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二四讲人亡政息之叹(1)

  什么是悲剧?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是文学中的悲剧。

  而我以为,因为善良,成就了灾难,这才是生活中的悲剧。

  张居正在去留之间,为自己考虑,为他的万历新政考虑,都应该功成身退了。

  事实上,他本来也是这样打算的。可是小万历十八岁时荒唐的西城夜宴,却让张居正对自己这个最钟爱的学生、最期待的改革接班人实在放心不下了。

  善良且强势的张居正终于做出一个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小万历还离不开自己,于是他留了下来。而这一留,也在事实上促成了他和他那位继承人之间的彻底的决裂。

  事实上,在张居正留任的最后两年里,小万历与张老师的决裂完全是隐性的,并不是显性的。小万历反而不像前两年表现得那样逆反了,他的逆反情结逐渐被约拿情结所替代。终其一生来看,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执政的几十年里,他最大的执政特色除了贪婪与固执之外,就是不作为。他小的时候那么渴望有朝一日能摆脱张居正的阴影,自己施展拳脚,有所作为,可等到这一切到来了,他却什么也不做了。

  这就是小万历的约拿情结。

  病逝

  在张居正去世前的两年里,小万历基本上形成了不作为的行政风格,这一点张居正忽视了,他只是以为小万历还需要自己的引导和教育。于是张居正一如既往,把事无巨细的国家担子全都自己接着扛起来。可他却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他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这一病,甚至病入膏肓,直到送了性命。

  有关张居正的病,也是明史上的一个谜团。

  很多野史关于这一点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但《明史》等正史以及张居正自己的文集里有关病情的记载都很明确,那就是痔疮。

  但我们知道,民间有句俗话说“十人九痔”,说明痔疮这种病很普遍,况且也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怎么就送了张居正的性命了呢?

  关于这一点,张居正在病逝之前,曾经有过解释。他在临终前给自己老师徐阶的信里说:“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贵府医官赵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日来渐次平复,今秋定为乞骸计也。”(《张太岳集 书牍十四 答上师相徐存斋三十四》)

  这封信写于万历十年的三月,离张居正万历十年六月病逝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封信既是张居正向自己的老师徐阶汇报一下身体状况,也是对自己病情的一个回顾。

  那么张居正为什么要对徐阶写信汇报这些呢?原因是他刚动完了手术,而动手术的医生就是徐阶为他请来的名医。

  张居正说“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这话是说他早就得病了,但一直没诊断为痔疮,也就一直没当成痔疮来治,所以以前的治疗也就一直没有对症下药。也就是说,以前一直误诊了。

  但就算张居正得的是痔疮中比较严重的内痔,也不至于难于诊断啊?为什么医生给当朝宰相、内阁首辅张居正看病都会误诊呢?

  我觉得原因出在张居正自己的身上。

  张居正病倒前在给小万历的一篇请假报告里轻描淡写地说:“臣自去秋,患下部热病,仰荷圣慈垂悯,赐假调理,虽标症少减,而病根未除,缠绵至今。”(《张太岳集 奏疏十一 给假治疾疏》)

  这话是说,我自去年秋天患病,病状为热毒之症,当时承蒙皇上和太后关心,让我调理了一段时间,虽然好多了,但没彻底好全,所以现在还不太行。

  为什么说张居正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段话的呢?

  一是因为他这病其实早就有了,他在万历八年的辞职报告里就提到过,而这里张居正只说是万历九年秋天才开始的,说明他自己并没把以前的身体虚弱、头疼脑热当作疾病来看待。

  二是张居正就算是把它当成病来看,也只是请假调理了一段时间,并没有认真地来治这病,所以虽然调理了一段时间后,好像症状减轻了些,却“病根未除,缠绵至今”。

  也就是说,张居正此前并没有很重视自己的病情,因为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他自己觉得自己没什么病,我估计医生自然也不敢说他有什么病了。

  那么张居正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当心呢?

