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劳永逸的赈济

“钱的事可以募捐一下的啊!”

徐宁静静地听着几人的争论,感觉都有些插不上话,他不过是提出了一个构想,原以为自己想的已经不错了,结果,听的几人的争论,徐宁心里不得不佩服起来。

在这几人的布局面前,他那些想法,的确是有点小儿科了,这还是当着他的面,要是背着他时,指不定会把他的想法,批驳成什么样呢!

怪不得,刚刚他提出想法时,几人都是连声的反对,直到此时,听的几人的争论,徐宁才算是发现,自己那些想法的严重漏洞。

好在,这些人一旦布局起来,就将他想法里的漏洞,全都给弥补了上去,徐宁听着重新完善后的布局,感觉越发的胜算巨大了。

随即,听到房玄龄说,还需要更多的钱时,便趁机开口说道。

“募捐?”听到徐宁的这话,房玄龄顿时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凝眉望着徐宁问道:“泾阳侯准备向谁募捐?”

“募捐怕是行不通的!”房玄龄的这话落下,杜如晦便顿时摇摇头,冲着徐宁微笑道:“粮食都变成天价了,还会有人舍得掏钱吗?”

这意思虽没明说,可在场的人谁都听的清楚,若果那些人愿意募捐出钱,那长安的粮价,大概就不会变成这么高的天价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价的粮价,不就是奔着利益去的,若是还将这利再捐出来,那粮价何必又会涨成这样呢!

“我说的是那些富商!”徐宁明白杜如晦的意思,闻言后,不由笑了起来,使劲的挠着头说道:“长安可有的是富商,比如砖石厂的掌柜,木材商还有药材商等等!”

徐宁的这话落下,杜如晦几人,当场便惊愕的张大嘴,他们倒是从没想过,还要让这些商贾掏钱的,于是,目光便好奇的望着徐宁问道:“泾阳侯有办法让他们掏钱?”

“有是有,不过就看答不答应了!”听到杜如晦的这话,徐宁顿时讪笑了一声,目光不由望向了李世民,道:“这些富商不缺钱,可就是缺的是名声跟地位!”

“你想让朕做什么?”听到徐宁的这话,李世民的眼角,本能的狂跳了起来,目光望着徐宁时,不由微微眯着眼问道。

“表彰他们一下吧!”徐宁听到李世民这话,不由笑了起来,道:“到时凡捐钱的商贾,都送一块表彰匾额,当然,不一定是陛下的名义,可以是户部这边出!”

“那…那怎么能成!”徐宁的这话落下,房玄龄当场便激动的站起来反对,要他给那些商贾出匾额,那这辈子都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的。

“怎么就不成了!”看着房玄龄激动的模样,徐宁的脸色,当场也有些沉了下来,目光望着房玄龄道:“人家愿意出那么些钱,就只是一块匾额而已,这也不划算?”

商贾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到了这种时候,要是真有人愿意出钱,那就是雪中送炭,比起那些刻薄的世家,不知都要强到哪里去了。

“不行不行!”然而,徐宁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可房玄龄却依旧用力的摆着手,死活都不肯答应。

“那就没办法了!”眼见着房玄龄如此激动,徐宁也只好气的叹口气,冲着房玄龄没好气的道:“既然这样,那房尚书自己想办法吧!”

“若不然让县衙出匾额吧!”看着徐宁坐在那里不说话,大殿里重又回到了沉默,房玄龄便只好一咬牙,冲着徐宁建议道。

这话听的徐宁不由好笑,而旁边的杜如晦,则是直接摇摇头,望着房玄龄道:“那恐怕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商贾们看重的是地位,若是县衙的匾额,倒也不是不行,只不过,到时能募捐到的钱,则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陛下!”听到杜如晦的这话,房玄龄大概都已经猜到结果了,但仍旧是有些不死心的,目光望向李世民道:“此事,微臣真不好做啊!”

商贾低贱,地位还不如普通百姓,而今要他堂堂的户部尚书,专为商贾们鼓掌叫好,此后,只怕是被人嘲笑死的!

“非常时期,当行非常手段啊!”李世民的眉头微微的皱着,看着房玄龄求救似的目光,沉吟了许久,最终却还是重重叹口气,有点于心不忍的说道。

这话落下时,一旁的长孙无忌,立刻便亲切的附和道:“乔兄,在此国难时机,能摒弃个人声明,事后说起,倒也不失为一种佳话啊!”

