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栽赃多尔衮

朝鲜国王提出,想要去祭拜好太王碑,因为在奴儿干司境内,所以派人知会平辽侯。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的国王立起来的,关李倧什么事?」

唐清安不置可否的说道。

李倧此人,政治才能极其卓越,本为两班勋臣政变后,推上台的傀儡。

在两班权贵激烈的政斗中,不断的有人发起政变,一生之中都是在政变的局面中度过的。

屹立不倒。

从一个傀儡,到晚年掌握实权的朝鲜国主,让朝鲜稳定了朝局,缓和了政治斗争。

可见他的才能。

如果谁小瞧他,不知不觉间,就会被他翻盘。

基于此。

唐清安对朝鲜的注意力,没有因为对蛮族的大胜,而开始消减,反而越发的关注。

三部义军,提拔卫所军的将领,拉拢两班权贵,乃至新成立的新合军,不少来源于朝鲜士兵。

不留丝毫的空隙,以免李倧趁机脱离他的掌控之中。

又为了安抚他,把自己的长子送去朝鲜,和朝鲜王室定下婚约,种种行为,都是套在李倧身上的枷锁。

「是否为了咸镜道?」

谢友成猜测道。

他以前负责过与朝鲜的外交,对朝鲜境内的事务,非常的熟悉。

「不只是如此。」

唐清安摇了摇头。

咸镜南道,与咸镜北道,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土地,后来大明覆灭元朝之际。

奴儿干司各部未定,有打着元朝旗号的势力,那时的朝鲜还叫做高丽。

红巾军逃入奴儿干司,和元朝残余势力争夺地盘,红巾军一度占了上风,甚至攻入高丽境内。

可惜红巾军后劲不足,导致了失败。

高丽不但恢复了边疆,还北上吞并了大片的土地,设立为咸镜两道,也包括平安道不少的土地。

因此。

大明和高丽在奴儿干司发生了争端。

争端之中,奴儿干司各部选择归顺大明,确认了奴儿干司的归属,高丽并不服气。

派了李成桂为主帅,出兵北伐大明辽东。

李成桂趁机发动兵变,经过多次废立高丽国王,等时机成熟后,自行即位。

第二年由明太祖朱元璋赐名国号朝鲜。

但是咸镜两道,与平安道部分土地,朝鲜一直没有放弃,而明太祖主要精力用来北征大漠,没有余力顾及朝鲜。

到了朱棣的时候。

因为是武力登上皇位,为了获得威信,年年北征大漠,同样无力顾及朝鲜侵吞土地的行为。

比起朱元璋威胁朝鲜让出侵占的土地,以战事威胁,他的态度松软很多。

导致朝鲜没有退让。

大周新立,国势不强。

与朝鲜勘定长白山勘界时,朝鲜拿出在前明成祖时期,与前明礼部沟通的证据,让大周的官员找不到强硬的证据反驳。

最后虽然没有承认,但实际上还是归入了朝鲜。

基于此。

谢友成才有此猜测,随着金江镇的强大,李倧担忧他们提出此事,所以借着祭奠好太王碑,变相的让金江镇承认此事。

李倧的目的达成,则能提高他在国内的威望,获得巨大的好处。

「这只是他明面上的目的,我认为他看出了我对琉球国的意图,更有发现了平安道不稳的迹象。」

唐清安认为李倧这等聪明的人,做出某个重要的决定,定然是经过深思熟路,考虑到方方面面。

如果不看清楚他的谋划,

轻易的做出决定,就会落入他的计划中,被他牵着鼻子走。

李倧的计划,犹如走钢丝,在和唐清安无形的过招。

人是最难看清楚的。

就算是谢友成,以他的才能,也不容易看透李倧。

索性唐清安看透了。

借着后世无数史学家的分析,把李倧的性格,辨析的一览无余,可能比李倧自己都要更知道他的性格。

毕竟还有一句话,人很难认清楚自己。

金江镇谋划琉球国,朝鲜可以全力支持,例如平辽侯的新合军,大部分来自朝鲜士兵。

朝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李倧只提出祭奠好太王碑,又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呢。

这是表层。

大部分人都会如此认为,哪怕是谢友成,也只想到了这一层。

李倧祭奠好太王碑的目的达成,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呢?

