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朱棣的大军进入燕京!

子苍嘴里发出杀猪般的嚎叫。

天亮的时候,黎氏父子才被这群发泄完的士兵带到了沐晟面前。

“父亲,大哥。”

安国公主见状,赶紧扑了过去,她抱着黎季赦的手臂,用可怜巴巴的眼睛看向沐晟。

“老公,你就饶了我父亲和大哥吧,我求求你了。”

安国公主哭的梨花带雨。

沐晟脸色一黑,别的条件可以答应,这个条件他还真没资格答应。

毕竟,这需要朱棣来定夺,他只不过是一个臣子,哪有资格决定敌国国君的生死。

“娘子,你先过来吧,至于他们父子的命运,我会禀明圣上,由陛下圣裁。”..

沐晟说道。

“不,老公,你最宠我了,能不能爱屋及乌,也饶了我父亲和大哥一命?”

安国公主死死抱着黎季赦。

“这?”

沐晟摇了摇头,对身边的亲卫军眼神示意了一下。

当即,安国公主被拉开。

“不要,不要杀我父亲和大哥,求求你了.............”

声音慢慢变小,最后消失。

此时,沐晟才走到跪着的黎氏父子面前,居高临下的望着二人。

两人昨天晚上被折磨的精神分裂,他们亲眼看着自己的女人被侮辱,可以说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哎!”

沐晟摇头叹息。

“来人啊,把二人暂且押入大牢,等陛下的圣旨下来,再做定夺。”

沐晟说道。

当即,就有四名亲卫军过来,把大虞国的两代帝王押去了大牢。

就在此时,身后走来一人,正是陈天平。

陈天平二话不说,直接就跪在了沐晟的面前。

“多谢圣上,多谢沐晟将军,帮我夺回了安南之国。”

“我陈天平保证,只要我陈家一天当权,对大明年年朝贡,岁岁来朝。”

陈天平说完,把头杵在了地上。

沐晟内心冷笑,这安南,可是老子打下来的,将来是不是你陈家当权,这还真不好说了。

以陛下的性格,必然会在云南一带驻军,表面是保护陈氏王朝,实则是间接控制安南。

但他嘴里也不说破,而是把陈天平扶了起来。

“陈世子,不要这样,我相好了,安南刚刚平定,需要大量的军队来维系和平。”

“所以由今天开始,多邦城由我驻军,直到你把国内的局势掌控为止。”

沐晟道貌岸然的说道。

“啊?多谢沐晟将军,多谢大将军。”

陈天平毕竟还年轻,哪里知道沐晟的小算盘,还把他当成了恩人呢。

接下来,沐晟又带着新任的安南国王巡视全城,安抚百姓。

百姓们只看到,自己的前国王之孙,小心的陪在一名明国将军的身后,犹如太监一般。

而沐晟也没拿自己当外人,凡事都走在陈天平的前面。

陈天平很拘谨,毕竟他现在要兵没兵,要人没人,只能落后沐晟小半步,就像陪领导视察的小虾米一样。

这次沐晟进入多邦城,倒没有让士兵们欺压百姓,而是专门对付安南的王公贵族。

只是一夜,黎氏父子建立起来的大虞国,王公贵族死了九成。

不过他们的女眷倒是留了下来,全部集中关闭,方便随时慰劳明军士兵。

沐晟又去巡视了一圈女牢。

只见一个露天猪圈里,关满了穿着丝绸的贵族女眷。

她们大多姿色不差,虽然皮肤黑,但也不影响美貌。

只不过,她们的表情很憔悴,身上的丝质衣服上也沾满了猪屎和泥土,看起来狼狈不堪。

这些女眷看到沐晟到来,全部跪在了地上。

有几个自认姿色不错的女子,甚至吐了口口水,把脸上的泥土擦干净,希望被沐晟看上。

这样的话,那她们就属于沐晟的私人物品,也就不会每日被底层士兵糟蹋了。

“造孽啊!女眷是没有错的,给他们换个好点的环境,保证她们的一日三餐。”

沐晟对守牢的校尉说道。

“遵命。”

这校尉当即一挥手,女眷们又被赶到了其他地方关押。

沐晟现在在军中的威望,早就已经超过了张辅,是军心所向。

首先,他解决了粮食问题,其次,很多士族人都加入了沐晟的大军,他们敬沐晟如神明。

最后,沐晟又击败了大象兵,三军更是把他当成了敬仰的对象。

“来人,八百里加急,给应天发报,就说,张辅和沐晟幸不辱命,攻克了安南多邦城。”

“并活捉了虞国太上皇与皇帝,请陛下定夺。”

沐晟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

但此时的朱棣,却已经不在应天。

他的五十万大军车马连襟,骑兵成排,队伍连绵六十余里,浩浩荡荡的开进了燕京。

燕京,他当初做燕王的时候,在这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燕京人也以朱棣能当上皇帝为荣,自封为功地之臣。

朱棣对燕京的人也很好,几乎是有求必应。

所以刚到燕京,朱棣就坐在了当年的燕王府,如今的燕京都护府里。

至于燕京布政使和燕京总后,早就老老实实的跪在了他面前。

“现在,我要你们两个,派遣大量的民力,前往漠北发传单。”

朱棣说完,指了指身旁厚厚的传单,起码有几万份。

虽然说对于鞑靼人而言,几万份不算多,可是,鞑靼又不是全部都识字。

每一份十个人看,再口口相传,也就差不多了。

“不仅要发传单,而且,还要口口相授,宣传我大明的各种福利政策。”

“瓦解敌人最后的办法,就是从内部开始。”

朱棣继续说道。

别看他在应天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其实朱棣的为人相当谨慎。

五十万大军并未出山海关,而是在燕京驻扎一部分,在山海关驻扎一部分。

别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朱棣则是兵马未动,传单先行。

他大概估算了一下,等一年后,鞑靼所有人就知道自己的良好政策了。

到时再出兵,就能事半功倍。

试问一下,谁还不想混个旱涝保收?

恐怕,等他大军出征的时候,鞑靼人已经望风而降了,根本不会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