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五,岳飞两周岁的当天,亥时初一刻,现代时下午九点三十分。
此时此刻,回航船队正在奋力凿河,争分夺秒;岳飞栖身小屋,正在秉烛读书,皱眉思考。
读书在中原大地早就蔚然成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不过,这些看似至理名言的东西,让他三天不吃饭,他就知道什么是高什么为低了。
比较而言,还是民以食为天,更加朴实一些。
可是岳飞这个秉烛夜读书所读的东西与众不同,其中一个不同,就是那本书只有一个读者。
如果岳飞不是心血来潮,将这本书收起来,又起了心思要读它,甚至一个读者都没有。
冥冥之中,似乎前商朝纣王这本遗言性质的书卷,只是为岳飞一人所写。
岳飞也瞎琢磨过,为何他们这些穿越者有比那时人更多的奇遇。
其实道理很简单,真的不是什么老天照应,而是他们都很敏感,尤其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比如这本殷受日记体《殷受残生留痕》遇到的不是岳飞而是盗墓贼,就会被弃之如敝屣。
别管殷受如何巧舌如黄,根本就对他不感兴趣的人,也不可能被打动.
他们不会放弃其它更有价值的东西,而带走这本书。
即使殷受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一两银子动人心。
所以对岳飞来说,得到这本书,就是与众不同的机运。
对殷受来说,这本书被岳飞阅读,他就是死得其所,不枉他费劲写书。
怀着极大的兴趣,岳飞翻开了
估计主要篇幅应该是抒发郁闷心情吧?
哪里知道,殷受的格调还是比岳飞的估计高了不少,或许这就是古人的胸怀?
可比那些动不动就忧郁症大发作甚至绝望到自戕的厉害多了。
第一问题,竟然是殷受在探讨放了周文王的得失利弊,是不是很后悔。
他的一个总体结论就是,放了就放了,没有什么后悔,总体考量,得失平衡,不赔不赚。
这就让岳飞好奇了,不是好奇宝宝的好奇,而是正常的好奇。
你最后死在他的周密计划之下,你不是应该悔不当初吗?难道你就是如此死不悔改吗?
理由是什么?你得说说吧?武断下结论就不好了。
别说,这个殷受还真有根据,没有故意让岳飞难受。
殷受首先就是反思了文王拘h里演周易放回西岐这件事的曲折和他的心路。
他写道,那个什么周易,被人吹得神乎其神,好像识破了天机、掌握了天理一样。
实际上是小孩子的游戏,顶多算一个马后炮,对已成事实牵强附会的解说。
他有本事找一个现成的按照六十爻循序渐进变化的例子给本王看看?
后来武王、姜尚、以及他们的臣子附庸将周易八卦吹得神乎其神,不过就是无知的吹鼓手而已。
你看那些吹鼓手为了一个死人吹得欢天喜地,真的以为死了有什么值得夸赞?
炫技而已!而且是害人之技、骗人之技。
这种东西,也就是愚弄无知之辈、被一些别有用心的骗子利用愚弄更多无知之辈而已。
岳飞看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和殷受产生了共鸣!
同时,也觉得这个殷受经受了生死大难以后,真的悟了,如果以前他没有到达这个高度的话。
有了这个感悟,再看孔夫子的倡导,就觉得他也是殷受看不起的蠢人。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孔子的家传职业似乎就是吹鼓手一来,
为死人作仪式的?
而他把易经奉为五经之首,就完全落入殷受所鄙视的那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
易经本质上不过是高度解释世界事务的变化,似乎总是循序渐进。
但是实际上,尤其是人类的参与有机的互动,没有规律的时候远远多于有机会的时候。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时候人是完全静止。
而且,即使人能统一行动,完全静止,还有动物呢!还有植物呢!还有大自然的规律和能力呢。
那些都是可变的因素,没有任何人能够控制。
你弄那些八卦小孩子过家家一类的规则,怎么能概括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变化?
如此说来,这个所谓五经之首的易经连总结世界事务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什么预测了。
岳飞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就更能看出后世的所谓应用不是根本上的不懂装懂,被骗的丢了脑袋,就是故意骗人,居心叵测。
比如有人鼓吹六天课程就让你明白易经是什么东西。
然后应用到你的人生和事业甚至可以给人指引人生光明前程。
从算命批八字到给人堪舆找阴宅阳宅。
甚至高官得作骏马得骑数钱数到手发软好运每天接踵来。
岳飞自我感觉和自我评价,他能理解殷受,也能评估殷受正确与否。
当然他不会到此为止,而是大大超过殷受对这个世界事务运行规律的总结和有限的预测。
但是哪怕这些基本认识,都超过了孔孟之道那种牵强附会的五经之首的易经好几个级别。
所以将来岳飞推展自己的教育体系和思想根据的整体计划中,第一个就是打破对易经的迷思。
他深深地意识到,现在殷受又让他进一步思考,易经那个东西正不是个东西。
如果不是摆在五经之首,也无所谓大对大错;但是作为一切认识的基础,就有害无益了。
岳飞知道,宋时人不管是真懂还是装懂,易经都是至宝真圭一类的存在,他要根除它阻力不小。
但是阻力再大他也不得不为;既然如此,那就必须推行,区别只是不同的方法而已。
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最好。
其次是引导甚至诱惑,让那些人改变固有的一套,而且明白在岳飞的推动下,不改变没有出路。
最糟糕的是那些死硬犯,也分两种。
第一种就是以为自己对,所以宁死不改,这些人,岳飞决定扔到荒岛去,让他们在那里自生自灭,愿意坚持什么都随意,那里的龟板什么的占卦工具也够他们用。
兴许憋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第二种就是明知道不对,还要坚持的,这些人岳飞就不客气了,最后剩下的就是废物利用了。
比如战争的时候让他们去前线,战死为止,死后给他们一个正面的荣誉对待。
依然是岳飞的基本思路,天理之下,没有彻底的废物。
这个方面,岳飞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干翻他们一帮顽固不化的老古董、中古董、小古董。
这个殷受竟然在易经这个领域和自己有共识,岳飞不由大受鼓舞。
可惜殷受生不逢时,如果现在还活着,岳飞敢立刻掉头,将他请过来,代替程颐当宗元学坊的院长,起码也是和程颐一样,一字并肩王。
岳飞收回自己的天马行空,回到殷受写出来的东西,心情上已经对殷受的总体印象有所改观。
放了文王让他回西岐去对付那些边远羌人黎人,这固然是我的一念之仁,也是一个最好选择。
《仙木奇缘》
对付那些蛮族人,尤其是西部的那些,谁敢说比文王有门道?
