最终还是用了英文文件夹。
比如说系统文件,专门有一个syste文件夹,而且权限很高不可能被修改或删除。
然后驱动文件夹,也会把各类硬件驱动分门别类的放好,而且安装的时候只会适配当前设备的驱动,没有冗余。
不便的地方就是如果更新硬件,那就得由系统自己识别并且下载合适的驱动程序进行替换。
有段时间,因为某些比较老的设备没有驱动程序,许多网友还很愤怒,闹的很不安宁。
菊厂很是下了一番力气,这才宣布“你们别闹啦,我们已经支持99.9%的硬件啦”这种新闻。
这也是王正能顺利在06年的老电脑上运行鸿蒙的重要原因。
等王正把各个文件的作用都搞明白,只是完成初步工作。
接着他还要在把系统里不该有的东西都删掉。
王正要做的,就是把所有能删除的全都删掉,包括内置的诸如计算器之类的小工具,各类云服务程序、还有浏览器这种重要的工具,全都要删除掉。
甚至GUI界面都去掉,只剩个光杆核心才好。
这些程序的代码都是不同的人写的,谁知道代码注释里面会不会有小作文?
众所周知,Lux的发明者林纳斯这个人,极其擅长在代码注释上写作文。
有时候会在代码注释上写“我也不知道这几行代码有什么用,反正先写上,以后再说。”这种话……
就离谱。
做完这些,他才能把这个半成品的系统拿到公司,配上仓颉编译器和开发套件,以及仓颉语言。
再让研发人员学习仓颉语言,然后用仓颉编译器,把他删掉的东西还原回来,形成一个新的操作系统。
为了这个多此一举但是能够合法化的大工程,王正真的是拼了。
所以拼到周四晚上,进度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