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日,《春江柳》票房第一,业内人士冷嘲热讽,内涵导演张高峻跌下神坛,如今竟然要靠卫昇这种流量明星替他冲票房了。
上映第二天,《春江柳》口碑开始发酵。业内人士继续嘴硬:听说那个卫昇给《春江柳》剧组拉了不少赞助商,这部电影宣发经费充足,肯定买了不少水军!
上映第三天、第四天……眼看着票房一天比一天高,围脖、短视频、朋友圈,到处都是说这部剧好看、强烈推荐的。一个两个,业内人士还能嘴硬,说是剧组花钱买的水军,可到处都是自来水安利这部电影的,难道真的好看?
当然好看!大过年的,谁要看那些凄凄惨惨、打打杀杀的电影?过年期间电影票价格又那么贵,当然要看一些适合全家一起看的电影啦。
《春江柳》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背景设定就很符合老一辈的胃口,带爸妈去看简直毫无违和感。
里面的角色设定也很讨喜,热血爱国的“香蕉人”男主角,虽然倒霉但一直很正能量的女主角,还有不管走到哪都要疯狂内卷的男二,全剧唯一“恋爱脑”女二号……
甚至就连戏份不多的配角都很出彩,尤其是男二的老丈人和丈母娘,一个原本是叱咤风云的□□老大,一个是八面玲珑的大嫂,结果就因为“不幸”相中了男二,想招他做女婿,全家都被女婿给带跑偏了。
不仅观众们喜欢看这部电影,就连一些原本质疑张高峻“向流量艺人屈服”的高贵影评人们,在收到剧组赠送的观影券,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也不由叹服。
张导不愧是张导!外界曾传言,说这部《春江柳》会是张导的封山之作,看来所言非虚。
或者,更准确的说,原本张导应该确实是想把这部电影打磨成自己的封山之作,只是因为剧本后来改的太出彩了,后面还有很多故事没讲完,所以才假装忘了这回事,据说现在第二部已经立项了。
不过,这么好的本子,确实不能只拍一部,多浪费呀!尤其是他们这些专业影评人看完之后,甚至有人断言,这部电影里留下的“尾巴”,至少还够拍三部续集的!
影评人和普通观众不一样,观众看电影主要看个乐呵,一部电影,不管是能让观众哭出来,还是笑出来,都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可在影评人看来,张导的这部《春江柳》,简直方方面面都值得好好说道一番。
不单单是讨喜的人设,不断反转却毫无痕迹的剧情,就连细节的设定,都令人捧腹大笑,关键是笑完了还觉得挺有道理。
就比如说男女主离婚这段剧情。
按照原剧本的设定,女主和男主出国后,因为俩人三观不合,最后还是离婚收场,女主独自一人黯然回国,充满了悲剧色彩。
三观不合?这种一听就很文艺范儿的理由,根本就不适合喜剧好吗?
不过修改之后就显得很合理又让人无法反驳了。
压垮男女主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居然是一盘拍黄瓜!
男主从小在国外长大,歪果仁嘛,吃沙拉当然要放沙拉酱。
但女主是个华夏胃啊,她坚持拍黄瓜就得放蒜泥和油辣子!
就这?这就过不下去啦?
国内观众:当然过不下去!哪有拌黄瓜放什么沙拉酱的?必须放蒜泥!
就连少数不爱吃大蒜的观众,都表示坚决支持女主的决定:
就算不放蒜泥,至少也得弄点麻油香醋啥的拌一拌,哪有拍黄瓜放什么沙拉酱的?那玩意儿能好吃吗?
专业影评人们:“……”
特么的!这离婚的理由,真是又沙雕又合理。
不过,随着《春江柳》票房一路飙升,随之而来的票房大战和同行竞争,自然也少不了。
一些和其他电影投资人关系更密切的影院,开始有意无意地缩减《春江柳》的排片,或者故意把这部电影排到观众不多的上午场或者午夜场。
如果是以前的话,张导可能还要去挨个公关一下,但现在,他只需要公关一个人就行了。
那个人,就是女主角甄瑜的“义兄”杨总。
杨总的狱友兼好兄弟,正是国内三大影院巨头之一的大股东。
你们找关系减少我们排片是吧?无所谓,你们减少多少,我们这边就想办法增加多少!
而且那边减少还只能暗搓搓的使手段,他们这边却是正大光明地要求影院增加排片。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部电影它上座率高哇!而且电影时长也不算长。
同样是两个小时的影片,同一个放映厅,当然是上座率越高的电影,能给电影院带来的利润越高啦。
在真金白银面前,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很快,那些故意缩减或者调整《春江柳》排片时间的影院,就开始“自食苦果”了。
一个城市不止一家电影院,只要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通常国内的几家影院巨头,都会在这个城市布点。
这家电影院没买到合适的场次?没关系,大不了就换一家看看咯。
咦?这家排片的时间刚好,那就这家了!
