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种地

所以历朝历代除了开国有点新气象,所谓中期的改革,绝大多数都没成功,反而成为了王朝灭亡的加速器。

在天子将国家作为私产,视百官为家奴的时代。

百姓的地位就如同猪狗牛羊,好一点的皇帝,将之视为财产,脑壳昏一点皇帝则单纯视为畜生。

封建王朝历史之所以一遍又一遍的轮回,无非就是谁也想过将权力交给百姓。

毕竟百姓看似去是那么愚昧与短视,将国家权力下放,谁也不知道迎接的是什么结局。

甚至就算知道答案的董亮,也踌躇不前。因为他失去了先手,失去了心与气合的机会。

不能高举大义,是大同境内最致命的弱点。

就如同大同城内普通的百姓一样,知道眼前的生活很好,但都知道这美梦迟早有一天回破碎。

王全一家七口人,家有一老母,一个老婆齐氏,还有四个孩子。至于两个弟弟妹妹,早已分家,不算在他们这一家中。

最大的儿子十四岁,最小的女儿六岁,除了小女儿全部送到大同入学读书了,现在老婆肚子还怀了一个,已经有三个月的身孕了。

王全今年租种七亩土地,将税赋叫上去,还剩下十五石粮食,基本够一家人一年的了,但是现在几个孩子都去学堂免费吃官府的了,所以就算将粮食卖出一半。

今年基本都是些栗米,还有大概四分之一的玉米以及其他小麦或者花生等经济作物。

栗米最便宜,官府按照1.8两一旦统一收购,来着不拒,小麦贵一点,二两银子一旦。

今天大同全力推广玉米、红薯、小麦、花生、还有棉花这几种作为,种子免费,还可以按照耕种面积廉价出租耕牛。

这样一来,今年冬天普遍种了冬小麦与红薯,带到明年四五月收获的时候,还可以种植一轮玉米花生和棉花,实现两收。

并且还要全面推广化肥,按照官府的说话,明天的产量还可以再翻一翻。

王全看着满满的收获,本来心里应该很高兴,可是一想到自己一年拼死拼活在土地刨食才换得十多两银子,只抵得上老婆两个月的工资,一想到这里王全心里就有点不舒坦,就连年过六旬老娘去工厂养鸡,每个月都能有三两银子,算下来比自己找的还多。

所以这一年,经过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王全觉得自己在家里似乎没了一言九鼎的权威了。

齐氏也敢公然的与他唱反调。

但是看着年夜饭桌上,满满的这一桌子菜,和两斤烧酒,王全心中这点芥蒂早就抛之脑后。

什么都是虚的,唯有这些酒肉是真的。

待一家子吃过饭,放了鞭炮后,自家的弟弟王贵带着一家六口人来拜年了。

原本这个处处不如自己的弟弟如今进了钢铁厂,一月包吃包住不说,还能领到八两银子,还不是有些福利,可把王全羡慕坏了。

但即便如此,饿怕了的王全也不想放弃土地,去城里找工。

兄弟二人在礼物交谈,孩子们在外面打闹,然后说到大同的巨变的时候,二人都不约而同的想起到大同看看。

这个想法一萌生,就迅速占据了兄弟二人的脑海,然后叫上家人商量,都同意去大同看看。

此处农庄距离大同也不过二十里路,平日的话有铁路,也有马车去大同,如今年夜,马车自然停了,但是铁路还开着,然后他们便决定走五里路去车站,坐车去大同。

然后一出门才发现,居然有不少人抱着这样的想法。

于是村民就闹哄哄的一块去了大同。

村上有不少人都在大同上班,自然轻车熟路,买上票,不过一刻钟,火车便达到了大同火车站。

火车站还在建设了,几人只能从简易的车站走出去。

一出火车站,广场上便点亮了耀眼的电灯。

这些村民虽然都见过这玩意,但是再一看,还是觉得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大同城内到处是烟花爆竹,响声震天,村民都对大同比较熟悉,一下站后,各自便散去,有的去走亲访友,有的去了大剧院,有的去了庙会。

王全一家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便随大流去了大剧院,哪里有官府举办的戏剧,猴戏,杂技等。

是个不错的消遣地方。

王全和王贵两家人走在大同街上。

就算是春节,大同好像也灯火通明,酒楼等等地方也照常营业。

不用想,这些一定是外地的人在做。

两大家子人在路上说着笑话,王贵指了指路上奔腾的马车,说道:“明年咱也买辆马车,去哪里也方便点。”

王全有些惊讶,大同的马虽然便宜,但至少也要五十两,可不是平头百姓能够消费起的,就算王贵一个月八两,也有些吃力,但想了想他媳妇也在纺织厂上班,一个月有六两银子,这样算起来,攒个一年好像也勉强可以。

“老二,你们工厂又涨工资了?”

王贵摇了摇头:“没涨,就是我要升工头了,厂子又要新开几个高炉。我被选中了,一个月十两银子。年末多发一月的,反正在厂子里吃喝都有人管,用不了几个钱。”

王全想了想,也是,他家几个孩子都送进学堂了,除了一些零用,和衣裳钱,的确用不了,存个半年,也就筹够一两马车的钱了。

王贵看到王全脸色,也劝道:“哥,你就听我一句劝,那破土地扔了,去城里打工多好。”

王全在这方面异常的执拗:“还是种地舒坦,再说了,你一家都在城里,住哪里,我可知道城里的房子可不便宜。”

王贵笑道:“哥,你这就不知道了吧。是城里房子归,一个二进院都要二百多两银子,可惜现在国公爷要在城中大量修建国公楼,一栋八层那么高,一层可以住二十户。一户只要八十两银子。在城中随便打工一年就可以买一栋了。”

王全听了很是心动,但是任忧虑道:“可是我不种地了,大家都不种地了,大家吃什么?”

王贵笑道:“大哥,你真的是杞人忧天,这想大同谋生的人,大把都是,给外地种呗,还能怎么样,在说了,国公爷说过几年,地里都是机器在种,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