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取祸之道

关于嫡长子继承制,我们在早先的情节中,曾经论述过!不过,当时我们只谈了它的缺点和局限,却没提及,这么做的好处在哪!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一个贯穿于整个封建王朝历史长河的继承制度,经久不衰,死而不僵,不可能只有缺点,没有优点!

人类,有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自以为是和贪婪!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行,不如别人;贪婪,则更能激发起人类抢夺和占有的欲望与野心!

举个例子!一家饭店,生意火爆,顾客盈门,获利巨万,这时候就肯定有人会眼红,觉得他行,我也行,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自己也开一家饭店,可结果呢,却是经营惨淡,门口罗雀,赔得血本无归!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模仿者只学到了表面,却没学到精髓,太过高看自己了!贪婪,激起了野心,野心膨胀,便会迷失自我,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从而陷入无休止的争夺与内耗当中!

如果人类历史,是这样发展下来的,估计到现在还是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状态!可为什么我们今天建立了这样一个科技发达,高度文明的世界呢,就是因为俩字:规则!

正是因为人类发明和制定了规则,才使我们,有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地位,登上了食物链的最顶端,主宰了整个自然界,并创建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嫡长子继承制,便是人类众多规则当中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人类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以后,一个尖锐的问题便产生了,那就是继承权的问题!

儿女众多,该由谁来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和经济遗产,显得至关紧要,倘若没有规则和制度的约束,那不是乱套了吗!兄弟几人,为了争夺遗产,祸起萧墙,大打出手,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的结局!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能想到的最佳方式,还是平均分配,这样也最公平,最省心!

可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遗产的性质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平均分配?肯定难以避免出现有多有少,有薄有厚的局面!

平衡一旦被打破,因为贪婪的本性,谁也不愿意拿最少的那份,都想多吃多占,还不得打起来?况且,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也存在着巨大的漏洞,那就是有的遗产不能被平均分配,这个时候该如何是好?

比如,父亲留下的遗产是一头牛,儿子却有四个,怎么分配?难道要把牛杀了,平均分成四份,一人一份?牛是耕田的主力,一旦宰杀,就只剩下了吃肉的用途,经济价值,严重灭失,这样的分配制度合理吗?

以此类推,如果父亲留下的遗产是整个国家,难道还能几个儿子把一个国家平分吗?若果真如此,必将是四分五裂的局面,永远不会有大一统王朝的出现!

于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应运而生了!继承人究竟是谁,完全取决于天意,谁投胎的技术水平高,能抢占先机,成为嫡长子,谁就是继承人!别人,眼红也没用,因为从娘胎里,你就自动失去了资格,输在了起跑线上!M..

这个制度,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甚至不公平,却是当时人们所能想到的最佳方式了!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才保证了夏商周三代一千六百年的延续和传承,而不至于总是出现自家人内讧,打得头破血流,七零八落的局面!

相比之下,欧洲的古代帝国,除罗马外,总是昙花一现,便陷入分裂割据状态,就是因为那时候,他们没有这样的制度!

比如著名的查理曼帝国,在查理曼大帝去世以后,就被三个儿子瓜分了,逐渐演化为后来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他们本来是同一个祖宗,到现在却成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说到底,就是没有固定规则使然!

当然,后来的欧洲国家,可能也吸取了教训,制定了严格的继承制度,不管男女,均按照继承顺位,继承王位,甚至出现了老国王去世,没有自己的儿女,还要从别的国家请个与他有血缘关系的王子或公主过来当国王的幽默桥段!

欧洲有这么个国家,他们的女王与王储不和,因为某些丑闻,母子之间,闹得不大愉快,有传言称,她一直坚持不退位,甚至九十多岁了,还活得那么硬朗,就是想要熬死自己的儿子,不把王位传给他,而是直接传给孙子!

不过,很遗憾,这个女王,最终没能熬过儿子,还是死在了他的前面!却也由此可以看出,欧洲王室的继承制度,比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更加严格与教条,更讲究出生的先后,与血缘的亲疏,就连国王本人,都无法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继承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命运!

当然,例外总是有的!可纵观历史来看,出现例外之时,也是容易造成动乱与争执之刻!停尸不顾,束甲相攻、胡亥亡秦、袁氏三子内斗、刘琮降曹,以及清代的九子夺嫡等历史事件,无不印证了一句话:废长立幼,取祸之道!

规则一旦被打破,人类那自以为是和贪婪的野心,就会被激发!凭什么你行我不行?过去,因为我不是嫡长子,只能认命;现在,既然不是嫡长子也可以继承皇位,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都是这么想的,不乱套,才怪呢!

这就好像排队,如果人人遵守规则,整个队列,秩序井然!可一旦有人打破了规则,插队,或者安排熟人站到前列,现场的秩序一定会乱,那些废长立幼的君王,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亲手造成了自家人内讧,萧墙祸起的混乱局面!

司马懿如今当了皇帝,立太子不仅是急务,而且还是重中之重!他更倾向于立司马昭,却又不敢轻易打破规则,废长立幼,担心由此造成的结果,会如秦朝那样,二世而亡,不禁再度陷入了两难之境!