于是,卫昇这个财神爷,不但“保佑”自己参演的电影票房大卖,连带着还让杨总那位投资影院的狱友也赚的盆满钵满。
谁也没想到,随着电影的爆火,《春江柳》居然还开始向国内各大影院供应“周边”了!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春江柳》这部电影的周边,居然也和电影一样沙雕,不是男女主的情侣款,更不是什么纪念品,就是这部电影的取景地南江县的各种土特产,也是主角和配角们在电影里经常吃的东西。
不过,因为周边产量有限,剧组决定,优先给排片场次多、黄金时段场次多的影院供货。
这下子,之前那些给《春江柳》使绊子的影院都嚎啕了。
还有一个在家里嚎啕的,正是之前听说要改剧本、中途撤资的投资人。
《春江柳》带火的可不止几个主要演员,就连里面被变相植入的品牌,都被粉丝们挖出来,津津乐道地传播了很久。
比如说某款方便面,特意为了这部电影,重新复刻了他们九十年代推出的经典口味,熟悉的包装,瞬间让人们回到了那个年代。
那时候的方便面可不是什么垃圾食品,小朋友要攒好几天的零花钱,才能买得起一包方便面。家里也不是随时都能吃到的,必须要考一百分,或者参加比赛什么的,家长才会买一包方便面回来奖励给孩子吃。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观众们不由自主地就走进了旁边的超市,找到这个品牌的方便面。与此同时,这个品牌还在官网推出了限量的电影同款怀旧泡面礼盒,一上架就销售一空,还有很多后面看了电影的观众,上网搜索的时候发现已经卖断货了,特意跑到企业围脖
你们不知道这部电影现在有多火吗?
其他昂贵周边咱们买不起,一包方便面总能消费得起吧?
就连导演自己都没有想到,就这么一个只有几个镜头的植入广告,居然救活了一家企业的泡面生产线。
本来电影里充当道具的这款方便面早就已经停产了,因为想买的客户实在太多,企业老总一拍板,干脆又把这款方便面挖出来重新生产了。
还有某个小众品牌的雨鞋厂,原本卫昇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品牌,没想到看了电影,发现从男女主到一众配角,但凡混过码头和菜市场的,居然都有同款雨鞋。
这个周边也可以啊!雨鞋又不贵,而且买回家自己平时还能用呢。
于是上网一搜,看到只有寥寥几家网店还在卖这个牌子的雨鞋,先是替厂家抹了一把辛酸泪,再一看价格,十五块钱一双?更心酸了有木有?
这年头十五块钱够干啥的呀?一杯星爸爸咖啡都不止十五块钱好吗?
买!必须买!
观众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个雨鞋厂根本就不是电影的赞助商,主要是他们也没钱赞助。
不过这家雨鞋厂的运气是真好,当时剧组在南江县拍戏的时候,正巧赶上连续几天都是阴雨天,而且码头、菜市场这些地方工作的人,本来就是穿雨鞋的多,道具组顺手就在菜市场附近的杂货铺子里给演员们买了一些据说在当地卖的很好、质量也不错的雨鞋。
谁知道居然误打误撞,救活了这家因为质量太好差点倒闭的雨鞋厂!
……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网上随便搜搜都能找到很多,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火了,已经不仅仅是贺岁档票房冠军那么简单,而是变成了一部现象级电影。
影评人们长篇大论地反复拆解着这部电影的成功元素。
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们,更是恨不得把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扒干净,别说雨鞋了,就连女主整蛊男主的时候给他吃的酸梅粉,购物网站搜索量都飙升了一把。
因为上座率高的惊人,春节档结束后,《春江柳》宣布延期一个月下映。
从现在开始,今年春节档的所有贺岁片,都不再是《春江柳》的竞争对手,因为它的对手,已经变成了国内电影史上排名前十的其他电影。
张高峻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这辈子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居然是他和卫昇、刘君三个人,喝了一壶祁门红茶换来了。
这罐祁门红茶可立大功了!
随着电影的持续热映,取景地南江县可以说是排在剧组后面的第二大赢家。
电影里极富烟火气息的码头,还有热闹喧嚣的菜市场,琳琅满目的河鲜干货一条街,就连男二和女二约会的码头馄饨店,都成了影迷们必去的打卡地。
南江县当机立断,联合县内十几家旅行社,开发了一条“看《春江柳》、游水乡南江”主题旅游线路,吃喝住行一条龙,预定火爆。
据说码头那家馄饨店,现在都计划再租个店面开分店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这下子,卫昇他们开发的南江县特产是彻底不愁卖了。
之前卫昇大手笔找南江县要了三百多亩地盖厂房,本地一些目光短浅的干部还在背地里说过他坏话呢,都怀疑他投资做土特产是假,拿这些低价供应的土地盖房子卖才是真的。
结果没想到,电影火起来之后,原先的老厂产能跟不上,卫昇这边的新厂立刻开足马力生产,一口气从县内招了六百多个员工!
虽说一口气花出去这么多钱,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卫总挣大钱的日子在后头哇!
这个新年,卫昇确实是财运爆棚。
不但参演的电影票房大卖,他投资的刀具厂、食品厂也跟着火了一把,原本像这种新注册的品牌,起码需要几年的时间慢慢培育知名度和客户黏性。
可谁知道一部电影,直接把卫昇手里投资的这两家新公司带的原地飞升,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开工,都供应不上旺盛的市场需求。
电影这边是这样,瓜瓜视频那边,《神农道》第一季总决赛,也在春节前夕正式迎来了万众期待的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