  野史有野史的说法,但我认为张居正讳疾忌医肯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跟他的部下常说的那句话——有关万历新政的国家重担,“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张太岳集 书牍十二 答山东巡抚何来山》)——也就是说,要趁我还活着,把所有该做的工作、麻烦的工作和艰难的工作都给完成掉!

  这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张居正。

  但我们知道,工作永远也做不完的,可张居正非要跟命运一搏,非要人定胜天,这也是他后来急切、甚至操切的原因。他因为要把所有的事,做个“一了百当”,所以他就不能生病,他就不能休息,有病也不当病看。而庸医们面对这样一个权势醺天且又急切、操切的病人,误诊也就是可以想象的事儿了。

  其实,就算是最后确诊为痔疮,我觉得还是误诊。

  张居正给徐阶的信里说,幸亏你推荐的这位叫赵裕的名医给我确诊了,而且还给我动了外科手术,彻底切除了痔疮的根子,我才算是治好了病,但伤了元气,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恢复。趁这个机会,我真的是要给皇上请求退休了。

  从这话可以看出,那位叫赵裕的名医确定张居正就是痔疮,而且对此动了外科手术,而张居正对此也深信不疑。但我们知道,引发痔疮这种疾病的病因可能有好多种,可能是久坐导致,也可以是久站导致,可能是劳累导致,也可能是肿瘤导致。赵裕只看到了痔疮的症状,张居正也以为割了痔疮就可以了,却不知道这充其量只是治标,却未必是治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张居正发病的时间和发病时的状况就知道了。

  张居正发病病倒是在万历十年的二月,这之前刚刚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河套地区的俺答死了,这一族的蒙古部落发生了分裂,他们原来与明朝良好的关系一下子变得不可测起来;二是浙江发生兵变,继而发生民变,而且有星火燎原之势;三是辽东泰宁部的头子速把亥联合土蛮部纠集十万大军来犯。

  张居正可谓是夙兴夜寐,日夜煎熬,他坐镇京城,同时要解决眼前这三件难题。

  他首先远程遥控宣大总督郑洛,劝服我们以前提过的那位蒙古族的女强人三娘子,让她再嫁俺答的儿子黄台吉,然后让黄台吉继承俺答大明顺义王的封号,从而彻底稳住了西部混乱的局势。

  其次,他重用张佳胤,让他用铁腕手段,迅速赶往浙江平定兵变与民变。

  他对张佳胤说,对于叛乱,务必下手要狠。这是张居正对内的一贯手段,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爝火之方微也,一指之所能息也。及其燎原,虽江河之水,弗能救矣。”《张太岳集 文牍卷六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

  这什么意思呢?

  是说叛乱就象星火可以燎原,一定要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里。

  历史上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最早就是从他这句话来的。

  结果,张佳胤完全吃透了张居正的精神,在一片刀光血影中平定了兵变与民变。

  而辽东的局势,张居正就放心多了,他写信给辽东总兵李成梁,嘱咐他不要轻敌,说蒙古人好久不敢来犯了,这一来必定有所准备,要打就要打他个落花流水,给他个迎头痛击。

  李成梁听了张居正的话果然不敢轻敌,设下埋伏,在镇夷堡不仅大破敌军,还幸运地把泰宁部的头子速把亥给射死了。

  张居正支撑着疲惫的身体在内阁里先后收到西部黄台吉接受册封、江南张佳胤平定叛乱、辽东李成梁镇夷堡大捷的消息后,悬着的心一下子完全放松了。而当巨大的压力消失之后,张居正再也撑不住了,一下子就病倒了。

  我们再联系他从万历八年以来,完成清丈田亩的工作,万历九年开始一条鞭法的艰辛,以及万历九年还大规模裁减了政府公务员这些难度巨大的工作来看,就知道张居正这最后的两年,他是如何辛劳、如何透支的了。

