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臣,你父亲当年忠勇护主,我希望,你把这条血脉传承下去。”
朱棣把目光看向张世臣。
“陛下,臣,愿意出三百两银子。”
张世臣一张脸涨的通红,手也开始发抖,他不知道自己捐三百两会不会太少。
但如果捐多了,不摆明了告诉大家,自己是个大贪官吗?
届时,其他政敌就有机会拿这事开刀了。
“三百两?”
朱棣眉头一皱,甚是不悦。
“陛下,如果陛下愿意等,我明天就把家里的宅门出售,但需要等上一段时间。”
“宅门出售的所有银两,全部用于募捐之上。”
张世臣察言观色,又补了一句。
不得不说,这家伙还是有点头脑的。
如果他说是把自己的宅门卖了,其他人就不会说他是贪官了,也不会落人口实。
要知道,现在应天是全国之都,一套宅门,价值至少在十万两以上。
朱棣总算满意的点点头。
“世臣,你不愧为忠良之后,朕很看好你。”
朱棣含笑拍了拍张世臣的肩膀。
其实张世臣根本不需要卖宅门,就能轻易拿出十万两银子,但他能这么做吗?
“陛下,我也愿意将我老家凤阳的一片宅子出售,预计应该会有三万两银子。”
“如果不够,我再发动族人募捐,一定帮陛下筹集到军费。”
此时,解缙也站了出来。
他现在已经进入了内阁,但还没有做首辅。
但现在朱棣还没有说谁是首辅,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首辅的位置,多半是解缙的了。
“好,解缙,不愧是朕的知己。”
朱棣点头示好。
其他人要么就是说找族人借钱,要么就是找自己某个有钱的表哥表弟借钱。
反正,就是各种证明,这钱其实不是自己的,自己将来也是要还回去的。
陛下您将来可千万别拿这说事啊!!!
最重要的是,陛下,你将来可一定要把这钱还给我们啊,不然咱们喝西北风了。
朱棣当然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倒也没有过多的在意。
只要军费到手,一切好说,他可以既往不咎。
至少在战争期间,他会既往不咎,而战争结束后呢?
以朱棣的性格,多半会找机会开刀。
“好好好,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记住了,半个月后,把说好的银子送到户部。”
朱棣笑道。
众大臣脸色一黑,但还是只能一番谦虚,说什么为国为民是理所应当的。
朱棣也懒得听他们废话,当即宣布退朝,但却把解缙留了下来。
不错,留下解缙,就是要实行叶晨教他的办法。
根据叶晨所说,历史上的自己虽然五征漠北,但却并没有抓住鞑靼的主力。
等于是每隔几年,他都带五十万大军去漠北旅游一圈,并耗费钱粮无数。
既然自己要出征,肯定要直击鞑靼的要害。
“解缙,你这么聪明,知道我留下你,有什么用意吗?”
朱棣含笑问道。
在他看来,当今天下,只有三个人的智谋入他法眼。..
第三就是解缙,因为解缙提出的治国方略和安抚方略都深得他心。
第二个姚广孝,此人堪称鬼才,辅助自己成就了一番宏图霸业。
第一个当然是叶晨了,叶晨每次都能料事如神,和神仙没什么区别。
所以朱棣,想看看解缙,会不会猜到叶晨的用意。
“我解缙别无长处,只有满腹经纶,陛下留我,无非两样。”
“一,就是帮取下写讨贼檄文,二,就是帮陛下以文治定鞑靼。”
解缙自负的说道。
这家伙确实很有才学,但为人过于高傲。
朱棣的眼睛慢慢睁大了,解缙虽然说的笼统,但却和叶晨的想法不谋而合。
“哎呦,解先生可真是天下奇才啊,来人啊,赐座。”
朱棣大声吆喝。
不一会儿,两名小太监把椅子搬了过来。
解缙假惺惺的谦虚一番,当即就坐在了椅子上,瞬间志得意满。
他虽然有才学,但也喜欢倨功自傲,这也为他将来的凄惨下场埋下了伏笔。
“是这样的,解爱卿,朕的大意是,让你撰写大量的传单。”
“而且这些传单,要用蒙文,鞑靼文,让北方游牧民族能看懂。”
“内容,大概就是,我大明出征,只要谁能提供鞑靼主力的位置。”
“即刻合法迁入我大明境内,并赏赐黄金百两,豪宅一座。”
“如果鞑靼牧民发出邻居窝藏鞑靼军人,可以举报。”
“只要举报属实,即可合法迁入我大明境内,并赏黄金十两。”
“然后嘛,再告诉那些鞑靼骑兵,以及他们军中的高级军官。”
“只要现在投降我大明,我大明既往不咎,保留原先的官职。”
“在保留官职的同时,还会为他们在应天修建一座宅子,以供养老之用。”
“最后,再告诉鞑靼人,我大明的养老政策。”
朱棣说到这里,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
只听他继续说道。
“军人,只要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受伤,即可享受养老金,每月五两银子。”
“而且,过了五十岁后,同样可以退休,不用打仗,照样享受每月王两银子的俸禄。”
“当然,五两银子是最低档的,根本个人所立的军功大小,官职大小。”
“这个养老金,还是很大上升空间的,最高级别的养老金,可达每月一万两。”
朱棣说道。
其实最高能达一万两,这里面水分是很大的。
但现在朱棣需要击败鞑靼,自然是鼓起腮帮子吹,到时能不能兑现,就看他朱棣的良心了。
解缙原本已经提起了笔,他越听越是惊心,一种被人击败的感觉油然而生。
“陛下,如此良策,不似人间所有,敢问一下,提出此等战术的人,是谁?”
解缙问道。
他没想到,这世上,竟然还有才能超过他的存在。
难道是姚广孝?
也不对,姚广孝为人低调,喜欢使阴谋诡计。
但朱棣刚才说出来的战术,完全是高调行事,但又让鞑靼人无可奈何。
试问一下,如果这一套战术真的落实下去,鞑靼的主力就再无藏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