“无忌兄说的这么好听,为何此事无忌兄不去做呢?”听到长孙无忌这明显添油加醋的话,房玄龄当场便气的转过头来,冲着长孙无忌没好气的说道。

“某家倒是愿意!”听到房玄龄这话,长孙无忌一脸的认真,冲着房玄龄颇为遗憾的叹口气道:“只可惜,某家并非户部尚书,此事,便只能是乔兄来做了!”

房玄龄的表字为乔,几人私下里见面时,便都以乔兄称呼房玄龄,但平日里倒没什么,此时听的长孙无忌,左一个乔兄,右一个乔兄的叫着时,房玄龄便无端的感到有些别扭。

“泾阳侯还有什么要房某做的,不妨一起说来听听!”知道是没法推脱了,房玄龄气的将脑袋偏向徐宁这边,目光直直的瞪着徐宁问道。

徐宁原本跟房玄龄坐的很近,但此刻看到房玄龄,有些恼怒的眼神后,便不由自主的往后挪挪,冲着房玄龄笑道:“尚书可别冲着我来,我这可也是一片好心!”

徐宁这话落下时,房玄龄原本恼怒的表情,顿时绷不住,突然笑了起来,目光有些无奈的冲徐宁道:“你这好心,可是让房某难受死了啊!”

钱的事被敲定下来,到时募捐到位,差不多也能凑出十万贯,也能购回来一大批粮食了,接下来就是整合赈济的事情。

城内现在进来一批饥民,这些都要归拢起来,找个合适的地方,建一座粥厂,城外的饥民,也得收拢起来,不能任由饥民分散。

后面还会有很多饥民到来,到时候,万一分散四处,恐怕又会生出更可怕的瘟疫,因而便要集中管理,做好必要的措施。

这事儿徐宁懂,在几人商讨具体事宜时,便将后世管理灾民的经验,一股脑儿的说出,茅厕、石灰还有水源等等。

几人原本还没有具体的头绪,可听到徐宁的这话,一个个顿时惊讶的张大了嘴,按照徐宁的这套方法下来,几乎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然而,在场的人中,却只有李世民的目光,望着徐宁时,有些意味深长的意思!

“那泾阳侯还有更好赈济的方法吗?”听了徐宁的这套管理方法,房玄龄都懒得再动脑子了,目光直接望着徐宁,微笑着询问起来。

如今才是二月,距离秋收还有六七月的时间,不可能这么多的饥民,都要一直这么供养着,那将是一笔负担不起的钱粮。

房玄龄的这话落下时,旁边的杜如晦跟长孙无忌,也是不由将目光投来,那目光中,同样是充满了期待感。

“还是之前的办法吧!”徐宁觉得这事儿不难,那么多的饥民,也不可能每天都这么闲着,人都有劣根性,一旦吃饱了饭,可能就会生出别的事端了。

所以,按照他的想法,与其让他们生事,还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做,比如扩大化肥厂的生产,安排一批人进去。

然后,便是水泥厂、造纸厂还有纺织厂,想到这里时,目光忽然望着房玄龄问道:“对了,咱们一年那么多桑葚,究竟都用在了哪里?”

“桑葚?”听到徐宁的这话,房玄龄当场便是一愣,那东西能用到哪里,不都是自家产的,要么是被吃了,要么是就被扔在桑葚地了,目光便望着徐宁问道:“泾阳侯问这个作甚?”

“酿酒啊!”听到房玄龄这话,徐宁顿时激动的道:“关中多的是桑葚,几乎家家都有,这马上就是桑葚成熟了,到时再建个桑葚酒厂,也会吸收一部分人进去的!”

当然,不光是桑葚酒,还可以是其他的野果,采集、淘洗还有最后的蒸馏等等,这都需要很多的人,而这些东西出来,便又可以变成钱,又能换取很多粮食了!

“成,这个可成!”听的徐宁滔滔不绝的计划,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李世民在内,全都听的一脸激动,如此一来,却是直接解决了灾民扎堆闹事的问题。

“还有啊,过几天我准备再回趟师门!”说这话时,徐宁的目光,不由的望着李世民笑道:“师门有种压缩干粮,带回来的话,碾碎加工一下,就可以煮出很多粥来了!”

别人听着徐宁的这话,个个都是面露激动之色,可唯独李世民,听到徐宁的这话,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无他,只因徐宁每次要回‘师门’,他收藏的字画,就会跟着要倒霉了,不过,既然徐宁能在这时候,说出那什么压缩干粮的事,想必就真的很厉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