  所以他以为自己只是得了痔疮,以为动了手术、去了痔根就可以一劳永逸,可他哪里知道,自己已经要油尽灯枯了。

  因为误诊,再加上手术过后,脾胃受损,不易进食,张居正的身体迅速垮掉了。过了三个月之后,也就是万历十年的六月,这位一手开创了万历新政的明代大政治家,终于在病榻之上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张居正动完手术到去世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虽然张居正因为病情一再请求退休回乡疗养,小万历就是不答应,最后还只是允许张居正躺在病床上办公。所以张居正直到临死,他的床前还堆满了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公文和奏章。

  在这三个月里,小万历为了表示对这位病入膏肓的张老师的深情与依恋,不仅让京城的大小官员为张首辅斋醮祈祷,还在张居正临死前九天,最后一次封赏张居正,赐太师的封号,这在大明王朝绝无仅有,张居正成了大明朝唯一一个活着的时候得到了“太师”官衔的人!

  大概小万历觉得实在无法报答他敬爱的张老师了,所以才在最后用这种纯粹的形式来尊崇一下他的张老师。这心情就像他在三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有一次课上小万历对张居正说:

  “先生功大,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明神宗实录》)

  那意思是说,张老师您对我、对国家的功劳大到无法计算的地步了,我实在想不出来怎么才可以报答您,您活着的时候看来我是报答不了了,您死后,我要好好照顾您的子孙,这就算是我对您的报答了!

  小万历在张居正临死前封他为太师,和想在张居正死后照顾他的子孙一样,都是想表现一下自己对张老师的尊崇、敬佩和感激。

  可惜,这种行为与这句话,最后都成了莫大的讽刺!

  因为就在张居正死后没多久,小万历就开始对张居正反攻清算了,不仅抹去了张居正生前所有的官衔和荣誉,还对张居正的家人、子孙痛下狠手,从抄家开始,演绎了一出让人难以想象的人间惨剧。

  抄家

  说实话,造成小万历把感激最后变成讽刺的主要因素,我觉得并不是后人所分析的什么政治因素,而是生理因素,或者说,是“遗传基因”决定的!

  小万历的祖父是嘉靖皇帝,他可以说是明代历史上最为偏执的皇帝。

  他是半路出道当上皇帝的,因为他的堂兄武宗皇帝没儿子,所以武宗死了之后,他在大臣们的共同推举下当上了皇帝。一当上皇帝,嘉靖就给拥立他的大臣们闹翻了,而且一闹就是好几十年,而事情不过就嘉靖非要给自己的亲爹上个太上皇的封号,而大臣们就非不给他爹这个名号。可闹来闹去,折腾了几十年,最后还是固执的嘉靖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但也把大明的国力给折腾得差不多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嘉靖又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但他不管,任国力怎么衰落,任朝政怎么腐败,他一个人都紧握大权不放,甚至他可以长时间不上朝、不理朝政,但终嘉靖一朝,他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从来没有旁落过。

  偏执、固执,还有怠政、弄权,可以说是嘉靖帝一生的关键词。

  毫无疑问,小万历的血管里肯定流淌着他爷爷嘉靖的血液,所以大概也自然继承了这种偏执、固执和对权力的向往。

  在他坐上皇位后的头十年里,因为他小,所以他的皇权不得不受张居正相权的钳制。可等到张居正一死,小万历就跟他爷爷一样,再也没有让绝对权力旁落过,而且他比嘉靖更狠的是,他可以几十年不上朝、不理朝政,怠政的时间要远超嘉靖,可权力还是握得死死的。

  小万历的外祖父,也就是李太后的爹李伟,我们以前说过,是个河北的农民,是个落魄的泥瓦匠。他把女儿卖到王府纯粹是为了图俩钱,却意外地使李家飞黄腾达,成了皇亲国戚,这就让这个农民出身的小泥瓦匠看到了投机的价值。所以他后来别的官不愿做,专门讨了个后勤部长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大贪特贪,以至于戚继光因为他贪了军饷和军需物资,一直闹到张居正的面前来。

  这个人一生的关键词也就两个词:投机、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