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双方结盟

多尔衮很兴奋,以为用对了战术,当失去了阿骨的信息,就知道自己又犯了错。

没有继续观望,连蒲河所,新城堡都不敢久留,一路退回了铁岭,干脆利落。

“虽然吃了败仗,但是懂进退,这个新的蛮族贝勒,是值得重视的对手,你们以后遇到他,不可大意。”

听到捷报的朱秀,告诫了李如靖他们一番。

李如靖,徐聚费等人,闻言后,满脸的不服气,如果不是因为面前的是朱秀总兵,他们定然要争论一番。

他们可是打败了阿骨,能和彭大海总兵打成平手的蛮族老将。

见他们的神色,就知道这些军中子弟,没有把自己的话听进去,朱秀叹了口气。

将军雄才伟略,他的谋划下,金江军这些年太顺,没有吃过败仗。

连连的胜利。

让军心旺盛是好事,但是换个角度,这些兴起的军中子弟,太过得意也不是好事。

他有些想念朝鲜的葛世峰。

这小子够沉稳。

可惜。

他太重恩情,放弃了眼前的机会。

不过能有这份坚韧,不为利益所动,才是葛世峰啊,多少人都舍不得放弃。

朱秀仍然看好他。

李如靖犹如一把出鞘的宝剑,葛世峰则如一把隐藏在剑鞘中的大剑,悄然的磨练。

朱秀的捷报送到了中军,交到了唐清安手中。

“多尔衮。”

念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唐清安不禁笑了笑。

“将军为何发笑?”

谢友成好奇的问道。

他也看过这份捷报,见将军突然念到多尔衮这个名字,又露出奇怪的笑容,所以感到好奇。

“没什么。”

唐清安放下了手中的捷报。

多尔衮这个名字,在他穿越前,可以说是鼎鼎大名,一部电视剧闹得老少皆知。

不少女性感动的称他为痴情种子,拉开了清宫剧大幕。

他初习历史的时候,经常感到纳闷。

读明朝的史料,皇帝昏庸,大臣贪腐,上下皆坏。

读清朝的史料,皇帝贤明,大臣贪腐,皇帝是好的,都是大臣欺上瞒下。

后来才醒悟。

清朝的文字狱,不只是抠字眼,而是包含了方方面面。

明朝的风气。

皇帝做的不好,大臣们敢骂,碰到狠人,犹如嘉靖这种,那就回老家去骂,留下文字。

清朝的风气。

百姓受苦遭灾,必定是大臣们贪腐,欺瞒皇帝,最后被皇帝派的钦差发现。

敢说皇帝不好的,自个全家先不好。

明朝的政策保守,但是不会压制民族的发展,明末时期国内的教堂就很多。

不光福建,南京,包括直隶都遍布教堂,传教士能在国内到处行走,不禁止交流。

很多西方的书籍,被大明的官员翻译,甚至不少的官员为了学习西方的知识,接受了洗礼。

乃至西教教皇严禁大明百姓祭祖,引起了最激烈的对抗时,也没有杜绝西教。

枪,炮,船都会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几何等知识也被借鉴吸收,获得传播。

鸟铳,红夷大炮,大帆船等,先后研制出来,不弱于西方的国家。

清朝做不到。

因为他是以寡制众,必定会采用压制占绝对人口的汉族。

皇室是知道西方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但也从来不让国内接触,反而严格控制,使得全方面退步。

到了清末期,军队遇到西方国家的火炮,竟然会认为是邪物,官员和将领,愚昧到用狗血,妇女的月经带去阵前破邪。

种种令人感到怪异的举动,引起了西方军队将领们的嘲笑。

明清两朝皆摆脱不了封建王朝的弊端,走向了末路,但是两者的结局是不同的。

明朝终结,但是他遗留下来的文明,仍然屹立于世界,而清朝,数百年的愚民统治,不但没有做到原地踏步,反让文明倒退。

导致国家犹如美洲的印加帝国,各族都成为了愚昧的民族,脱节了世界,被西方国家半殖民。

有一种说法。

明亡后,哪怕换一个汉人的政权,同样摆脱不了文明落后的结局,这种洗白的说法,唐清安嗤之以鼻。

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一直存在,经久不衰。

明朝同样做不到。

但是换了一个汉人的政权,至少不会压制民族的发展,因为没有以少治多的弊端。

只此一项,就不会让文明落后。

秦汉唐宋明。

数千年已经证明了的道理,任何想以莫须有为由,来否认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唐清安因为沈阳战事的顺利而兴奋,虽然妻妾成群,但是也有使命感。

既然他来到这个时代,自然也承担起民族的重任。

任何经历过义务教育的人穿越到这个时代。

哪怕方法不同,但都会如此的。

“我们去亲自迎接巴图鲁汗。”

唐清安领着谢友成等金江镇的高官,迎接奥巴他们,从科尔沁草原而来的盟友们。

“轰隆隆。”

前方的战事激烈,在隐隐传来的炮火声中,唐清安第一次见到了奥巴。

“好年轻。”

