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阴谋

胡西华怒发冲冠的离开了英国远征军本土总部,怒气冲冲的上了车。

整个过程,任谁看了都得认为胡西华没得到想要的结果,几名记者急匆匆拍下了这种画面。

明天,这些照片就会登上某些报纸的头条,并被配上1个醒目的题目。

但是他们看不见的地方,胡西华1进入车里,把门1关,表情就缓和了下来。

“胡大使,情况怎么样?”秘书兼司机看着表情变化的胡西华,心里有了底。

“比想象中容易许多,美国佬派来的人有些脑子,但不多。”胡西华松开领口,微笑着说道。

“胡大使,我不明白,为什么国内要求刺激美国大幅度增兵?战争已经持续不了多久了,这不是给美国人占便宜吗?”

秘书1边开车1边问道。

他对于战争局势的判断,是基于华夏帝国的增兵计划,他相信华夏帝国6军的战斗力。

他深信,华夏帝国有能力击败德军,结束战争,而且认为华夏帝国正在这样做。

这时候让美国人增兵,声势就被美国人夺了过去。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诚然,这会加重美国在参战国中的话语权,但是除了这些,他又能得到什么?”

“英法并没有完全衰落,即便损失惨重,他们仍旧控制着世界上1半多的人口和土地,掌控着话语权。”

“这场战争消耗了欧洲,战争结束后,欧洲战略收缩不可避免,英法在收缩之前,1定会先解决自身的威胁。”

“让美国闹大1点,我们就不是那么起眼,战后的局势就好1分。”

“再者,增兵不是说增就增的,招募士兵带来劳动力流失,装备士兵需要的武器装备需要人来制作,后期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物资。”

“规模庞大的军队需要更加庞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占用社会总工业能力。”

“这些都得从头开始,占用大量社会资源。”

“建立和维持1支庞大的军队,军队工资支出也是1笔不小的开销。”

“这就是,我们需要美国人增兵的原因。”

“美国人注定是我们的敌人,虽然军事实力不是很强,但是他们的战争潜力并不弱。”

胡西华整理了1下袖口,轻轻的给秘书解释。

他还是那么喜欢培养后辈,他许多任秘书都已经去其他地方担任其他职务去了。

这个秘书才跟他半年不到,差不多刚刚学会做事。

“那为什么,我们当初不趁机打美国,在巴拿马运河还没开通的时候,美国太平洋海军力量相当薄弱吧?”

秘书停下来等红灯。

1858年,英国就出现了最初的红蓝灯,以燃煤气为光源,指挥马车交通。

在运行了2十3天后,信号灯突然爆炸,炸死了执勤的交通警察,然后被放弃。

华夏帝国开启汽车工业革命的同时,也将信号灯提出来,这次用的是红黄绿3种灯光,用电驱动和控制。

没多久,世界各国就引入了红绿灯替代部分交通警察的工作,疏通城市拥堵的局面。

在美国,因为道路较为宽广,红绿灯的作用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在狭窄的欧洲古老城市伦敦、巴黎,红绿灯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跨越太平洋的远征?我们可打不起1场这样的战争。”

“表面上看,我军熟练于远距离征讨,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有着政治作为兜底保障的。”

“随意发起战争,是相当不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大远征。”

胡西华摇了摇头。

威尔逊的演讲1发表,胡西华就研究过跨洋远征的可能性。

最后,胡西华不得不承认,这太难了。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宽阔的大洋,如果拿着地球仪,从太平洋的中间看两侧,所见之处大部分都是海水。

中途只有少数几个岛屿能提供部分淡水和食物,还主要集中在太平洋中西部,而非东部。

跨洋远征,光是补给问题就能拖垮1个国家,除非速战速决。

但是,美国相当宽阔,横跨整个北美洲中部,东西跨度近4千公里,南北两千5百公里。

在广阔的领土上,想速战速决,除非敌人毫无斗志,不然就是痴人说梦。

拿破仑和小胡子都深刻的体会过这1点。

“美国,分成5十个国家,才是1个好国家……”

…………

“陛下,胡西华大使从伦敦发回来的秘密电报,回复1切按计划发展。”林安民进门,发现孙载之带着1群人正堵在刘1鸣的办公室里。

刘1鸣在最中间,旁边有两个身位没有1个人。

他那些1颗地球仪,身旁的人们手里拿着1个1个的小旗子。

“新西伯利亚应该改名叫抚远……”

“瞎说,应该叫镇远……”

“叶卡捷琳堡改名叫镇远才对,新西伯利亚不如叫镇边吧……”