平安道的宁边城。

李氏朝鲜历史上,五百年间,唯一一次不是以两班勋臣在汉城发动叛乱,而是以藩镇攻入汉城的叛乱,

朝鲜卫所军副元帅李适。

他的不轨之心,定然被李倧有所怀疑,但是他没有证据。

历史上。

他以其他的理由,捉拿李适的儿子,逮捕李适的亲信,想要找到李适谋反的证据。

但是他小瞧了李适。

两班勋臣习惯了以往的政变方式,唯独李适最先打破旧例,选择去了藩镇,在藩镇整顿兵马。

比起去了全罗道的李贵都要更早,发展的时间要更久。

在他的治理下,麾下军力高达一万两千兵,三冬练艺,号称精锐,还有七百名精锐骑兵,以及一百三十名倭兵。

鸭绿江旁的镇江,把平安道宁边城打探的一清二楚。

「难道他想借着金江军的手,除掉李适?」

听完将军的分析,谢友成满脸的不可思议,李倧年富力强,不到四十岁,竟然如此老谋深算。

「他不怕事败?」

「不是牢牢的抓住金江镇吗?」

唐清安笑道。

自己借着各种机会,牢牢的控制了李倧,让他没有左右诺腾的余地,换句话说,李倧不也是绑架了金江镇么。

李倧对金江镇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连金瑬,李贵等勋臣都看不下去,已经达到了朝鲜能付出的极致。

金江镇愿意冒险,换一个新的朝鲜国主吗?

就算新的国主,对金江镇服服帖帖,也只能做到李倧的地步。

那金江镇为啥还要承担风险,放弃了多年的努力,重新换一个未知的朝鲜国主呢。

谢友成恍然大悟。

将军的长子都投入到了李倧的身上,金江镇更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岂能轻易换人。

介时,金江镇必然要支持李倧的。

「李倧真会挑选时机啊。」

唐清安感叹道。

他们早就发现了李适的举动,却并没有对付李适,任由他招兵买马,只是压制他,拖延他起事的脚步。

如果不是金江镇的压制,李适早就举兵造反了。

李适提前造反,不能让金江镇获得利益。

那时候的金江镇,主要目标是蛮族,所有努力的方向,都要以支持攻打蛮族为主。

朝廷,朝鲜都是如此。

李适的叛乱,会影响朝鲜的力量,变相削弱金江镇攻打蛮族的军力。

到了打败蛮族后。

李适急不可耐了,等待了数年,他不愿再等,但是仍然被金江

军压制。

因为金江镇要收复长城外的草原,包括辽河套。

偏偏这个时候。

李倧提出了此事,激化宁边城的形势。

在唐清安原本的计划中。

等今年收复了辽河套,明年初就可以松开笼头,到了支持李适举兵叛乱的时机。

趁着朝鲜内乱,夺取叛军的地盘,收复平安镇和咸镜两道。

最后再联合李倧,金瑬等势力,消灭李适。

如果此计成功,获利最大的就是金江镇,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故地。

同时也让朝鲜国内,无法反抗,更无力指责金江镇。

犹如当初朝鲜和大周勘界之初,把事情办成了事实,让大周无话可说。

即最大程度的消减朝鲜国内的反对声音,又坐实了金江军收复故地的目的。

唯独一人付出最大的代价,可以说是金江镇欺骗了李适。

李倧的行动,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该如何拒绝李倧呢?」

唐清安问向谢友成。

论真实的才干,自己是不如谢友成的,所以唐清安想要听一听谢友成的主意。

果然。

没有让唐清安失望,谢友成提出了一个即不影响李倧和金江镇感情,又不让李倧目的达成的计划。

从沈阳的新合军中,挑选一部入奴儿干司,打出多尔衮的旗号。

「此计甚妙。」

唐清安大笑。

~~~~~~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二十代国王,为纪念其父开疆扩土,立于好太王陵墓东侧。

好太王是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高句丽极盛时期的国王。

好太王碑,也记载了其与入侵半岛,击败了百济,加罗,新罗的倭国的攻伐战绩。

一支骑兵突然闯入了鸭绿江北侧的集安,竟然毁去了好太王碑,打着多尔衮的旗号。

平辽侯大怒。

严令金江军出击,歼灭多尔衮。并郑重提出,要重建好太王碑。

那支来去如风的骑兵,谁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冒出来的,也不知道会往哪里去。

鸭绿江南侧的咸镜两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各边城纷纷施行戒严。

此事闹得极广。

多尔衮卷土重来了吗?

在戒备和担忧中,却一直没有发现那支骑兵的踪迹,更没有渡过鸭绿江的迹象。

「难道是害怕金江军的追击,所以逃跑了吗?」

人们只能这么想到。

集安离赫图阿拉城不远,两地相隔只有百余里。

到处风闻金江军要来,吓得豪格整顿兵马,忧心忡忡,不满的派亲信去质问多尔衮,为何要在他附近闹事?

他之前说的话是否真的?是否要借刀杀人。

被呵斥了一顿的多尔衮,一头雾水。

「我什么时候去了集安?」

「不是墨尔根戴青又是谁?谁会故意打着墨尔根戴青的旗号?不会说是金江军吧?」来人冷笑道。

他深深的怀疑,多尔衮想要用赫图阿拉城,吸引金江军的主力,让多尔衮获得修生养息的时间。

「肯定是金江军啊。」

除了赫图阿拉城外,多尔衮认为只有金江军有这个实力出动一支骑兵,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何假冒他。

完全猜不出金江军此举,能有什么好处,又被来人质疑,多尔衮气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