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权术

三月纷飞,柳絮飘荡,随着春耕结束江南一地也彻底进入了岁月静好的日子。

继社的商品在这个时节也迎来了一次爆炸式的增长。

朱由榔看着从各地奏疏呈上的经济增长的数字时,心里即为国力的增长感到快慰,但是对于商人流动则闪过了一丝厌恶。

打压商业活动,作为一个封建君王最朴素的感情。

只因为商业带来的人员流动,物品交换等等让管理的难度天然的加大,而这种加大也意味着不能完全掌握。

对待社会掌控不完全便是完全不掌控,这种行为对于封建君主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尤其是北方鞑子自乱阵脚,被一小官当众逼宫,进而丧失了整个国家的立法权,真是软弱无能之极。

而这同时也给了朱由榔一丝警醒。

在他看来董亮之所以在这次事件如此狼狈,最根本原因就是报纸。

这一工具茶度天下,竟然没有官府管理,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无法理喻。

而江南的报纸也是如此,没有纳入官府的管理,再加上此前犯有前科,所以更加让朱由榔不喜。

自己刚入南京的时候,为了迅速稳定政局,与继社达成一个粗浅的利益交换。

继社的一切行为照旧,但是报纸上不可再公然抨击本朝先皇,也就是说其他朝代的不管,但本朝得不行。

所以最近这些日子,报纸上对于本朝皇帝与皇权的评判没有多少,全部转为严肃的政治学说在内部流传,没有公之于外。

一开始,朱由榔对于继社比较配合还是比较满意,但随着自己权势日益稳固,对于继社抨击朝政,则渐进得无法忍受。

自己英明神武,虚怀若谷,一些政策上的失误,私底下批评不就行了,为了要公之于众,平白堕了皇家的威严?

于是抱着这个想法,朱由榔字在私底下召见过继社的几位先生,让其停止这种行为,但是继社没一个答应。

虽然言语间无不吐露着谦卑与婉转,但到底没有答应朱由榔这件事。

而这件事,也让朱由榔嫉恨在心,决心对于朝局进行一次整肃。

于是在三月末,借口巡视地方武备的名义,去了凤阳勘察地方。

然后在南京城内就爆发了一桩逆案,一家报社在报纸上公然辱骂太祖,寻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对于明朝的各位皇帝那是一个冷嘲热讽,这也就罢了,这报纸居然公然为清朝交好起来,说起剃发易服做得对。

此报纸一出,天下哗然,然后驻防南京的京营立刻就将这家报社控制住了,没想到控制当晚,南京京营就发生了爆炸,逆案的同伙竟然公然劫狱,百十人趁着混乱之际,逃脱了追捕,然后逃到江浦,被追兵追杀,进而爆发了一场战斗。

逆案的大部分人员当场毙命。

李定国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当即控制了整个南京城内的城防,并且进行了宵禁。

而继社控制了一万五千城防军,也被李定国强制镇压在了军营之中。

最关键的是,顾炎武他们直接被朱由榔的亲信控制住了,以有心算无心,骤然发生的事情谁又能提前做好预案呢。

一时间南京城内人心惶惶。

而朱由榔在得知此事后,立马风尘仆仆赶回了南京。

然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解除了宵禁,然后公然训斥软禁顾炎武他们的官员,俱都降职处理。

紧接着朱由榔以此为借口,说只说造成这种恶事,首要原因便是报社自由散漫惯了,被有心人利用,进而堂而皇之地发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所以为了有一个更加自由而健康的办报环境,他决定以后报纸刊发的内容一律需要官府的核验之后才可以发行。

并且朱由榔表示自己对于继社的各位先生绝无什么防备之心,此举多是为了防止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对于诸位先生的品德还是足够信任的。

并且当即表示,将继社各位先生调入朝廷充当御史,以监察天下政事,以及百官的行为。

可以用了一个朝廷的监察权去换取报纸的审查权。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朱由榔进五步退三步,尤得二步之利。通过此案可谓是大获全胜。

不仅取得了报社审查权,还维持了表面上的团结,并且还在民间舆论上取得了支持,毕竟是报纸上的内容过于离谱在先。

皇上如此做派,也是为了咱们百姓着想,所以面对如此严肃的政治事件时,百姓们大多后知后觉,磕一个头,口称万岁便是了。

至于失去了什么,没一个在意。

而继社被朱由榔如此袭击,自然知道自己是凶多吉少。

张煌言被朱由榔恩宠,长期调离南京,去武昌驻防,与继社之间交流不是很顺畅,所以张煌言这股力量他们是借不到了。

而今继社除了南京城内的一万五千人,便只剩下扬州的一万人,其余的如常州、镇江镇守的加起来也不过四千人。

所以今晚开会,继社的人脸上都阴云密布。

这案子的诡异之处,其他人不清楚,他们还不清楚了,主要涉案人员被弄成死无对证,一看里面就有鬼。

王夫之一脸忧虑地说道:“天道无情,果然是皇家,陛下此举分明已是对我们不满,而太子怕也不过是他随意可以舍弃的棋子罢了。”

曲浩然则一脸愤慨地说道:“眼下我们若还装作无事发生,只怕那根绞绳迟早会落在我们脖子上。为今之计,只能假装臣服,然后派人去京营立刻起事!”

“不可!”黄宗羲立马阻止道。

“如今正是明清对峙之际,如果我们挑起战乱,起了内讧只怕天下将亡!”

曲浩然厉声道:“天下亡就亡!我看这位天子,表面温良恭俭让,其实骨子里比谁都狠辣。若天下归于他手,诸位先生“众治”的理想怕会付诸东流!我们手里现在还有近三万人,又有火炮利器,未必没有胜算。”

方以智苦笑道:“你有火炮,陛下那里也有火炮。何况陛下占据大义,施政还算宽仁,比较得民心,我们挑起叛乱,是不会得到多少人支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