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第十三次相亲147
别人已经被社会遗忘,成为镜头不会扫到的边缘角色,只能蜷缩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静静等着生命结束。
他们还活跃在五光十色的人生舞台上,不但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价值,还能为自己的人生再创新高。
其中个别的幸运儿甚至能够在暮光中站在舞台中央,被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相对于那些被时代遗忘,迅速淘汰进故纸堆里的人,他们的人生当然充满不凡的价值。
不过,人生的价值如同商场里货物的价格一样,没法拿来对比,与某些人生相比有价值的,与另一些人生比就暗淡无光了。
要是能顺遂生物成长发育的自然历程,在七老八十的时候,安然享受足可不用工作,也能有物质极其丰沛的生活,依照大自然的规律,像一棵长大到极限的参天大树一样,在温馨的落日余晖中,安静的步入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比前者的人生更完美一些。
世界上真正能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所做的事,经历的生活,获得的感悟,一切所遇所得所知都符合自然节律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简直如凤毛麟角一样。
有时候,君这种人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虔诚的佛教徒总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如果人生真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苦海,那么哪里才是远离苦的岸呢?
大自然里的海岸是什么呢?
当然是海水与陆地的边界,也就是海水到不了的地方。
那人生的苦海有岸吗?
恐怕是没有的。
人生的岸应该在人生之外。那是活人无法到达的地方。
人生有多苦,各人的感受必然不同。正如一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样。
在君还小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孙猴子,相当大闹天宫的美猴王。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对高翠莲一往情深的猪八戒大元帅了。
是当孙猴子好?还是做猪八戒好呢?
这种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认真说起来,猪八戒也确实有不少招人爱的特质,更像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基层的小人物,而非如美猴王一样那样机智、胆大、遇事不慌的大英雄。
大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心怀梦想要做英雄的人越来越少,大家更愿意看好钱袋子,过好小日子,于是也就更喜欢与自己心理接近的猪八戒。
君很同意古人的说法,人生苦且短。
可世界上总有一些奇特的人,会让人觉得他们的生活与别人不一样。
这其中有看似愚蠢到不可救药的人,也有纯粹的坏人。
那些看似蠢的人会像一只放弃自我的猪,在等待过年开刀的日子里,像对危险一无所知一样,只顾埋头吃和睡酝酿满身的肥肉,除此外心无挂碍,自然也就无所谓苦。
不是真的不苦,也不是真的对末日毫无认识,而是他们用一切可以麻痹自己的事物,诸如:美酒、美食、美女,甚至幻想来麻醉自己,使大脑时刻处于麻木状态,以致无暇感受痛苦,以此来抵抗生活带来的痛苦。
其实,他们不是不能认知到生活的苦,只是无力反抗,于是乎在久经打击后,终于顿悟,与其在痛苦中与痛苦搏斗,不如放弃搏斗,选择快乐,用快乐来抵消痛苦,活在自己编造出的快乐中,直到一切痛苦随命运结束。
这其实也是大多数酒鬼把自己泡在酒里的深层逻辑。
纯粹的恶人与此不同,不是感觉不到生活的苦,而是他们的生活的确不苦,不但不苦反而很快乐。
比如: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禽兽王朝北齐,除奠基人家长高欢外,历代皇帝都是恶到极致的牲口,就连那些妃嫔都大都是毫无廉耻观念的人。
他们感觉不到常人所能感触到的一切人间悲苦,在肆无忌惮纵情享乐的短暂人生里,所能感受到的都是兽类之为兽,所能享受到的最大快乐,极尽世间之乐的极乐之乐。
他们毫不顾忌旁人眼光,随心所欲的追逐一切官能享受,无所顾忌的消灭境内所有仇敌,受到治下所有人卑躬屈膝的顶礼膜拜。
好不夸张的说,别人的人间地狱就是北齐君主们的游乐场。他们怎么会觉得人生很苦呢?
不是他们生性虚伪,而是他们所能感受到的,真的只有毫无道德成分的纯粹的原始快乐。
北齐诸君大致上是华夏历史上最纯粹的一帮恶人,也是活得最真实无伪的君主,完全诠释了一旦恶人失去束缚,到底能结实出多么诡异血腥的恶之花。
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平庸的活着,既无法像前者一样,完全抛弃一切追求,像头猪一样闭眼等死;也没有北齐诸君手中的无上权力,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活着。
人们基本上就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广阔领域内,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活着,永远不知道意外与惊喜,哪个会突然降临。
数以亿计的人就如同在集体修行一样,枯燥无味的活着。
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大概是感到人生的无趣,为了让人活
得更有趣味一些,于是创造了有别于青绿山水的中国文人画。
文人画是一个奇特的门类,独立于书院画体系之外,另创出一种被赋予东方哲学内涵的美感,体现出中国士大夫们有别于欧洲的独特审美趣味。
这种画的代表作大概就是马远、夏圭的边角之景,以及元朝时期四大家黄公望等人的干笔枯墨画作。
作画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暧昧不明,极具变味后的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
中庸本意大致上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意思。本来是儒家人士追求“至诚”的一种心理建设。
但是,自宋代,特别是南宋以后,中庸就只强调“庸”,把平庸摆在第一位。
中庸成了平庸和“好好先生”的代名词。
如何做好一个平庸的“好好先生”呢?
对一切事,都秉承暧昧不明的态度,就可以完美践行变味后的中庸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