众台吉见到鼎鼎大名的平辽侯,皆心中升起了感叹。

八年间立下如此丰功伟业,虽然听闻平辽侯不到三十岁,但是当亲见后,还是让人下意识的惊叹。

前来的半道上。

布达齐举出金江军比蛮族强大的优势中,其中就有平辽侯年轻的优点。

现在。

台吉们中的图美,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布达齐的话。

平辽侯是雄才大略的人,而他还年轻,在他的带领下,金江镇会越来越辉煌。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他们这一代人都死去,而平辽侯还在。

奥巴带着台吉们,右手放在胸前,微微鞠身,主动向平辽侯行礼,唐清安热情的上前,一一拥抱众人。

“巴图鲁汗,还有各位台吉们的到来,金江镇上下翘首以盼,欢迎至极。”

平辽侯友善的态度,引起了众人的好感。

“这是我们科尔沁草原,为平辽侯准备的哈达。”

奥巴从旁边的人手中,接过五彩丝绸的长条丝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

蓝色代表天空,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红色是护法神,黄色是大地。

其实。

这个场合并不适用五彩哈达。

不过巴图鲁汗为了以示重视,所以用了五彩哈达。

他是自称的大汗。

用五彩哈达,也无人能指责。

唐清安低下头,奥巴亲自为平辽侯戴上,口中说道:“祝平辽侯身体健康,犹如天空的鹰一般,展翅高飞。”

“谢谢巴图鲁汗。”

唐清安说完,让人送来礼盒,里面装了老人参,价值不菲。

然后。

台吉们纷纷送上他们带来的礼物。

有的送上马匹,有的送来牛羊,有的送来弯刀等。

唐清安回以丝绸,宝剑,鸟铳,小镜等礼物。

制作一把鸟铳很简单,但是制作百把,千把,万把却很难。

而军事体系中加入鸟铳,形成稳固的供应,则难上加难,唐清安并不担忧科尔沁能仿制出来。

鸟铳的优势,是性价比高,量大管饱,适合汉族。

等将军回礼完后,谢友成等官员,一一上前向巴图鲁汗行礼,然后和众台吉们见礼。

双方都很重视这场见面,人人脸上露出微笑。

形成了良好的气氛,是一个好的开端。

唐清安需要科尔沁草原,科尔沁草原也需要金江镇。

“我最敬佩的是俺答汗。”

营地的空地上。

唐清安和巴图鲁汗并列而坐,下方一边坐着台吉们,一边坐着金江镇的官员们。

人们身前的矮几上,摆满了美酒与美食。

没有音乐和歌舞,只有极远处传来的隐隐的厮杀声,犹如在现场伴奏。

共饮一杯。

唐清安放下酒杯,开始说起话来。

身旁的巴图鲁汗,同样放下了酒杯,认真的听平辽侯所言,如此重要的场合。

每个字都不会没有意义。

台吉们,官员们,皆安静的看向平辽侯。

俺答汗年轻的时候,攻打过大周,对大周造成了很多的伤亡,但是他最后带来了和平,主动归顺了大周。

“自前元时起,汉人和蒙古人厮杀了数百年,这是不对的。”

唐清安认真的说道。

“从前明到大周,战争从未停歇,不光草原的百姓,还有大周的百姓,皆深受其苦。

直到俺答汗,作为黄金血脉,他带头承诺,不在攻打大周,为数百年来,双方的百姓,带来了曙光。

大周和草原,虽然为两个民族,实乃渊源极深,礼法上为一国之同胞。

俺答汗深明大义,选择国家统一,成为大周的忠义王,右翼蒙古的台吉们,皆封世袭指挥佥事或同知。

从那时起。

大周和右翼蒙古开放互市,再也没有战事,消除了争端,随着发展,关系越发的和睦。

如此形势,已经保持了数十年。

我希望科尔沁草原,同样如此,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

唐清安的话有条有理,有根据有前例,不恭不卑,很多台吉听得都很满意。

看了一圈众人的神色,唐清安站了起来。

“只要科尔沁不背叛大周,我当众向天承诺,对待科尔沁草原,必定如对待自家人。如有违此誓,天诛地灭,永世不得翻身。”

如此重誓,诚意满满。

哪怕是图美台吉,也不得不动容,感动平辽侯的真诚。

奥巴随后起身。

“我向长生天发誓,科尔沁草原,永远是大周的草原,绝对不会背叛,否则永世不得归入长生天的怀抱。”

在场的台吉们,还有金江镇的官员,皆站了起来。

唐清安看向奥巴。

眼前才四十余岁的奥巴,因为内忧外患,长期的忧虑,如果没有变化,会在后年病逝。

如今有了自己的支持,他还会不会有后年的大劫呢?

唐清安认为不会。

历史上奥巴人不错。

曾随叔父对抗过后金,后来战败归降,但也没有参与过后金对外的战事,甚至向大周通风报信。

他死后。

其子无奈跟随后金作战大明,但阵前突然退缩,可惜明军作战不利,浪费了他的用心,牵连其被后金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奥巴看向唐清安,他已经休妻,把老奴强配给他的,老奴的养女废掉了,用养女来逼迫自己,奥巴深以为耻。

光盟誓不够。

他想要和平辽侯结下姻亲。

今天有事耽误了,第二章上午十点发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