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针对

“我要讨论的问题是氢气储存设备的...”

赫尔斯微微一笑,说出来自己准备已久的论述标题,

“氢作为一种气态物质,人们一直致力于通过提高氢的密度将其储存来提高氢能利用的效率,但氢气储存难度较大,我的方案是针对性解决已知的三个难题,”

“氢的重量最轻,在标准状态下,它的密度为0.0899g/l,为水的密度的万分之一。在-252.7c时,可变成为液体,密度为70g/l,仅为水的十五分之一。所以我们可以将密度...”

赫尔斯还是有真才实学的,短短几句话阐述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新型方案,这是人们再次听到的一个新的方案,

“作为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一号元素,氢的原子半径非常小,氢气能穿过大部分肉眼看不到的微孔。不仅如此,在高温、高压下,氢气甚至可以穿过很厚的钢板。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常有的储存设置,改用密度...”

不少教授已经拿出了本子开始记录,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校对数据的可行性,

“氢气非常活泼,稳定性极差,泄露后易发生燃烧和爆炸。要我说,它的确是一只难以驯服的猛兽,但是偏偏如此,我们就不能顺着它的脾气来,我们可以...”

一些对着方面颇有研究的教授以及一些接触过此类常识的学生都开始进行认真的思索,不少人连连点头,就连白阳都是一副思索的样子,赫尔斯看到眼前的场景也是微微一笑,这样的效果他很满意,不过,

“不知道诸位对我的想法有什么见解?”

赫尔斯看向在座的各位教授,在氢能科学工程这方面,他自问还没有谁能够比得上他,果然许多教授都是摇摇头一言不发,不过还是几个教授提出了一些小问题,但是这些都是在赫尔斯的预料范围之内,很利落的做出了解答,随后就没有人再说话了,但是这样怎么能达到效果呢。

“不知道林风院士有什么见解吗?”

赫尔斯将视线放到白阳身后的林风身上,他来华的目标就是为了林风,因为他研究出了机甲,所以米国严令他们无论如何要在一年内造出一台机甲来,这让他压力很大,就连研究资金都少了不少。

“赫尔斯先生,林风并不是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所以他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白阳很适时的站出来给林风解围,他知道这次的国际学术讨论只不过是来针对林风的一个幌子罢了。

“这有什么关系呢,身为华国最年轻的院士,总归是有些了解的吧。”

赫尔斯对于白阳的话不屑一顾,依旧笑着看着林风,笑中藏得全是刀子,明眼人都能看出他是在针对林风,但是来华的所有教授都对此视而不见,甚至还有几个教授附和着让林风起来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林先生,你总不能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吧。”

赫尔斯似乎是料定了林风不会起身,继续出言说道,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次学术谈论之后林风被痛骂的场面。

“???”

“不是说林风不是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吗?为什么还要林风起来说。”

“我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指赫尔斯的脸皮。)”

“你们华国人连这点胆量都没有吗?”

“我们岛国的科学家都起来说了,难道你们华国不行?”

“什么脑残老外?”

直播间因为几个外国人的阴阳人话语开始掀起惊天巨浪,不过场内的林风并没有有丝毫收到影响,对于赫尔斯的见解他一直在思索,这才刚刚思索出来。

“既然赫尔斯先生让我说两句,我就简单的说两句吧。”

林风站起身了接过话筒,白阳则是转过身看着他,眼中充满了疑惑,林风则是给他一个坚定的眼神。

“对于刚才赫尔斯先生关于氢能储存的三个问题解决方案,不能说是非常棒,”

赫尔斯的脸上扬起笑容,看来林风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只能简单的说两句客观的话语。

“只能说是狗屁不通。”

语出惊人,所有的教授将实现放到林风身上,想要看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

“你说什么?这可是我实验无数次的结果。”

赫尔斯勃然大怒,任谁说自己实验了无数次的结论都会非常生气,更何况是林风这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

“没听清?那我就再说一遍,你那所谓的实验结果狗屁不通。”

林风自然也不会惯着赫尔斯,这场学术研究就是为了针对他一人而举行的,自己再笑意盈盈的说上两句让自己都恶心的场面话,那不是纯纯脑残。

“好!好!好!我倒要看看林风先生的见解到底是有什么独到之处,才认为我的想法是狗屁不通。”

赫尔斯连说了三个good,被林风的言语气得不轻,大步流星的走回台下,把讲台交给了林风。

“那就瞪大了你的耳朵看清楚了。”

林风走上讲台拉出黑板,写出了几道理论公式。

“赫尔斯先生,这是你刚才说的第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吧。”

赫尔斯看着林风写的公式跟自己的说的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就点了点头。

“那么,这里这个元素和后面的元素是如何发生反应的,没有任何特定的条件,这两种惰性气体又是如何发生反应的。”

这几道公式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连起来一看问题就大多了,在没有任何特定的条件下,想让两个惰性气体发生反应,简直是异想天开。

“这个...”

赫尔斯有些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该死的,他做的实验其实没有成功一次,自己也没有找出原因,但是从理论上来看,是完全可行的,所以他一直以为是自己的实验还不够严谨。

“还有这个,”

林风又在黑板上罗列出十几道公式,

“我不得不承认,赫尔斯先生的想法很是巧妙,但是请您告诉我这个反应放热完毕之后,是如何变成吸热反应的....”

“还有这个...”

赫尔斯提出的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林风半个小时的刨析下变得狗屁不是。

“简直是胡说八道,你又没有学过氢能科学工程,你怎么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