为大商守卫西大门,就是文王的职分,也是我的初衷。
至于那一念之仁,我在当纣王的时候,就受到了诸多抱怨,说应该当时就一刀砍了他。
可是你们知道你们是多么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真要砍,首先我就将你们都砍了!我看你们更该砍。
所以那些大喊砍来砍去的人,都是湖涂至极,那时看来,文王根本就没有反意显露。
而且你们知道吗?我的一念之仁,活了文王;文王的一念之仁,也活了我殷受。
你们以为武王没有杀我是他自己的起意,或者是姜尚的起意?
根本就是不是!武王是要斩草除根的,更别提姜尚那个假仁假义的家伙了。
那个从摘星楼将我送到这个最后居所的人亲口告诉我,这是文王的意思,就是一旦我无路逃生的时候,放我一条生路,活到生命的自然终结。
武王姜尚虽然不甘,却不敢违背文王的旨意,因为还有周公他们都知道这个文王要求。
这就是我一念之仁的善有善报,所以我不后悔。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是肯定的。
对这个东西,岳飞基本态度是不置可否,都是殷受自己脑袋里的戏码而已,听听就行了。
不过从后来史籍没有留下痕迹来看,有这个可能,因为殷受这个说法不容于统治者。
尤其和他们对殷纣王十恶不赦的定位不甚符合。
不过,岳飞也不会反驳殷受。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想反驳也无处找到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殷受是当事人,他觉得这样认识,他自己会好受一些,岳飞凭什么要惊醒梦中人?他觉得舒服就好。
可是接着再看,竟然看到殷受对姜尚的大肆鞭挞。
总体感觉,殷受看姜尚,他就是他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坏人。
这个岳飞还真的可以理解,毕竟没有姜子牙,西周不一定能够胜出,商朝不一定覆亡。
但是,殷受完全不在意这方面事情,他集中在姜尚的心地恨毒做事恶毒方面。
第一件就是姜尚散步流言蜚语,说殷受的三个爱妃是九尾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什么的,气得殷受口吐芬芳,眼开是忍无可忍了。
“九尾你姥姥!九头你太姥姥!玉石你太太姥姥!还九头,九尾,你奶奶的给我弄两个头出来,长出哪怕一条尾巴来,就算你有理!
“老杂毛纯粹是信口开河,最为可恨,杀了寡人的爱妃不算还要栽赃诬陷,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将你碎尸万段!”
岳飞知道那个姜尚原本也是在商朝为官,因为一直不得已,才逃跑去了西周碰运气,甚至潦倒到他的老婆都嫌弃他,跟着别人跑了。
这就是纣王后悔的一件事,因为让他走了,那是要杀他不过如同碾死一只蚂蚁。
接着纣王继续表示他对姜尚的蔑视。
“你一介男人,连个老婆都留不住,还跟别人跑了,你真脸大,还敢在人间走动!
“而你更加无耻的时候,你荣华富贵以后,却将找上门来求助的前妻不但不予帮助,还极力羞辱,只是她羞愤自杀,你说你一个男人心胸竟然如此狭窄,还不如一只公鸡。
“这就是你这个老混球整天恬不知耻胡吹的仁义道德?”
岳飞看到这里,觉得姜子牙听到得委屈得一头撞死。uu看书
我这明明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励志故事,怎么被你这个昏君一说就是道德败坏的反面教材?
我不狠心拒绝那个姓马的婆娘,听故事的人能够大受震动吗?
还有,恶有恶报,这个是你们同意的吧?不敢唱对台戏的吧?我不弄死她,如何彰显正义?
还有她的死,是她羞愤自杀,能怪我老姜?他当时将我老姜对了那个时候还是小姜也不对应该是中姜,我虽然也羞愤,怎么就没有自杀呢?
所以她的死是要她自己负责,这个锅我大善人姜尚不背!
当然话说回来,凭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商,不让她死很容易,派一个小兵送去一口袋银子就妥,可是我就是明知故不作,我有这个权利!
这一点上,岳飞倒是觉得殷受更占理一些,毕竟那个姓马的婆娘嫌贫爱富罪不至死。
从另一个角度看,她的抛夫赶人对姜尚还是一个促进,让他开始一个不一样的旅程,才有后面的成功,他应该感谢他前妻,功不可没。
总的来说,这事给人一个印象,姜尚心胸狭窄,没有容忍之量,很难符合大善人的标准。
看起来殷受对姜尚实在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一下大概有二十几条都是姜尚的劣迹,跟着的就是殷受对他一顿狂喷,什么解恨说什么。
不过岳飞却一扫而过了,那些东西虽然都是姜尚敢出来的,可是西周官方却认为他有大功,那是他智慧的体现,功在社稷,利传千秋。
有这功夫,他还要看殷受的其余内容,一个亡国之君的反思价值非比寻常。
23sh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