“镇远寓意可不好,改成致远才对,由此致远……”

“这是……”林安民愣了愣。

“安民来了,快来快来,你给他们评评理。”刘1鸣把林安民抓了进来,自己走了出去。

“西域3十6国古已有之,武帝设置西域都护府才固定了其为我国疆域,应该再设西域都护府……”

“自太宗以降,安西都护府设立,西域汉民和少民才融为1体,1荣俱荣,1损俱损。”

“再着,中亚诸国无不慑于大唐王朝的武力,折服于大唐王朝的文化,向往大唐王朝的富庶,安西都护府,更能让中亚诸国臣服……”

1群人就西域新建机构的名称起了争执。

争执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人对于西域的不同态度,对于汉唐的不同态度。

当然,这个西域,是包含中亚诸国的,而非局限于某1区域。

如果仅仅是这1个命名问题,刘1鸣当然无所谓,但是由于之前要求名字竞争,各种提议如雪花般飞来。

这些人之间,出于各种不同的理由,发生了争执,打都打过不止1次了。

论武德充沛,此时的华夏帝国绝对是首屈1指的,比俄罗斯帝国更强。

当下的俄罗斯帝国地广人稀,大部分人过着奴隶的生活,虽然没有自由,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农奴主们往往会保证他们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

老实说,他们的反抗,其实说不上强烈,只是傻乎乎的不怕死而已。

而华夏帝国,民间习武风气盛行,不仅预防土匪强盗,或者预备成为土匪强盗。

还得抢水,抢柴,结村寨拒流民。

这些都是可能会死人的,农忙时,为了抢水,村子之间数百人的械斗从来不少,不斗就得成为流民,就得饿死!

这种生存上的压迫导致的武德充沛,是俄国人没有的。

华夏人想的是让自己死的有价值,1神教徒们是被忽悠着去死的,想的是死后上天堂享受赎罪。

“陛下,陛下。”林安民好容易从1群老头子中挤出来,发型都乱了。

“胡西华成功了,之后就是宣传口的事了,1定要把美军形容的毫无用处。”

刘1鸣撇开头,不好意思去看林安民。

“陛下,今年从泰国运来的粮食又减少了10%,影响到了战略储备的收储,这个事得解决1下。”

“粮食问题是大问题,哪怕只是1点点问题,都不能小视。”

孙载之跟着林安民跑了出来。

他从来不知道,这群学富5车的文人们,竟然能这么有活力。

为了1个名称,双方引经据典,吵的面红耳赤的。

“怎么会又减少了?泰王军不是已经占据上风了吗?”林安民诧异的询问道。

起初的战略储备标准粮是按照够帝国食用1年储备的,现在改成了足够帝国消耗1年。

食用只需要保证人的嘴,消耗还存在着工业所需,差异巨大,中间的量差距也大。

不过,帝国上下没人反对这1点,即便这个计划要花费大量金钱和人力建设新的储备仓库,每年还要花费大量金钱维护。

原因很简单,华夏帝国的历史,就是1部饥饿史。

也就王朝初期的盛世,平民才能果腹,到中后期,即便所谓盛世,也是饿殍遍地。

饿怕了。

没有1个朝代没有粮食问题,绝大部分朝代的毁灭与粮食直接相关。

“游击队采取破坏道路,烧毁农田的方式来对抗我们的购粮政策,大批粮食毁坏在田地、仓库、或者运输的道路上。”

“游击队往往打了就跑上山,泰王军拿他们没有办法。”

孙载之叹了口气。

华夏地区本身生产的粮食,虽然够吃,但是满足工业需求就有点难了,需要从东南亚调配。

阿拉伯就更不用说了,建设兵团虽然有产出,但是养不活所有人(包括当地人),还有驻扎的军队呢?

更别提,重化工业需要大量的乙醇作为原料,这都是要消耗粮食,或者占用粮食耕地的。

也只能从东南亚调配。

还有随着大家手里有了两个钱,想吃顿肉,养殖需要的旗舰。

岛群开垦成熟,加上肥料的使用,产量不小,但是满足所有需求,很难。

所以华夏帝国会从各地进口粮食,例如泰国、印度支哪等。

“这种情况,即便是调动军队进泰国镇压也没办法,只能等,等游击队失去生存的空间。”

刘1鸣摇了摇头。

下狠手能解决游击队,但是成本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

不过,这倒是1个好时机……

“向泰王施压,让他们按照单子提交粮食,我们给了钱,他们就得交货。”

“不交,我们既然能让他当国王,当然也能换1个愿意继续交货的……”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