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郑和下西洋

朱棣说道。

“遵旨。”

不一会儿,文武大臣匆匆忙忙的来到了大殿。

而朱棣早就在大殿上恭候多时。

“诸位爱卿,朕自即位以来,北伐数次,分别击败了鞑靼,瓦刺,大月氏国。”

“北方在二十年内,基本不会再出乱子,所以现在,我们要开始整顿南方了。”

“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朱棣问道。

“陛下,您几次北伐,功勋卓著,可是也耗光了国库,臣认为剩下的几年,应该休养生息,切不可妄动干戈。”

兵部侍郎黄亦中赶紧说道。

“谁说朕要去打他们了?朕只是想派使臣去访问南方诸国,与他们世代修好。”

朱棣说道。

“哦,即是如此,那微臣就放心了,访问南方的百越各国,必然是要准备大量船只的。”

“臣倒有一人举荐,此人世代生活在云南一带,可却精通航海。”

黄亦中说道。

“哦!快快说来,朕很感兴趣。”

朱棣双目放光。

“此人名为郑和,是航海专家,曾经在苏州一带担任过水师造船技术总工。”

“而且,现在的苏州水师,大部分的船只,都是由他设计而成。”

“若不是经费紧张,他甚至能造出更快,更大的船只。”

兵部侍郎黄亦中说道。

“哦,你说的是郑和啊,臣也有所耳闻,确实是航海方面的人才,是他首次把罗针盘运用在了船上。”

“这样一来,即使是在茫茫的大海中,船只也不会迷失方向。”

这回说话的是户部尚书。

“厉害,此人现在所供何职?”

朱棣问道。

“陛下,此人正在我吏部供御史一职。”

吏部尚书站了出来。

“让他上殿。”

朱棣道。

不多一会儿工夫,一名长相白净的年轻人上了大殿。

“马三宝,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和跪在了地上。

“你不是叫郑和吗?为何又叫马三保了?”

朱棣一脸问号。

“陛下,马三保,才是我的原名,至于郑和这个名字,微臣。.................”

郑和说到这里,语气有些哽咽。

“哦,有何话,尽管说。”

朱棣道。

然而,郑和却说不下去了,而是跪在地上瑟瑟瑟发抖。

“陛下,还是由臣来说吧。”

兵部侍郎站了出来。

“好,说吧。”

朱棣挥了挥手。

“郑和在很小的时候,他的名字叫马和,成年后又易名为马三保。”

“那是因为,他在洪武年间,作为候选太监,净过身。”

黄亦中说道。

“原来是净过身的,难怪如此白净,郑和,朕问你,可有人强迫你净身?”

朱棣问道。

“有,铁平强迫小人净身,说是洪武爷的旨意。”

郑和说道。

朱棣的眉头皱了起来,当时朱元璋刚刚登上皇位,皇宫中需要大量的太监。

至于前朝的太监,就算他们愿意伺候朱元璋,朱元璋还不放心呢。

所以当时要从民间大量征集幼童来当太监。

但是当时,朱元璋明确的说过,完全靠自愿。

结果胡怀庸把朱元璋的意思又加了一截,要求各州各县,必须在一年内交出多少候选太监。

而各州各县的做法又是更加一层,强迫年龄在十岁以下的幼童到衙门里来候选。

只要长相清秀的幼童,都要被阉.割,然后作为候选之用。

候选的意思就是,哪怕你已经被阉了,也不一定能入宫当太监。

而且他们还打着皇帝的旗号,实则,朱元璋当时已经说过了,完全靠自愿。

结果他的下属,一层层的变本加厉,趁机拿着鸡毛当令箭,搞的百姓是民不聊生。

就比如某些地方,军长去参观军演,随口说了一句,士兵的队形还行。

师长一下就紧张了起来,这军长,话里有话啊,说的是反话吗?

于是,师长又给团长说,把队形稍微弄好一点。

到了团长这里,一下就严肃了起来,他找来连长,连续开了三天的大会。

会议内容,就是如何把队形整好一些,每步要跨出多少厘米,用卷尺来量好。

连长又找到了各级排长,班长。

“从今天开始,每一步的距离一定要保持在四十厘米,不得有务。”

然后,排长又给所有普通士兵训话。

“大家听好了,从今天开始,每步的距离一定要保持在四十厘米。”

“这是上面的指示,如果谁敢犯规,拉出去枪毙了。”

士兵:..................

当然了,这是最好的结果,还有比较坏的结果。

比如,有些排长是靠关系进来的,没啥本事,无法服众。

此时,他就逮到机会了,趁机要求那些老兵油子严格执行,执行不了就往死里整,趁机树立自己的威信。

然而这种威信必然是无法持久的,他只能不停的整人不停的整人。

最后,留下的全部是最差的人,一打仗的时候就完蛋了。

有人就问了,不会举报他吗?

首先有两点,在军队里面,以下犯上,越级告状本就是大忌。

其二,你去举报,上面的一帮人就会为难你,因为他们是打着军长的旗号出来办事。

你小子是想连军长也怼吗?

好吧,上面的人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当时接收了你的举报。

可后期呢?你怎么办?只要你整不死你的上级,后续的报复就会源源不断的涌过来。

不仅是你的上级,其他各级的领导都会整治你,让你生不如死,而且还要杀人诛心。

因为你今天敢越级举报排长,明天就敢越级举报连,团,师,军级干部。

就算冲到军长那里,军长也会有这方面的顾虑。

这就是所谓的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后果。

军长什么也没说,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下面的人就开始搞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队形整顿运动。

又比如董事长来巡视分公司。

他相当满意,随口说了一句,这里的卫生是谁打扫的啊?打扫的不错。

总经理立马开始联想,董事长这么说了,要么就是卫生搞的很差,要么就是卫生确实搞的很好。

于是,就给部门经理说了一句,以后多注意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